外科肝癌患者营养状态与肝功能分级和临床结局的相关性分析

摘要

目的:综合评价外科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营养状态,探讨其代谢特点和体成分组成,研究营养状态与肝损害程度和临床预后的相关性.rn 方法:应用前瞻、对照研究方法,对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期间,因原发性肝癌接受手术治疗的住院患者112例作为研究组,同期住院性别年龄相近的接受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的100例患者为对照组;记录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营养状态评估指标包括:人体测量指标(体质指数、三头肌皮褶厚度、上臂围,握力等),实验室指标(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和肌酐身高指数),综合营养评估方法(主观全面营养评定,PG-SGA);代谢功能检查(间接能量代谢测定仪,CCM)和体成分测定(生物电阻抗检查,BIA);肝脏功能损伤程度评价(Child-pugh分级);记录临床结局指标(术后感染并发症和住院时间);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外科肝癌患者的营养状态,与肝损害程度和临床结局相关性.rn 结果:外科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营养状态:PG-SGA是肿瘤患者营养评估的金标准,本组112例外科肝癌患者中,70例(62.5%)为A级(无营养不足),34例(30.3%)为B级(轻到中度营养不足),8例(7.1%)为C级(重度营养不足),总营养不足发生率为37.5%(B+C级共42例);按营养正常及营养不良分亚组,发现CHI、AMC及HG等指标组间比较结果差异有显著性(p=0.000,0.002,0.004);其中CHI法与PG-SGA法相比较,相关一致性较好(k=0.760,p=0.000),而AMC法(k=0.564,p=0.000)和HG(k=0.523,p=0.000)相关性中等。本组体成分检查发现,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的对照组比较,细胞外水增加,细胞外水比值增加,细胞内水降低,细胞外水/细胞内水比例增加,两组比较均存在统计学差异,而总水量差别不明显,比较体细胞群、蛋白群、脂肪群、肌肉群均下降,脂肪占体重的百分比也降低,存在统计学差异。由PG-SGA将肝癌分级分组比较BIA各项数值,随着营养状态的恶化,细胞外水、细胞外水比值增加,细胞外水/细胞内水比值均逐渐增加,细胞内水、体细胞群、蛋白群、脂肪群、肌肉群均逐渐下降,脂肪占体重的百分比也逐渐降低。营养状态与肝脏功能损害程度的相关性分析发现两者呈正相关(spearman法,rs=0.829,p=0.000),即营养状态愈参差,肝脏功能损害愈重。本组肝癌患者营养状态与感染并发症呈正相关(spearman法,r=0.349,p=0.000);与术后住院时亦呈正相关(spearman法,r=0.624,p=0.000),即外科肝癌营养状态愈差,其术后感染并发症发生几率越高,住院时间越长。rn 结论:外科肝癌患者体成分变化随着其营养不良的加重更为明显;营养状态与肝脏功能损害程度呈正相关;与术后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术后住院时间呈正相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