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会议>2014年台丽温三地外科学术研讨会 >急性小肠缺血坏死两例报告

急性小肠缺血坏死两例报告

摘要

急性小肠缺血(acute intestinal ischemia,AII)是一种严重威胁患者生命的外科急症,总病死率为60%-100%。而且发病率不断上升。形成AMI的原因是多样的,主要包括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和血栓形成、非阻塞性肠系膜缺血(non-occlusivemesen-tericischemia,NOMI)、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mesen-tericvenous thrombosis,MVT)。另外,还有一些原因可继发AII,如肠扭转、后腹膜纤维化、创伤或手术因素等。AII的状和体征与其他腹腔内疾病相近,临床表现来源于深层次的病理异常。对AII患者及时准确地作出诊断是最大限度提高存活率的关键因素,而高度警惕的进行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被认为是早期诊断的基础。一旦AII被诊断,治疗应该迅速展开,具体包括:控制血管痉挛、预防血管内凝血的进一步发展、最大限度减轻再灌注损伤。液体复苏包括晶体和胶体,用来纠正液体量不足和代谢紊乱。尽早应用广谱抗生素。几乎所有的AII患者都需要手术治疗。手术目的是确定诊断及病因、评估肠管活力、尽可能使血管再通、切除无活力的肠管。有时原因不明常严重影响外科进程,尽管有时可血管造影等检查帮助明确诊断及了解病因,但这些检查有可能延误可疑AMI患者的手术治疗时机,特别是对缺乏血管造影等检查条件的基层医院更是如此。术中应仔细探查,如果术前未做血管造影,对肠系膜上动静脉、小肠应进行仔细检查,如果探查发现有肠管的缺血坏死、肠系膜动脉栓塞、血栓形成或MVT等情况,应行相应的手术治疗。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