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会议>第五届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高新科学技术国际研讨会 >中国叶甲科昆虫的食性分析及其生物学意义

中国叶甲科昆虫的食性分析及其生物学意义

摘要

叶甲科昆虫均为植食性,其幼虫和成虫均以植物为食.一般成虫食叶,幼虫或土中食根,或潜生食茎、食叶柄、花芽和叶肉等,或露生食叶,生活方式十分歧异.叶甲科昆虫与寄主植物之间,在长期的历史演化过程中形成了极为密切的系统关系.同类叶甲常取食同类或分类系统上近缘的植物.叶甲的分类系统与寄主植物分类系统之间常存在有一定的对应关系,并可借此相互检验分类系统的正确性.研究昆虫的食性规律、掌握其食性特点,是进化分类学的重要内容,特别在姊妹种类群,外部形态十分近似,对其食性研究更具重要理论意义.本文作者根据近四十年来在国内考察观察所得叶甲科昆虫的食性资料,并部分收录有关文献记载,做出初步分析、归纳,探求叶甲科昆虫与寄主植物之间的平行系统关系.本文所指叶甲科是狭义叶甲科,系包括萤叶甲亚科、跳甲亚科和叶甲亚科等3个亚科.关于昆虫的食性,陈世骧先生(1986)曾分为两个类型:①定寄生或专寄生类,即其寄主范围隶属于一定的植物分类系统;②散寄生或兼寄生类,即其寄主类别分散,不属于一定的分类系统.本文系根据陈先生的划分理念,以昆虫的"属"和植物的"科"为分析依据,凡同属昆虫寄生于同一科或近缘科植物的称为定寄生,寄生于3科以上植物的称为散寄生.据叶甲科109属346种寄主资料,统计结果为:萤叶甲亚科49属(含134种),定寄生属计22属,占49.9﹪,散寄生属27属,占55.1﹪;跳甲亚科41属(含159种),定寄生属计22属,占53.7﹪,散寄生属计19属,占46.3﹪;叶甲亚科19属(含53种),定寄生属计11属,占58﹪,散寄生属8属,占42﹪.统计结果显示,叶甲科已知有寄主记录的,属于定食性属的占50.5﹪,略过半数,其中以叶甲亚科最高,占58﹪;其次是跳甲亚科,再次为萤叶甲亚科.以进化观点分析,昆虫食性应呈现从散寄生向定寄生发展的趋势,散寄生为原始特性,专食性为进化特性.上述结果基本与叶甲科3亚科的系统分类地位相一致.确定昆虫的食性范围是一项细致的、科学性很强的工作.上述结果仅是很初步的,因为大量的叶甲"属"、"种"的寄主尚属未知,需要深入调查、发现.在已知寄主资料中也有相当记录值得商榷,有欠可靠性.特别是散寄生性"属",其中可能包括不少非真寄主.如守瓜属Aulacophora,其嗜食植物为葫芦科植物,但文献记载有蔷薇科、芸香科等,后者可能是临时栖息.真正寄主的确定标准,也值得讨论.对散寄生的原始特征,需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在高原、高山特有属、种中,如短鞘萤叶甲属Geinella,脊萤叶甲属Geinula,其寄主跨多科,为典型的散寄生属,该属昆虫应该是在高原隆升过程中形成的后起类群.在高原恶劣生活条件下,其表现为散寄生状态,可能是其在短暂的适宜生长期间完成个体发育的长期适应的结果。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