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会议>第三届现代生态学讲座暨国际学术研讨会 >生物多样性的中性理论与多样性格局

生物多样性的中性理论与多样性格局

摘要

近来生物多样性中性理论的发展激起了人们进一步研究宏观生态格局的兴趣,虽然该理论仍有待完善,但它提供了一种简单且基于生物学机制的中性假设,可作为生态位理论的一种替代理论去解释自然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多样性格局形成问题。作为一种无效模型,中性理论提供了一种有效途径去测定与自然选择关联的生态过程(生态位理论)是否参与多样性格局的构造过程。本章是在我们近期发表的一篇论文的基础上,评价中性理论在宏观生态与群体遗传概念上的联系。由于迁移,新物种形成及生态漂变是形成中性和自然群落的驱动力。作者用中性理论解释了三种主要多样性格局的形成问题:物种在集合和地方群落中的丰富度分布,种-面积关系及beta多样性。我们同时还概括了中性理论取得研究进展的两个方面:一是中性理论测定方法,另一个是扩展现有的中性假设以便包含与实际更贴近的过程。许多实际研究显示群落系统的维持可源于自然选择,很少有生态系统是完全由自然选择或纯生态漂变来控制的。未来生态学家面临的挑战就是把中性理论和生态位理论结合起来作为一种广义的生态过程去解释生物多样性格局形成的机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