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发性早产研究进展

摘要

早产按病因分类中最常见的类型为自发性早产(SPB),约占45%。本文对SPB的定义、病因、预防、治疗和预后方面做一个系统阐述。大量基础和临床研究表明,产前感染、宫颈机能不全及子宫发育畸形、年龄过小或过大、既往早产或者流产史等均是自发性早产的高危因素。而孕期进行定期产检对于及时发现疾病、及时诊治、预防早产的发生至关重要。目前临床上较准确且较成熟的自发性早产预测方法为阴道后穹窿分泌物中胎儿纤连蛋白(fFN)的检测和阴道超声检查。自发性早产(SPB)的预防可分为围孕期的一级预防、孕期的二级预防和围产期的三级。预防最优体重控制、加强营养、减少不良生活习惯等是一级预防的关键。二级预防包括孕激素的应用、宫颈环扎术及抗生素的应用等。早产的三级预防因早产己不可避免,仅能尽量改善早产儿预后,故相关研究甚少。自发性早产的治疗包括卧床休息、促胎肺成熟、抑制宫缩、抗生素的应用、分娩期处理等。对不同类型早产所致早产儿存活情况的分析表明,自发性早产(SPB)和未足月胎膜早破(PPROM)早产的围生儿存活率明显高于医源性早产(IPD),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因此对于32周之前的SPB患者应尽量延长孕周,做好新生儿抢救工作;孕32周与34周之间应积极促胎肺成熟:而对于34周之后则可以顺其自然。总之,尽量减少高危因素、积极预防是降低SPB发病率的关键,而对于早产临产患者,应顺其自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来改善围产儿预后。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