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会议>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2014年学术大会 >药物依赖性结核分枝杆菌研究进展

药物依赖性结核分枝杆菌研究进展

摘要

关于结核菌耐药性机制问题有三种观点:细胞膜(壁)结构与组成发生变化,使细胞膜通透性改变,药物通透性降低,产生降解或灭活酶类,改变药物作用靶位。质粒或转座子介导的耐药性。染色体突变介导的耐药,药物靶编码基因突变。近年来有研究发现结核分枝杆菌菌壁缺失形成L型菌为结核菌耐药的原因之一。质粒和转座子虽然在其他一些分枝杆菌中介导耐药性,但是在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性中未发挥作用。先进的分子生物学技术从遗传学领域研究入手,阐明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性的分子机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已确定主要为染色体突变引起的抗结核药物有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链霉素、乙胺丁醇、乙硫异烟胺(ETH1321)及喹诺酮类(FQ)等。基于此需要做到:坚持早期、联合、规律、全程、适量的十字用药方针,提高初治成功率,减少耐药菌株和依赖菌株的形成;临床实验室应加强对结核菌的药敏监测,临床应对现行结核病化疗方案重新制定,对所依赖的药物不再使用,采用不同的多种抗痨药物及二线药物组合交替使用,并根据患者个体药代动力学确定用药剂量,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使病灶内活菌数量降至最低;坚持短程督导化疗,加强对患者的用药管理.目前关于药物依赖的文献较少,关于利福平依赖结核杆菌的机制研究在基因水平和蛋白质水平都有一定的研究,但是还远远不够,关于药物依赖菌株的研究还需要有不同的新的思路与方法,药物依赖现象值得重视。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