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会议>第9届北京国际康复论坛 >引导式教育疗法与感觉统合训练相结合对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的影响

引导式教育疗法与感觉统合训练相结合对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的影响

摘要

目的:通过对80例不随意运动型脑性瘫痪儿童的研究,探讨引导式教育疗法结合感觉统合治疗对于不随意运动型脑性瘫痪儿童的粗大运动功能、精细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儿童综合能力的影响,为引导式教育疗法结合感觉统合治疗的临床应用提供循证医学证据.rn 方法:将陕西省康复医院儿童康复科的80例不随意运动型脑性瘫痪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常规治疗组,研究组采用引导式教育疗法结合感觉统合训练,常规治疗组接受神经发育学疗法,结合运动神经肌肉本体促进技术及Rood技术的常规治疗方法,治疗时间为3个月.采用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精细运动功能评定量表、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及儿童综合功能评定表对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进行测评,对比分析研究组及常规治疗组在治疗前后的组内与组间的分值提高的差异,采用SPSS13.0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对80名患儿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对40名研究组患儿家长进行补充问卷调查,分析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的一般状况及其对研究组康复治疗的满意度.rn 结果:两组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分析rn 1)经过3个月的康复治疗,研究组与常规治疗组的粗大运动功能总分及五大能区(A区卧位与翻身、B区坐位、C区爬行与跪、D区站立、E区行走与跑跳)的得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提高,P<0.001.两组间相比较,研究组粗大运动功能治疗前后提高的分值、A区卧位与翻身、B区坐位及C区爬行与跪位三个分区提高的分值较常规治疗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01,而两组患儿D区站立及E区行走与跑跳治疗前后提高的分值相比差别不大,P>0.05.rn 2)两组患儿精细运动功能分析rn 两组患儿经过3个月的不同康复治疗,精细运动功能评定总分、五大能区(A区视觉踪、B区上肢关节活动、C区抓握能力、D区操作、E区手眼协调)得分在治疗前后均有显著提高,P<0.001.两组间相比,研究组精细运动功能总分治疗前后提高的分值及五大能力提高的分值与常规治疗组相比都具有显著差异,P<0.001.rn 3)两组患儿日常生活能力分析rn 两组内患儿日常生活能力得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提高P<0.001,两组间相比,研究组治疗前后提高的分值与常规治疗组治疗前后提高的分值相比,有显著差异,P<0.001.rn 4)两组患儿综合能力分析rn 经过康复治疗,两组内患儿综合能力得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提高P<0.001,两组间相比,研究组治疗前后提高的分值与常规治疗组治疗前后提高的分值相比,有显著差异,P<0.001.rn 5)家长问卷调查分析rn 在对80例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后发现本类型致残原因病理性黄疸占32.5%,缺血缺氧性脑病占23.75%.大部分患儿家庭经济收入为中等或低下水平,但都有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大约80%的患儿生活在农村或城乡交界处.其中只有30%的患儿接受过康复治疗,有18.75%的患儿从未接受任何治疗.rn 经过对40名参加引导式教育与感觉统合治疗的患儿家长进行面对面的现场调查问卷,有75%家长对培训会非常满意或较为满意;有70%家长对训练课程编排非常满意和较为满意;有80%的患儿家长对第一引导员和患儿训练效果非常满意和较为满意;本次引导式教育结合感觉统合训练总体满意度为77.5%.rn 结论:引导式教育疗法结合感觉统合训练对于提高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的卧位与翻身、坐位、爬行与跪立、站立、行走与跑跳等粗大运动方面功能作用显著;rn 1)引导式教育疗法结合感觉统合训练可以显著提高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的视觉追踪、上肢关节活动度、抓握能力、操作及手眼协调等精细运动方面的能力;rn 2)引导式教育疗法结合感觉统合训练可显著提高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的日常生活能力,减轻了家长的负担;rn 3)引导式教育疗法结合感觉统合训练可显著改善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的言语、认知、运动、自理及社会适应等综合能力.rn 4)通过对家长问卷调查满意度分析,大部分患儿家长接受和认可引导式教育及感觉统合的治疗,应将引导式教育疗法及感觉统合治疗纳入医保范围,并建立医院-社区-家庭康复模式,使患儿得到有效、持久的康复治疗,最终回归学校,回归社会.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