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癌扩大淋巴结清扫术

摘要

系统性淋巴结清扫的理论依据淋巴结转移是食管癌的重要预后标志.食管癌患者尸解结果发现,在进食梗阻等症状出现时73~74.5%的患者已有淋巴结转移[1];而临床研究发现,食管癌术后5年内死亡者80%死于肿瘤复发,其中淋巴结转移占40%以上[2].因此,即使没有远处脏器转移的食管癌也并非是癌肿本身的局灶性病变,而更应视作包括颈部、纵隔及上腹部在内的区域性疾病(Local-regionalDisease).食管的淋巴回流具有特殊的解剖结构.食管粘膜下层的淋巴管除横向穿透食管壁引流至附近的淋巴结外,还存在着垂直的纵向交通,淋巴结染色研究发现,这种纵向的淋巴流量甚至比水平方向的淋巴引流更为丰富[3].因此食管上皮肿瘤在早期刚侵及粘膜下层时即可发生广泛乃至跳跃性的淋巴道转移,下段食管的淋巴回流主要引向腹部的贲门两侧、胃左动脉及腹腔动脉旁淋巴结群,中上段食管则向上引流至颈部及上纵隔淋巴结,当上方的淋巴通道因肿瘤转移造成阻塞后亦可逆行转移至下方的腹部淋巴结[3].淋巴结清扫术的临床经验表明,食管癌一旦侵犯至粘膜下层,区域淋巴结转移率即可达18~33%,而侵犯至外膜层以后淋巴结转移率更可高达78~89%水平[4-7].理论上如果在切除肿瘤病灶的同时能够彻底地清除上述引流区域内的受累淋巴结,则患者通过外科手术获得治愈的机会将大大增加.传统的食管癌术式仅切除肿瘤本身,淋巴结的扫除往往局限于肉眼明显肿大的食管旁淋巴结,结果手术病理分期欠准确性,手术的根治性也受影响,加之传统的食管癌治疗模式过于依赖单纯的外科切除,缺乏有效的辅助治疗,术后易出现转移而致治疗失败,尤其是不少病例术后较短时间内即可因上纵隔或颈部淋巴结转移肿大引起喉返神经麻痹,不仅妨碍患者的长期生存,在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方面亦受到影响.本文介绍了食管癌扩大淋巴结清扫术.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