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会议>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十八次全国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 >益气清热方对Ⅰ型Hp感染裸鼠胃粘膜组织病理学的影响

益气清热方对Ⅰ型Hp感染裸鼠胃粘膜组织病理学的影响

摘要

自1983年Warren和Marshall从胃粘膜活检标本中成功地分离和培养出Hp(Helicobacter pylori,Hp)以来,国内外学者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1994年WHO将Hp列入一类致癌因子,根据Correa勾划的肠型胃癌自然史,Hp相关性胃炎的大量出现,无疑会增加慢性萎缩性胃炎(CAG),肠上皮化生及异型增生的发生率,由Hp感染→慢性胃炎→胃粘膜萎缩→肠化→异型增生→胃癌的发展模式已为国内外多数学者所赞同.但不同菌株的Hp感染可导致不同的结局,根据Hp是否同时表达细胞毒相关蛋白(cytotoxin associated gene A protein,CagA)和空泡毒素蛋白(vacuolating cytotoxin,VacA)两种毒力因子,可将Hp分为两型:Ⅰ型,即高毒力株Hp,具有cagA基因,表达CagA蛋白和VacA蛋白;Ⅱ型,即低毒力株Hp,不具有cagA,不产生CagA蛋白和VacA蛋白.有证据表明Ⅰ型Hp感染导致的炎症反应更为明显,更能加重胃粘膜上皮细胞损伤,促进细胞增殖加速和抑癌基因的失活及癌基因的激活,与CAG、胃癌等的关系更为密切,因此,有学者将Ⅰ型Hp称为致病性Hp,Ⅱ型Hp称为非致病性Hp. 近几年的研究表明,中医药治疗Hp感染相关性疾病具有较好的疗效,体外抑菌试验表明,中药对Hp有较好的抑杀作用.但目前中医药治疗Hp感染的研究大多停留在临床观察阶段,对Hp本身受药物影响发生变化的研究少,单纯的体外抑菌试验尚不能从本质上来解释中医药治疗Hp感染的机理.本文观察了益气清热方对Ⅰ型Hp感染裸鼠胃粘膜组织病理学的影响,探讨中医扶正祛邪法治疗Hp的作用机理。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