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会议>第四届国际中西医结合肾脏病学术会议 >益气活血法防治慢性肾脏病的研究

益气活血法防治慢性肾脏病的研究

摘要

祖国医学强调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因此中医治疗肾脏疾病,既要重视现代医学肾脏病的发病规律及其在各个阶段的临床表现,又要遵照中医理论体系及其辨证论治的规律进行分析,因此对同一种疾病,不同医家对同一种疾病存在着不同的分型,从而产生不同的治法,但结果会产生相似或相近的疗效.古代医家唐宗海强调气血在人体的生理活动中所起的作用,依据<内经>之论在<产血>篇中指出:"人之一身,不外阴阳,而阴阳二字,即是水火,水火二字,即是气血".而清代王清任在病机的认识中认为百病皆伤气血,"治病之要决在明白气血."气与血相生相用,"气为血之帅",若气虚则运血无力,气病及血,因虚致瘀,造成瘀血阻滞.如杨仁斋<直指方>中说:"盖气者,血主帅也,气行则血行,气止则血止,气温则血滑,气寒则血凝,气有一息不通,则血有一息不行".以上医家均强调因气虚而致瘀血的机理.但另一方面,如病程较长,则"久病入络为瘀",这在叶天士中<临证指南医案>中论述:初为气结在经,久则血伤入络,以经络主气,络脉主血也,此脏腑经络气血,须分晰辨明.中医病机理论中,有"因虚致实"之说,就以"气"本身而言,气虚无力,不单有气虚之象,也会有气滞之征.可见气虚可以导致气滞、血瘀,由虚转实.另一方面,又可以"由实致虚",如血瘀、气滞阻碍生化机能,又由实转虚,愈演愈烈,形成恶性循环.故此形成临床上常见的本虚标实,虚实互见的证候.杨霓芝教授在慢性肾脏疾病的诊治过程中,非常重视气血理论在肾脏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所起的作用.认为慢性肾脏病的中医主要病机为气虚血瘀,提出采用益气活血法治疗慢性肾脏病.本文对此进行了介绍.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