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会议>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2007年度消化系病学术年会 >将大肠癌的防治研究推向癌前阶段“大肠管状腺瘤中微血栓的存在及其意义”一文读后感

将大肠癌的防治研究推向癌前阶段“大肠管状腺瘤中微血栓的存在及其意义”一文读后感

摘要

近年的研究结果显示,“遗传性大肠癌综合征”,包括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HNPCC)、家族性大肠腺瘤性息肉病(FAP)、家族性幼年性息肉病(JPs)和Peutz-Jeghers综合征等的种系突变基因已被克隆(分别为MMR基因、APC基因、SMAD4;PTEN;BMPRJA基因和LKB1基因),并已成功地用于遗传预测。据此可以推测,散发性大肠癌同样也存在类似的遗传易感基因。换言之,与大肠癌发生相关的遗传因素已初露端倪。然而,在大肠癌的环境致癌因素方面进展颇微。长期以来,饮食因素被认为是大肠癌发病的重要环境因素。但迄今为止,仅仅是流行病学调查提示二者相关,在动物诱癌实验和临床干预性治疗的观察,都未能证明高蛋白、高脂肪、低纤维素饮食是大肠癌的直接致病因素。其它环境因子,如病毒感染、化学性刺激和放射线照射也被认为是造成DNA损伤,从而引发大肠癌的因素,但同样也缺乏其直接致癌证据。由此可见,大肠癌病因学的研究是一个相当艰巨的任务,本文进行了讨论。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