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会议>中国法医学会·全国第十七届法医临床学学术研讨会 >慢性硬膜下血肿和蛛网膜囊肿伤病关系并存鉴定分析一例

慢性硬膜下血肿和蛛网膜囊肿伤病关系并存鉴定分析一例

摘要

本文对慢性硬膜下血肿和蛛网膜囊肿伤病关系并存进行了鉴定分析。被鉴定人年轻男性,头顶部及额部受明确钝性外力,当天颅脑CT检查左前颅窝及侧裂池蛛网膜囊肿,伤后13天表现为左侧额顶部硬膜下积液,伤后2月内复查CT片显示左颖蛛网膜囊肿无明显变化,左颗顶硬膜下积液逐渐增加,出现了右眼出现视物不清,右侧听力下降的临床症状,伤后2个多月手术记录积液为慢性硬膜下血肿。硬膜下积液为外伤性,慢性硬膜下血肿为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演变所致。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是因颅脑损伤时,脑组织在颅腔内剧烈移动,致使蛛网膜被撕破,脑脊液经裂孔流至硬脑膜与蛛网膜之间聚集而成,本例颅脑外伤史和临床经过均可证实硬膜下积液的外伤性。7%外伤下性硬膜下积液演变为慢性硬膜下血肿,时间为伤后22天-100天,年龄两极化,常发生在积液量少、保守治疗的慢性病例中,致病方式常为减速伤及合并的颅脑损伤很轻微。本例从外伤特点、发病年龄、慢性硬膜下血肿形成过程、发病时间等方面,均符合慢性硬膜下血肿为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演变所致。慢性硬膜下血肿与蛛网膜囊肿之间的关系。蛛网膜囊肿是导致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一个危险因素,蛛网膜囊肿合并外伤是年轻患者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主要病因,有一定的几率,且多发于青壮年。另据报道,蛛网膜囊肿患者在头部受到撞击时,有可能继发硬膜下血肿或硬膜下积液,极少数也可自发出现硬膜下血肿或硬膜下积液。出血机制一般认为是蛛网膜囊肿受到轻微外力作用,桥静脉与其相邻的血管断裂出血,导致硬膜下血肿,另外有些蛛网膜囊肿逐渐增大,造成囊壁撕裂与硬膜下腔贯通,桥静脉断裂出血,与蛛网膜囊肿壁的血管状况、膜粘连、囊肿占位导致血管的扭曲及血管可塑性降低有关,囊壁内小血管的易碎性也是蛛网膜囊肿相关的慢性硬膜下血肿形成的重要原因。故认为蛛网膜囊肿壁血管的解剖和生理异常是并发出血的危险因素,一旦遇到相关的诱因,就有可能导致出血,外伤是蛛网膜囊肿相关的慢性硬膜下血肿形成的重要诱因。本例从CT上看,两者的位置毗邻,两者关联较大,从手术来看,囊肿与血肿壁位置毗邻,互相独立,并见两者有血管相连,故认为硬膜下血肿或硬膜下积液是囊肿与外伤共同作用的结果,疾病与外伤在结果中所占比例以损伤主要作用为宜,损伤程度为轻伤一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