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会议>全国第十四届洞穴学术会议 >旅游洞穴化学沉积表面微形态与表面过程—以浙江桐庐瑶琳洞为例

旅游洞穴化学沉积表面微形态与表面过程—以浙江桐庐瑶琳洞为例

摘要

洞穴是特殊的喀斯特环境。通过对浙江桐庐瑶琳洞洞穴沉积表面微形态的系统分类和比较研究,我们揭示了洞穴化学沉积微形态对洞穴化学沉积表面过程的指示作用。通过对不同部位、不同灯光环境和不同类型的洞穴化学沉积表面微形态及超微形态的观察、分析和统计,可以发现:首先,洞穴化学沉积表面存在不同的风化微形态及超微形态,洞穴化学沉积物表面的沉积现象方面,本文观察过程中可以看到一些痕迹,但并不普遍;游览环境与生物作用大致为生物作用对洞穴沉积的两个作用:生物溶蚀和生物着色。洞穴旅游开放导致的光环境变化,使得原先不具备生长藻类的洞穴环境成为藻类繁衍地(尤其是灯光附近),并且我们也发现了这些生物的溶蚀作用的确切形态-钻孔。除了藻类作用以外,在采自瑶琳洞的灰华样品表明,其它微生物(可能是细菌)也曾发现。从现场到室内从常规到微观的形态观察表明,洞穴溶蚀在不同程度上均有所反映并具有其独特的特征,其中有些是特征性形态,即只要出现即表面存在某些作用过程,有些则需要通过统计进行分析。瑶琳洞由于旅游开发,已经出现了一些明显由于旅游开发所导致的溶蚀作用,如灯光附近的藻类繁衍及相应的生物溶蚀现象。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