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会议>第二十次全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抗炎保肝药物干预后证候演变规律的临床研究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抗炎保肝药物干预后证候演变规律的临床研究

摘要

目的 通过收集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经过抗炎保肝药物包括甘草制剂、五味子制剂和水飞蓟制剂治疗后的客观临床资料,进行系统客观的分析其临床效果及相关影响因素,归纳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经上述药物干预后疾病证候演变规律。以期对今后临床治疗有循证医学意义上的指导。方法 对所有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进行全面临床资料包括治疗经过信息的采集,进行资料的统计学处理与分析,总结其临床疗效。同时,通过对患者应用甘草制剂、五味子 制剂、水飞蓟制剂前后临床证候的统计与总结,归纳出乙型病毒性肝炎经甘草制剂、五味子制剂、水飞蓟制剂干预后疾病证候演变规律。结果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使用上述药物后,ALT 下降(P<0.01),AST无明显变化(P>0.05),但ALT/AST比值下降(P<0.05或P<0.01),白蛋白降低(P<0.05或P<0.01),球蛋白升高(P<0.05或P<0.01),比值降低(P<0.05或P<0.01),临床症状体征和肝脏超声图像加重(P<0.05或P<0.01);升高或降低的程度与应用药物的种类和时间有显著相关性。在证候研究方面,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病的主要证候要素为肝郁、脾虚、 邪毒、湿热、痰瘀,部分可出现邪毒入营、水聚、肝肾阴虚、脾肾阳虚等。经抗炎保肝药物 干预后,湿热、痰瘀、津亏、脾肾阳虚、浊邪上泛出现的频数明显增加,统计学比较有非常 差异(P<0.01),邪毒入营、水聚出现的频数也有升高(P<0.05)。结论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经甘草制剂、五味子制剂和水飞蓟制剂治疗后对降低ALT的作用显著,但对AST作用不明显,并且长时间使用甘草制剂、五味子制剂、水飞蓟制剂可导致ALT和AST的比值倒置,白蛋白下降,球蛋白升高,白球比降低甚至倒置,直接影响到慢性乙型肝炎的预后。上述三类药物干预前慢性乙肝患者的证候多以脾虚肝郁为主,湿热、痰瘀等邪踞情况较轻,因证候虚实程度的不同,部分病人存在邪毒入营、水聚、肝肾阴虚、脾肾阳虚等证候表现;经甘草制 剂、五味子制剂和水飞蓟制剂干预后患者多在肝郁脾虚的基础上,表现出湿热并重,痰瘀互结,邪毒入营,津亏水聚,脾肾阳虚等多种证候错杂、叠加,病变程度均在原有基础上呈不同程度的加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