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聚氰胺肾毒性研究

摘要

目的:探讨三聚氰胺大鼠肾毒性的致病机制及病变特点。rn 方法:将清洁级Wistar大鼠20只随机分为三聚氰胺染毒组(饲料中三聚氰胺含量为250mg/kg,染毒剂量为25mg/kg·bw/d)和对照组(饲料中不加三聚氰胺),染毒4周后取血清测定生化指标;肾脏切片,于解剖镜下观察形态学变化;肾脏称重,计算肾/体比值;并进行肾脏组织病理学检查;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测定肾脏三聚氰胺和三聚氰酸含量; 以X射线衍射法确定肾脏结晶体化学结构。rn 结果:大鼠喂饲含有三聚氰胺的饲料4周后表现多尿,少动,体重下降,血清肌酐、尿素氮、甘油三酯增高,肾脏外观明显改变,解剖镜下观察肾脏切片可见弥漫性分布的点片状晶体阴影。组织病理检查可见肾小管中存在大量晶体,肾小管上皮受损。X射线衍射法确认肾脏中含有三聚氰胺和三聚氰酸的结合晶体。肾脏内的晶体经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检测含有三聚氰胺和三聚氰酸。rn 结论:三聚氰胺经消化道进入体内能部分水解生成三聚氰酸,并在肾脏两者结合生成三聚氰胺-三聚氰酸结合晶体。晶体阻塞肾小管并造成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可导致肾小管重吸收功能障碍,最终导致肾功能衰竭。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