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泄泻与养阴之法初探

摘要

泄泻指排便次数增多,粪质稀溏或完谷不化甚如水样为主要症状的病证;根据其发病时间长短分为急性和慢性;慢性泄泻因反复发作,病势缠绵可一定程度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从中医角度理解慢性泄泻多偏虚,由脾虚失运生湿,或他脏及脾如肝木克脾或肾虚火不暖脾致水谷不化所致;故多以健脾化湿为治,或兼抑肝或温肾或固涩.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慢性泄泻久泻不愈,关门不固则脾随泻而虚可致脾阴不足,是临床久泻难愈的原因之一。研究表明此类患者以泻下稀水,量不多,口渴引饮但饮后渴不解,神疲倦怠,小便赤热,舌红少苔,脉细数为主要表现,治当健脾益气兼养脾阴,参苓白术散加粉葛、石斛、芦根以养阴生津为治,其中粉葛尚能升提止泻,对脾虚久泻者尤为适宜。临床中根据病情还可酌加酸甘养阴收涩之品如乌梅、川木瓜、白芍、山楂、诃子,可使补而不涩、化而不燥,益气兼养阴,使阴津得复,脾之阴阳互根化生,运化正常则泄泻易向愈。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久泻致脾虚可使先天之本得不到后天濡养而渐致肾虚;一旦肾阳亏虚,命门之火不能温煦脾阳,运化失常就更易发生泄泻,如此反复则泄泻难愈。已有研究提示泄泻日久可伤及肾阴出现心烦嘈杂等症,而肾阴亏损者临床往往呈气阴并耗状态,故针对此种情况既不可骤投温补之剂以免复伤阴液,亦不可妄用养阴之品以防润肠助泻;治宜重以扶阳、轻以养阴、兼寓清于温,以人参乌梅汤加芡实、白术、炮姜、肉豆蔻、黄连等进治,临床疗效确切。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