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结构模型与中医证研究

摘要

症状是通过问闻望切获得的病人信息,是直接观测到的,可称为显变量;证候是人脑思维基于症状对疾病本质做出的判断,不是直接观测到的,可称为隐变量。因此,中医辨证理论讲述的是一些隐变量之间以及它们和一些显辨量之间的关系。这些关系在一起形成一个隐结构。这个隐结构是人脑思维对众多病例中所反映出来的规律进行加工整理的结果。中医用人脑构造的隐结构来指导辨证,缺乏客观性,且难以定量化。rn 笔者提出一种旨在使辨证客观化、定量化的新研究方法,即隐结构法。它的基本思想是:首先对症状在自然人群中的分布做流行病学调查,然后利用电脑按照统计学原则对数据进行分析、建立隐结构模型,最后用所得的隐结构模型指导辨证,建立起辨证标准。要通过数据分析建立隐结构模型首先需要适当的工具。rn 在过去的几年里,笔者专门为中医证研究提出了一类新的隐结构模型,叫做隐树模型(以前称多层隐类模型),围绕它做了深入研究,并且用它分析了一些流调数据,所得到的模型与相关中医理论吻合。这些显示,利用隐结构模型能够为中医辨证建立客观的、定量化的统计学基础。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