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肝理脾法在儿科的临床应用

摘要

小儿的生理特点是“肺脾常虚”、“心肝有余”。脾不足,不仅表现在脏器娇嫩、功能尚不完善方面,也表现在容易受到外邪侵袭及它脏乘侮。“肝有余”并非真正有余,而是因小儿“如木方萌,乃少阳生长之气,以火,旺于夏,所谓壮火之气也”,用以说明生长旺盛;另外,小儿患病后也容易出现烦急躁动、惊风抽搐等外似实证的表现。正是因为小儿这种特殊的生理特点,临床上非常容易出现肝脾不调的病证。肝脾功能失调,旁及五脏六腑,机体功能失常,可出现多种病证,因而伍鸿基先生提出“小儿疾病多在肝脾两脏”。因此,调肝理脾法在儿科的临床应用即非常广泛。小儿神经精神系统疾病的病机虽涉及心、肝、脾、肾等诸多脏器,但肝脾是其关键,调肝理脾为诸多治法中最为重要的法则。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