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会议>第三届非常规油气成藏与勘探评价学术讨论会 >绥中36-1油田东营组储层质量分级评价

绥中36-1油田东营组储层质量分级评价

摘要

绥中36-1油田是典型三角洲沉积油田,高孔高渗储层发育且连通性较好,但储层在平面、层间及层内均表现出较强非均质性,经过近二十年的注水开发,油田己进入中高含水期,综合含水率达70%,主要原因是由于储层质量差异导致的纵向及平面注采的不均衡,亟须对油田进行储层质量的研究,分析储层质量差异的控制因素,对储层进行分级评价并总结其分布特征。从定性和定量方面对成岩作用研究发现,研究区成岩作用主要以弱压实、弱胶结、弱溶解为主,且目的层段埋深较浅,故成岩作用对储层质量影响较小,沉积作用对储层质量的影响较大,尤其以泥质含量和粒度中值对储层的影响为主。通过若干地质参数与动态数据的相关性分析,选取渗透率作为划分参数,并利用动态资料和截断值法把储层分成四类,工类(渗透率大于2500mD)、工工类(渗透率介于500~2500mD)、Ⅱ工类(渗透率介于50~500mD)、Ⅳ类(渗透率小于50mD)。在连通砂体注采对应的情况下,工、工工类储层易强水淹,而在砂体顶部强水淹的储层级别一般需达到工类且层内渗透率级差大于2.5。研究区主要发育有分流河道、坝主体、坝缘微相,不同沉积微相因为其环境及其形成条件不一样而有着不同的储层质量特征。分流河道总体呈现正韵律,主要以工类、工工类储层为主。垂向上看,在一个沉积韵律中,物性较好的储层分布在下部,而物性相对较差的储层多位于沉积旋回的中、上部。坝主体呈反韵律或均质韵律,主要以工类、工工类储层为主。一个沉积韵律中,物性较好的储层类型位于上部,而物性相对较差的储层类型则多位于沉积旋回的下部。坝缘沉积厚度薄,一般小于2m,测井曲线呈齿状,韵律性呈反韵律或无明显韵律。储层质量差,一般为Ⅱ工类、Ⅳ类储层。由于三角洲储层沉积模式为一期一期前积形成,因此储层质量在切物源和顺物源有明显差异。从切物源方向看,分流河道与坝主体基本呈现出“河在坝上走”的沉积模式,分流河道位于坝主体的上方。分流河道底部为储层质量好的工类储层,向上渐变为工工类储层。坝主体中间部位砂体厚度最大,向边缘逐渐减薄,呈现底平顶凸的形态。在坝主体中间的上部位置工类储层为主,坝主体中间的下部位置及坝主体的边缘逐渐过渡为工工类储层。侧向上看,分流河道底部工类储层与坝主体顶部工类储层接触,渐变为坝主体工工类储层,与坝缘工工工类储层接触。从顺物源方向看,由于河口坝在形成时是一期一期以前积体的形式向前推进,每一个前积体都是主体为储层质量好的工类为主,向前储层质量变差为工工类储层,之上叠加下一期前积体,坝主体前端过渡为坝缘微相,储层质量过渡为工工工类或Ⅳ类储层。从平面上看,研究区工类储层主要发育在坝主体和主水道微相中,延伸方向与物源保持一致,呈条带状或朵状。随着水动力减弱,物源供给减少,主水道过渡为末端水道,河道宽度变窄,沉积厚度变薄,从深切坝主体变为半切式,粒度变细,泥质含量增多,因此末端水道及其周围坝主体储层质量渐变为工工类。坝主体外缘为坝缘微相,以工工工类、Ⅳ类储层为主,平面分布较少,呈裙边状分布在坝主体的边缘。不同微相内部及其间的注采关系也有明显差别,强水淹主要形成于储层质量好的分流河道和坝主体砂体内,平面上呈条带状或连片状,剩余油主要分布于储层质量差得坝缘砂体及坝间泥岩附近的坝主体砂体。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