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会议>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2010年沈阳市首场雷暴天气过程漏报原因分析

2010年沈阳市首场雷暴天气过程漏报原因分析

摘要

统计沈阳基本观测站1951~2005年雷暴日数,,发现雷暴常出现在炎热的夏季或春夏、夏秋之交,雷暴初日平均出现日期为4月30日;沈阳雷暴分布规律为东部多于西部、北部多于南部.2010年5月2日,沈阳南部出现了2010年首场雷暴,虽然此次雷暴没有给沈阳地区带来严重的雷电灾害,但由于没有准确地预报出雷雨天气,预报服务效果较差.分析漏报原因:(1)前期地面气温持续大幅度偏低,不利于强对流天气的发展;(2)解释分析数值预报产品能力有待提高;(3)T639模式在此次过程中预报结果优于日本数值预报,如果在预报中不过于依赖日本数值预报产品,服务效果可能会好些;(4)加强对中尺度分析技术的学习和应用,正式开展这项业务的时间是2010年6月1日,在此雷暴天气过程发生之后.用中尺度分析技术做雷暴潜势分析:(1)当沈阳站SI<3℃时,而且SI指数同前一日相比有由较大的正值逐渐减小的趋势,加之上游SI<0℃,天气层结正由稳定向不稳定过渡,表示可能出现雷雨天气;(2)显著湿区位于近地面层,近地层湿区有利于产生不稳定能量,湿舌边界是有利于对流发展的区域;(3)低层有较强的暖平流存在,低层增暖能够引起不稳定,雷暴发生区为垂直温度递减率中心区;(4)锋区陡峰,有利于大尺度强迫抬升;5)高低空急流耦合产生强烈的垂直上升运动;(6)雷暴落区出现在925~700hPa低空急流最大风速中心、低空急流与干线交叉、低层湿区与干线交汇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