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会议>国际压裂酸大会 >杏南油田薄差储层低伤害酸化技术研究

杏南油田薄差储层低伤害酸化技术研究

摘要

水井酸化作为一项常规解堵技术,在酸化施工后,由于部分水井排液速度慢、时间长,而且受地层压力、管柱结构和深度的影响,使残酸的返排不理想而导致影响酸化解堵效果。另一方面即使酸化井可正常返排也会带来如下不利影响:一是酸化后卸压和排液,可激化微粒运移而造成地层伤害;二是占井时间长,对日常注水工作造成负面影响;三是需要上井下作业队伍,施工费用较高;四是返排出来的残酸液容易造成环境污染,需要运到指定地点进行处理,增加运输工作量和处理费用。因此有必要开展针对性实验,研究低伤害酸化技术,最终实现酸化后不返排。通过室内实验,开展了水井污染堵塞物XRD分析,确定了污染物主要成分类型及含量,有针对性的进行了污染物及天然岩心溶蚀率实验,综合考虑主剂溶蚀能力和解堵能力最终确定了最优的主剂配方及浓度。在添加剂的选配上,针对低渗透储层,储层岩石孔道细小,渗透率低,堵塞物致密,药剂注入困难及酸化后极易再次堵塞的特点,在常规添加剂的基础上研制了强穿透剂及油层孔道保护剂,通过岩心模拟堵塞解堵实验,注入强穿透剂可以大大提高解堵效果,可以提高解堵率20~30%,注入油层孔道保护剂可以降低堵塞率达20%左右,有效地保护了储层孔道。针对残酸中成垢离子成分,开展了成垢离子螯合剂螯合能力测定实验最终优选复配出稳定、作用时间长的成垢离子控制剂,通过成垢离子控制剂作用效果评价实验及岩心模拟堵塞解堵实验,验证了随着注入深度及时间的延长,残酸没有对地层造成进一步伤害,该成垢离子控制剂可有效防止二次沉淀的产生。室内实验结合现场施工条件,最终形成了注水井低伤害酸化技术。现场应用低伤害酸化技术10 井次,成功率100%,平均单井日增注19m3,注入压力降低 0.5MPa,与当年同区块常规酸化井相比日多增注2m3,较好的保证了措施效果,实现了酸化后不返排。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