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会议>第九届全国建筑与规划研究生年会 >传统民居的地域差异比较研究——以苏州与广州为例

传统民居的地域差异比较研究——以苏州与广州为例

摘要

传统民居是地域建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明清以来苏州和广州两地传统民居为研究案例,比较两地传统民居在民居总体格局、街区肌理、大型府宅院落、中小型单体民居以及民居建筑细部等五个方面之间的差异,分析传统民居在适应不同气候、环境条件的特征,并进一步探索了地域文化对传统民居的影响. 从城市总体形态看。由于苏州纵横水网和密集河塘形成了河道与街巷并行的双棋盘式结构,并将全市划分成许多“前街后河”或与河道相结合的居住街坊,大量民居因此依水而建;而广州北依越秀山、南面珠江,商业氛围浓厚,大多数民居临街而建;从街巷空间机理来看,苏州城内存在“街道-民居-河道”、“民居-河道-民居”、“河道-街道-民居”以及“民居-街道-民居”等不同的传统民居与街道、水巷的组合形式;而广州由于地处岭南,受中原宗法礼教影响相对较弱,街巷布局以使内部交通最短、最便捷为原则,故广州城市街巷布局基本不规则,道路网络自由度较大,传统民居既有商住一体的沿街建筑,也有位于内宅小巷的深宅院落;按照民居单元来看,苏州民居分为大型民居、中型民居和小型民居,其中大型民居强调“中轴对称、前堂后寝、内外有别”,其空间由“进”与“落”相结合而成,并且没有组织传统民居内部交通联系的备弄,中型民居总平面布局形式与大型民居类似,只是规模相对较小,多为一落,且一般不设备弄,而小型民居又可分为横长方形、曲尺形、三合院、四合院、一颗印等形式;相对而言,广州传统民居类型有西关大屋、竹筒屋和三间两廊,其中西关大屋属富贾豪紳住宅,典型平面布局为“三边过”,并设“青云巷”与邻居相隔,竹筒,屋是市井百姓住宅,为单开间民居,而三间两廊则是三开间主座建筑、前带两廊和天井形成的三合院住宅。此外,广州还有一类特殊的民居—骑楼,是近代产生临街商住民居;从建筑细部来看,粉墙黛瓦是苏州传统民居最典型的特征,建筑侧立面也有的采用马头墙形式,另外还充分运用文学、诗词、绘画、书法、雕刻等手法,营造浓郁的文化艺术氛围;而广州传统民居在这方面最突出的特色包括建筑侧立面采用“镬耳墙”形式、趟笼门的使用以及砖雕、灰塑等的采用,充分体现了岭南地域文化特色。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