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历史哲学

历史哲学

历史哲学的相关文献在1957年到2022年内共计1246篇,主要集中在史学理论、欧洲哲学、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38篇、会议论文8篇、专利文献4472篇;相关期刊594种,包括船山学刊、人文杂志、社会科学等; 相关会议8种,包括第四届传统文化与生态文明国际研讨会、"历史·史学·社会"学术研讨会、2009年两岸三地历史学研究生研讨会等;历史哲学的相关文献由1091位作者贡献,包括张耀天、王浩斌、刘莘等。

历史哲学—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238 占比:21.65%

会议论文>

论文:8 占比:0.14%

专利文献>

论文:4472 占比:78.21%

总计:5718篇

历史哲学—发文趋势图

历史哲学

-研究学者

  • 张耀天
  • 王浩斌
  • 刘莘
  • 庄国雄
  • 王达三
  • 张牛
  • 王飞南
  • 章伟文
  • 陈新
  • 傅其林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田红梅
    • 摘要: 从非遗口述史的价值定位入手,分析了口述史对非遗保护的意义、非遗保护的重要途径、口述资料类型的多样性。研究了非遗口述史蕴含的哲学要义,包括记忆与直觉的融合、继承与超越的相关、主体经验与主导作用的结合、个体孤独感的疏离。对于历史哲学中的非遗口述史,非遗手工技艺为例,从历史的关联、艺术的表达与解释两方面进行分析,最后提出非遗是中华民族精神财富,是华夏儿女确认自我身份的重要方式。
    • 龚嘉琪
    • 摘要: 在传统的农业生产实践中,人们逐渐在时间纬度上形成了周期性的、循环往复的历史想象,历史的进步和发展在均质的流中无限循环。自然科学的发展和资本主义工业时代的来临挑战了传统的历史发展观,取而代之的是资本主义的线性历史观。线性历史观把资本主义的萌芽视为现代化的起点,资本主义的民主政治则是人类历史的终点。线性历史观仍然是从死的状态中去研究历史。以大历史观为视角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之路,强调在“合力”的互动中建构历史,以“和而不同”的伙伴关系代替资本主义的霸权统治关系,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与世界的现代化相勾连,开辟了全新的现代化秩序,塑造了人类文明发展的新形态。
    • 张小忠
    • 摘要: 如何书写像大屠杀那般的独特事件,成为后叙事主义历史哲学思考的理论和实践问题。随着实践史学理论的发展,“历史经验”“记忆实践”与“历史责任”等概念被赋予新的内涵,并成为理解和阐释大屠杀事件的有效理论工具。独特事件的书写同样有赖于确凿可凭的史料文献、图像资料和物质遗存,也需对史料的内涵及解释原则进行理论反思;然而,这类书写不止于纯粹的史家技艺问题,更凸显了历史知识介入生活实践的社会效应。实践的历史哲学家势必将目光投向与当下现实问题相关的历史文本,这种现在主义的视角呈现了过去与现在之间的互动关系,历史学家无疑肩负着理解现在、阐释过去和指引未来的职责。
    • 田蓉桃
    • 摘要: 当我们谈论起历史唯物主义,国内大多数人认为就指的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阶层斗争等这类概念。但其实这些概念在不同视角下其实有着不同的内涵,不同视角所衍生出来的思想也各不相同。历史主义理论视野下讲述的思想内涵,与在自然主义理论的视野下讲述的思想内涵,是不一样的,历史主义视角下是一种历史的诠释,自然主义视角之下的是一种科学的解读。由于人们长期在教科书的片面视角下去研读马克思的思想,因而对马克思的思想认识得不全面。因此从历史主义下去解读历史唯物主义,是十分有必要的,只有把思想放置与历史之中,我们才能更加准确地把握到马克思思想的本质。马克思的历史主义是将“现实的人”作为历史主体来认识的,因而必须从历史主体来理解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从而发现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原则。我们对思想或者哲学家的研究应该是全面且深刻的,探究哲学家究竟想给整个社会带来什么,他想对这个社会说些什么,他为何会提出这样的思想理论。很多时候哲学家的思想都包含了他的一腔抱负,对整个人类社会的期望。因此,我们在研究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的时候我们要更全面,不要仅从一种自然的科学的角度去认识思想,我们要在历史中去追寻一个真正的马克思,还原一位真正伟大的哲学家。
    • 颜军; 熊智鹏
    • 摘要: 《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是马克思对1848—1851年法国阶级斗争的历史进行唯物主义反思的典型示范。马克思为我们呈现循序渐进的历史叙述进路的同时也为我们展现了其历史哲学的运思逻辑。通读文本我们能发现,深度掌握历史材料是马克思历史哲学的逻辑起点,经由反思实现从客观历史到历史规律的抽象演绎是马克思历史哲学的关键过渡,经由本质性维度的检视实现历史与现实的契合是马克思历史哲学的现实指向。马克思历史哲学的运思逻辑既反映了其叙述历史的深邃思维,也展示了其进阶认识历史的严谨图式。
    • 冯庆
    • 摘要: 德国启蒙思想家赫尔德的《不同民族曾经繁荣的趣味最终衰败的原由》一文曾获柏林科学院嘉奖,在其中可以看到西方启蒙时期艺术史写作意识的萌芽。通过结合赫尔德“另一种历史哲学”的理论构想,结合他对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等前人启蒙观念和政治立场的吸收,解读这篇文献中对古希腊、古罗马、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启蒙时代的法兰西等具体时期和民族之艺术趣味兴衰原由的分析,可以让我们厘清现代艺术史写作中激进一脉的思想动机。
    • 郭勇健
    • 摘要: 梁启超的史学有历史哲学的维度,他将佛学的某些观念运用于历史问题,上升为一种独具特色的历史哲学。梁启超对旧史学的批判,实际上就是对儒家史学的批判。为超越旧史学,前期梁启超以自然科学为新史学的方法样本,以进化论为新史学的理论武器,后期梁启超放弃了科学的诉求,转向佛学,这使他的新史学不再执着于历史科学的定位,而是增加了历史哲学的维度。佛学对梁启超史学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引进业力、共业、心力、因缘等佛学概念和理论,并使他拒绝英雄史观,质疑历史的因果律,调整历史的进化观。
    • 石蓓蕾
    • 摘要: 黑格尔的历史哲学在他的哲学体系当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他的历史哲学是具有思辨性的,在历史的发展过程背后隐藏着“精神”的发展历程。在《历史哲学》中黑格尔首先对中国的历史进行了探讨,揭示了中国的精神原则——“家庭的精神”,这是黑格尔世界历史发展进程的开端,也是“世界精神”发展的第一阶段。
    • 屠纯伟; 李耐尔; 张伟
    • 摘要: 维柯对历史哲学的构建具有开拓性价值,对后世哲学家以哲学和科学的方法认识人类社会,提供了历史哲学的思维范式和具体的历史哲学思想。唯物史观是马克思科学的历史观,表现了马克思对人类社会作哲学思考的唯物辩证性。在马克思看来维柯历史哲学思想包含许多“天才的闪光”。本文通过对维柯历史哲学思想的综合性研究,探寻马克思所指称的“天才的闪光”,并分析这些“天才的闪光”与马克思天才的历史观的逻辑关系。以此为基础,阐述马克思对维柯历史哲学思想的批判继承所具有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 张婷
    • 摘要: 历史的普遍发展观是一切历史哲学的共同话题。赫勒在阐释历史发展的本体论思想时提出,历史发展与历史规律紧密相关,强调以历史进步论为前进方向的发展。人们一旦意识到历史按照某种规律运动发展,历史哲学对历史的解释就起到规范、制约和启示的作用,从而使人们从一种自在的状态上升到一种自为的状态。普遍发展是规律式的发展,历史哲学以大写的历史为中心,大写的历史是一种整体性的历史,那么历史具有规律的发展过程也是一种整体性的发展过程。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