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M2型巨噬细胞

M2型巨噬细胞

M2型巨噬细胞的相关文献在2008年到2023年内共计138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基础医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7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1429263篇;相关期刊99种,包括中国病理生理杂志、中国免疫学杂志、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颌面外科专业委员会2017年全国口腔颌面-头颈肿瘤外科学术研讨会等;M2型巨噬细胞的相关文献由612位作者贡献,包括刘涛、刘清、卢晓梅等。

M2型巨噬细胞—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37 占比:0.01%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429263 占比:99.99%

总计:1429401篇

M2型巨噬细胞—发文趋势图

M2型巨噬细胞

-研究学者

  • 刘涛
  • 刘清
  • 卢晓梅
  • 周剑
  • 孙燕云
  • 徐宪伟
  • 徐薇
  • 曲青山
  • 李振宇
  • 杨毅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刘文涛; 冯兴超; 杨毅; 白生宾
    • 摘要: 背景:目前研究表明,M2型巨噬细胞能够促进成骨分化并呈网络状调控,外泌体可携带大量信息参与细胞间的信号传导,M2型巨噬细胞来源外泌体是否能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分化,有待研究。目的:探究M2型巨噬细胞来源外泌体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培养鼠源性巨噬细胞系RAW264.7与鼠骨髓间充质细胞系CP-M131,培养至第3代,应用白细胞介素4诱导巨噬细胞极化为M2型巨噬细胞,从M2型巨噬细胞培养上清中提取外泌体,然后用终质量浓度为0,30,60,90 mg/L的外泌体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共培养72 h后收集样本,以及60 mg/L M2型巨噬细胞来源外泌体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共培养24,48,72 h后收集样本,Western blot检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成骨相关因子RUNX2和碱性磷酸酶蛋白表达,茜素红染色检测矿物质沉积情况。结果与结论:①成骨相关因子RUNX2及碱性磷酸酶的表达水平与巨噬细胞外泌体质量浓度密切相关,与空白对照组比较,60 mg/L外泌体组RUNX2、碱性磷酸酶表达明显升高(P<0.05),干预72 h RUNX2、碱性磷酸酶表达明显升高(P<0.05);②茜素红实验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组比较,60 mg/L外泌体组钙结节含量较高(P<0.05),干预72 h钙结节含量较高(P<0.05);③结果表明,M2型巨噬细胞分泌的外泌体能够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
    • 苑舒月; 刘春艳; 刘冰; 赵菲
    • 摘要: 背景:牙周炎是发生在牙周支持组织的炎症,具体表现为牙龈的炎症及牙槽骨吸收。巨噬细胞可通过M1,M2极化在牙周炎发生发展中发挥作用,影响牙周炎的病情进展。目的:通过对巨噬细胞极化与牙周炎的关系及其相关机制进行综述,为牙周炎的临床治疗提供思路。方法:第一作者利用Pub Med和中国知网数据库检索1991-2022年发表的相关文献,以“macrophage polarization,M1/M2 macrophage”等为英文检索词,以“巨噬细胞极化、M1/M2巨噬细胞、牙周炎”等为中文检索词,阅读每篇文献的文题、摘要进行初筛,最终筛选出97篇文献进行归纳分析。结果与结论:①巨噬细胞作为人体固有免疫细胞,在炎症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巨噬细胞在环境刺激下会发生极化,且巨噬细胞极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②JAK/STAT、TLRs/核转录因子κB、PI3K/Akt等信号通路,炎症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α、干扰素γ、白细胞介素4和白细胞介素13等,以及表观遗传学等均可影响其极化。③巨噬细胞M1型极化促进炎症进展,巨噬细胞M2型极化发挥抗炎作用。④不同极化类型的巨噬细胞通过各种信号通路及分泌炎性因子等在牙周炎疾病过程中发挥促炎或抗炎作用,且通过多种途径影响骨吸收与骨形成,进而影响牙周炎的进展。⑤巨噬细胞通过相关机制进行极化,极化后的巨噬细胞又可以在牙周炎过程中发挥抗炎或促炎作用,对牙周炎进展产生影响。⑥研究巨噬细胞极化在牙周炎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及机制对牙周炎治疗有重要意义,但目前对于巨噬细胞极化机制不完全明确,因此发现其极化的潜在机制,并将其与牙周炎治疗结合,促进牙周炎过程中巨噬细胞向M2型转化及其所占比例或者抑制或减少M1型巨噬细胞表达,对未来牙周炎治疗有重要意义;将表观遗传与巨噬细胞极化及牙周炎联合,从基因和蛋白水平上治疗牙周炎,可能成为临床上治疗牙周疾病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 娄静扬; 耿欣荣; 高慧萌; 范东阳; 赵昕; 王强
    • 摘要: 含铜钛合金作为一种新型抗菌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学性能和机械性能,有望广泛应用于临床骨外科和口腔种植等领域.巨噬细胞是合金植入人体后介导免疫反应的主要细胞,并且直接影响合金长期服役的稳定性.含铜钛合金由于铜的添加,赋予了合金抗菌性能,一方面促进巨噬细胞吞噬和杀灭细菌,另一方面促进巨噬细胞极化激活,表达多种细胞因子,引发体内炎症反应.然而,目前关于含铜钛合金调控巨噬细胞极化的类型尚无定论,铜离子调控巨噬细胞极化的机制仍未统一.本文对已发表的关于含铜钛合金调控巨噬细胞极化的研究进行总结,分别从材料类型、表面处理、加工方式和细胞的培养方式、培养密度等方面,对相关文献进行综述,并且对医用含铜钛合金的应用进行了展望,希望通过改变含铜钛合金的性能,如加工方式或表面处理等,调控巨噬细胞的极化方向,以期为医用含铜钛合金的设计及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 陈成英; 蓝利; 袁江浪; 孔星星; 王新航; 刘彧冰; 李菡; 陆彩玲; 李习艺; 唐深
    • 摘要: 目的:研究4-辛基衣康酸(4OI)对M2型巨噬细胞(MΦ)极化的干预作用,初步探讨糖酵解及脂肪酸氧化在其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将MΦ分为M0组(100 nmol/L佛波酯刺激48 h诱导为M0型)、M2组[M0组基础上用20 ng/mL白细胞介素4(IL-4)刺激48 h诱导为M2型]、M2+4OI-L组(M2组基础上用100μmol/L 4OI处理12 h)、M2+4OI-H组(M2组基础上用200μmol/L 4OI处理12 h)。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2型MΦ极化相关标志物白细胞介素10(IL-10)、甘露糖受体(MRC-1)、细胞趋化因子(CCL-22)、DC特异性细胞间黏附分子3结合非整合素(CD209)、细胞因子信号抑制物(SOCS1)、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脂肪酸氧化限速酶碱棕榈酰基转移酶-1α(CPT-1α)的mRNA表达水平;微量法酶活性试剂盒检测糖酵解限速酶己糖激酶(HK)和丙酮酸激酶(PK)活性,刃天青法检测细胞内呼吸链代谢酶活性。结果:M0极化为M2时,与M0组比较,伪足伸出细胞和梭形细胞占比和M2型极化相关标志物CCL-22、IL-10、MRC-1、CD209、SOCS1和PPAR-γmRNA表达水平上升(P<0.01);HK和PK活性升高(P<0.05);CPT-1αmRNA水平和线粒体呼吸链代谢酶活性升高(P<0.01)。4OI干预后,与M2组比较,伪足伸出细胞和梭形细胞占比和M2型极化相关标志物CCL-22、IL-10、MRC-1、CD209、SOCS1和PPAR-γmRNA表达水平下降(P<0.05);HK和PK活性降低(P<0.05);CPT-1αmRNA水平进一步升高(P<0.01);线粒体呼吸链代谢酶活性无明显变化。结论:4OI可能通过抑制M2型MΦ糖酵解降低M2型MΦ极化相关标志物的表达,通过进一步促进脂肪酸氧化水平,维持M2细胞内线粒体呼吸链代谢酶活性和细胞氧化磷酸化稳定。
    • 张昊; 谭赟; 杨璐瑜
    • 摘要: 目的:在脓毒症诱导的急性肺损伤(ALI)中探究小分子化合物ZLN005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利用盲肠结扎穿孔(CLP)术建立小鼠脓毒症诱导的急性肺损伤模型,并按处理方式的不同将小鼠分为四组,假手术(Sham)组,ZLN005组、CLP组及CLP+ZLN005组;应用RT-PCR、免疫荧光染色及Western blot实验检测各组小鼠肺组织中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PGC-1α)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ELISA检测肺泡支气管灌洗液(BALF)中炎症因子TNF-α、IL-1β、IL-6和IL-10的含量;HE染色观察各组小鼠肺组织病理组织学损伤;统计学方法分析CLP造模7d后各组小鼠的存活率;体外培养小鼠巨噬细胞系RAW264.7,转染靶向沉默PGC-1α的siRNA,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转染效率;利用LPS诱导脓毒症ALI的体外细胞模型,并将RAW264.7细胞分为五组,对照组(NC),ZLN005组,LPS组,LPS+ZLN005+si-NC和LPS+ZLN005+si-PGC-1α;RT-PCR检测各组细胞中M1型巨噬细胞标记物iNOS与MHC-Ⅱ与M2型巨噬细胞标记物Arg1与CD206的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中AMPK-α的磷酸化水平(p-AMPK-α/AMPK-α)及线粒体生物发生中关键蛋白NRF1、NRF2和mtTFA的蛋白表达。结果:成功建立小鼠脓毒症诱导的急性肺损伤模型;其中,与Sham组比较,ZLN005组与CLP+ZLN005组肺组织中PGC-1α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CLP组中明显降低(P<0.05),但CLP+ZLN005组又较CLP组中PGC-1α的表达显著升高(P<0.05);各组小鼠的BALF、HE染色及术后7d的存活率结果显示,与CLP组和CLP+ZLN005组中BALF中促炎因子TNF-α、IL-1β、IL-6的表达与肺组织病理损伤水平较Sham组或ZLN005组明显升高(P<0.05),抑炎因子IL-10及术后7d的存活率却显著降低(P<0.05),而CLP+ZLN005组又较CLP组明显改善(P<0.05);在体外细胞实验中,与NC组相比,PGC-1α蛋白表达在ZLN005组与LPS+ZLN005组明显升高(P<0.05),LPS组显著降低(P<0.05);转染si-PGC-1α后RAW264.7巨噬细胞中PGC-1的表达被显著抑制(P<0.05);与NC组相比,LPS组、ZLN005+LPS+si-NC组与ZLN005+LPS+si-PGC-1α组中M1型巨噬细胞标记物的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同时ZLN005+LPS+si-NC组的M2型巨噬细胞标记物的mRNA表达也显著升高(P<0.05),但AMPK-α的磷酸化水平与线粒体生物发生中关键蛋白的表达均显著下降(P<0.05);而ZLN005+LPS+si-NC组又较LPS组与ZLN005+LPS+si-PGC-1α中M1型标记物表达显著升高(P<0.05),但M2型标记物与AMPK-α的磷酸化水平与线粒体生发蛋白的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ZLN005能促进PGC-1α的表达以促进M2巨噬细胞的极化来保护脓毒症引起的肺损伤,而其相关作用机制可能与ZLN005通过AMPK信号通路促进线粒体生物发生相关。
    • 李镇江; 李书俊; 周健; 陈伟; 杨成兰; 胡鹏; 聂开瑜
    • 摘要: 目的探讨巨噬细胞的活化在增生性瘢痕自然演变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分别收集临床增生期增生性瘢痕组织(A组,n=15)和减退期增生性瘢痕组织(B组,n=16),用抗体阵列印记膜法检测其炎症相关因子bFGF、IL-12、IL-10、IL-9、IL-1β、TGF-β、IL-6和VEGF的表达,同时用ELISA检测巨噬细胞活化特异性因子IL-10和IL-12的表达。结果抗体阵列检测结果显示,与B组相比,A组中IL-12、IL-6、TGF-β的表达量均明显升高(P<0.05),而IL-10的表达量则明显降低(P<0.05)。ELISA检测结果显示,与B组相比,A组中IL-12的表达量明显升高(P<0.05),而IL-10的表达量则明显降低(P<0.05),并且IL-10表达量在IL-10和IL-12总表达量中所占的比值也明显降低(P<0.05)。结论增生性瘢痕自然演变过程与巨噬细胞向M2型活化过程中的炎症因子表达变化表现出高度的一致性,巨噬细胞的活化程度可以作为确定增生性瘢痕具体临床时期的分子标志之一。
    • 辛嘉萁; 许小凡; 段丽芳; 范建伟; 吴楠; 张红
    • 摘要: 目的:探究小鼠骨髓前体细胞体外诱导成为不同极化状态(M1和M2)巨噬细胞的优化方法。方法:健康C57BL/6小鼠麻醉处死,收集其股骨和胫骨腔内容物,经筛网过滤、红细胞裂解后,在RPMI-1640完全培养基中培养16h,收集未贴壁的骨髓前体细胞重新接种于6孔板。根据培养基中所加刺激剂的种类、剂量不同进行实验分组,于不同时点收集细胞,光镜下观察各组细胞形态学变化,流式细胞术及RT-qPCR检测不同极化状态巨噬细胞的相应标志物。结果:(1)小鼠骨髓前体细胞经50μg/L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刺激72 h后,CD11b阳染率达到90%以上;刺激96 h后,F4/80的阳染率达到95%以上。40μg/L的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刺激96 h后,CD11b阳染率也达到了90%以上,F4/80阳染率至144 h达到峰值(58.2%);(2)在M-CSF刺激所得单核-巨噬细胞的基础上,给予M1型巨噬细胞诱导剂(25μg/L LPS和10μg/L IFN-γ)刺激24 h,可见CD86的阳染率大于90%;给予M2型巨噬细胞诱导剂(20μg/L IL-4和IL-13)刺激后CD206的阳染率始终处于较低水平(10%左右);(3)在GM-CSF刺激的基础上,给予M1型巨噬细胞诱导剂刺激24 h,可见CD86的阳染率大于90%;而当细胞接受M2型巨噬细胞诱导剂刺激96 h,CD206的阳染率达68.98%;(4)RT-qPCR结果显示在给予相应极化诱导剂刺激后,M1型巨噬细胞标志物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12,以及M2型巨噬细胞标志物:几丁质酶3样蛋白3(Chi3l3/Ym1)、甘露糖受体(MR)和精氨酸酶1(Arg-1)的mRNA表达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1)C57BL/6小鼠骨髓前体细胞受到M-CSF或GM-CSF诱导后90%以上细胞均可向单核细胞分化,M-CSF可诱导90%以上的细胞为成熟巨噬细胞,GM-CSF可诱导58%的细胞为成熟巨噬细胞;(2)在M-CSF前期诱导的基础上,联合LPS和IFN-γ易于诱导出M1型巨噬细胞,但联合IL-4和IL-13难以获得M2型巨噬细胞;(3)在GM-CSF前期诱导的基础上,联合LPS和IFN-γ易于诱导出M1型巨噬细胞,联合IL-4和IL-13也可将大部分细胞诱导成为M2型巨噬细胞
    • 郝若冰; 谭年花; 刘子情; 陈斌
    • 摘要: 目的:研究温阳解毒化瘀方对慢加急性肝衰竭(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ACLF)大鼠肝组织M1/M2型巨噬细胞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对ACLF炎症反应可能的调控机制。方法:将60只SD大鼠适应性喂养6 d后,随机选取6只为空白组,余54只建立ACLF大鼠模型,共成模36只,随机将其分为模型组(蒸馏水)、中药组(温阳解毒化瘀方),各18只。采用牛血清白蛋白致敏法建立免疫性肝纤维化大鼠模型,然后通过D-半乳糖(D-Gal)联合脂多糖(LPS)腹腔注射急性攻击建立ACLF大鼠模型,并分别予以相应干预。观察各组大鼠急性攻击后1、12、24 h肝组织病理学形态改变及M1/M2型巨噬细胞极化状态。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肝组织病理评分在攻击后1、12、24 h均升高(P<0.05),并且随着时间的进展,肝组织病理学评分逐渐升高。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在攻击后1、12、24 h病理评分均降低(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CD68、iNOS、Arg-1及CD206在攻击后1、12、24 h均明显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在攻击后各时间点CD68和iNOS均减少,而Arg-1和CD206均增加(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CD68、iNOS、Arg-1和CD206 mRNA在攻击后1、12、24 h均显著上调(P<0.01)。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iNOS、CD68 mRNA在攻击后1、12、24 h均下调,而Arg-1、CD206 mRNA均上调(P<0.05)。结论:ACLF大鼠存在M1/M2型巨噬细胞表达失衡,其失衡程度与肝损伤严重程度相关。温阳解毒化瘀方能够改善ACLF大鼠肝组织损伤,其机制可能与上调CD206、Arg-1,抑制CD68、iNOS的表达,诱导巨噬细胞由M1型向M2型极化,减轻ACLF炎症反应有关。
    • 韩爽; 陈宇; 张伟丽
    • 摘要: 目的探究miR-216a对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s)来源的巨噬细胞特性的影响。方法分离并培养人PBMCs,诱导建立M1和M2型巨噬细胞极化模型,采用流式细胞术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巨噬细胞的表面标记物。进一步,将miR-216a模拟物转染至M2型巨噬细胞,检测M2型巨噬细胞特异标记物及炎性因子基因的表达。结果过表达miR-216a后,M2型巨噬细胞表面标记物CD163的表达水平显著增加,促炎细胞因子TNF-α和IL-1β的表达水平降低,而抗炎细胞因子TGF-β和IL-10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miR-216a可促进人PBMCs衍生的巨噬细胞向M2型极化并抑制炎性细胞因子表达。
    • 史竞彤; 陈敏捷(综述); 孙轶华(审校)
    • 摘要: 外泌体是纳米(30~150 nm)膜结合囊泡,内部包含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如脂质、蛋白质、mRNA以及非编码RNA等,在正常和病理条件下几乎所有细胞都可以分泌。研究发现肿瘤细胞可通过分泌外泌体将核酸、蛋白质等生物活性分子传递给受体细胞,改变受体细胞的表型或功能,进一步改变肿瘤微环境而影响肿瘤的进展。本文根据研究进展对肿瘤细胞外泌体在改变巨噬细胞表型方面所发挥的作用进行简要的介绍。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