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出行行为

出行行为

出行行为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320篇,主要集中在公路运输、建筑科学、综合运输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65篇、会议论文31篇、专利文献28830篇;相关期刊141种,包括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城市交通、黑龙江交通科技等; 相关会议25种,包括第十一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2015年中国城市交通规划年会暨第28次学术研讨会、2015中国城市规划年会等;出行行为的相关文献由721位作者贡献,包括关宏志、毛保华、邵春福等。

出行行为—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65 占比:0.91%

会议论文>

论文:31 占比:0.11%

专利文献>

论文:28830 占比:98.98%

总计:29126篇

出行行为—发文趋势图

出行行为

-研究学者

  • 关宏志
  • 毛保华
  • 邵春福
  • 隽志才
  • 刘明君
  • 严海
  • 刘诗序
  • 杨东援
  • 杨晓光
  • 柴彦威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贾富强; 杨信丰; 代存杰; 马昌喜
    • 摘要: 为探究智能交通系统中考虑风险规避时出行者路径选择行为,针对不同特征出行者多属性路径选择问题,利用累积前景理论描述出行者的风险规避态度,并建立考虑风险规避的出行路径多目标选择决策模型,设计基于指派模型的求解算法,通过实例对模型合理性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出行者的风险规避对路径选择结果具有明显影响,路径选择结果随出行者对于复合阻抗和综合影响权重的不同而变化;考虑风险规避时目标的敏感性强于不考虑风险规避情形,考虑风险规避更贴近路径选择的实际情况.所建模型不仅可以研究智能交通系统中多类型出行者的多属性路径选择问题,还可作为交通流分配和网络设计等交通问题的研究基础.
    • 张鹏飞; 翁小雄
    • 摘要: 针对地铁系统缺乏微观粒度出行行为预测模型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注意力机制LSTM的深度学习预测框架对地铁系统乘客出行行为进行预测。针对乘客地铁出行信息高纬度、多形式的特点,提出了两种特征提取模块分别对时间和空间信息进行特征提取;利用注意力机制与LSTM神经网络的特点,对长出行序列的时序特征进行建模从而预测乘客下一次出行的时空信息。利用广州地铁AFC数据对所提出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所提出时间信息特征提取方法可以更加准确的表征时间特征;相较于传统统计学习模型,提出的预测模型对于进、出站站点及进站时间的预测准确率分别达到了74.9%、61.6%、44.8%,相对于现有算法取得了较大提升。
    • 张嵌玮; 杨柳; 刘佳慧; 邹成明; 冯碧莹
    • 摘要: 郊区地铁的发展不仅为郊区居民的日常出行带来极大便利,也为推动我国都市圈地区发展发挥重要作用。文章在西安地铁 2 号线郊区韦曲南站与航天城站周边社区开展居民出行行为调查,构建基于 Logistic 回归的地铁方式选择模型,探索市郊不同人群的出行特征、地铁郊区段乘客的出行服务特征,提出鼓励地铁出行的策略与地铁郊区段设施及换乘的优化设计思路。研究结果能够为提高地铁出行比例、地铁郊区段的交通接驳方案及都市圈地区市郊轨道交通线路规划提供参考和借鉴。
    • 姜军; 孙舒蕊; 崔竞誉; 殷凯
    • 摘要: 为了对老年人公交优惠政策调整后的影响进行预先评估,考虑老年人公交出行行为建立模型,测算老年综合津贴方案、错峰优惠方案、有限额全免费和有限额半价方案、高峰时段拥挤线路收费方案4种优化调整方案对公交客流、政府财政支出、公交企业收入等方面的影响,并结合问卷调查进行综合分析。分析发现,4种优化调整方案都能减少老年人的无效出行行为,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减少公交企业的收入,有限额全免费和有限额半价方案会减少政府财政支出,其他3种方案会不同程度地增加财政支出资金。调整方案需要统筹考虑采用,分析结果可为老年人公交优惠方案调整提供决策参考。
    • 陈队永; 牛炳朝
    • 摘要: 高速公路分车型收费政策的实施,对货运汽车驾驶员的出行路径选择有较大的影响。本文结合有限理性理论,将MNL模型中的效用作为累积前景理论的客观效用,将MNL模型中的概率作为累积前景理论的客观概率,以出行路径选择为重点,探索参考点及偏好系数对货运出行路径选择的影响。将调查数据基于MNL—累积前景理论模型进行验证,计算结果表明了模型的有效性。
    • 杨亚璪; 唐浩冬; 彭勇
    • 摘要: 为探究后疫情时代居民出行方式选择行为,运用选择实验的方法,基于问卷调查获得选择行为数据,构建出行方式选择的混合Logit模型和潜在类别条件Logit模型。采用Stata软件标定模型参数,得到后疫情时代影响居民出行方式选择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两种模型均体现了个体出行方式选择的异质性,潜在类别条件Logit模型与混合Logit模型相比拟合优度提高了13%,预测精度提高了3.03%,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分析出行行为的个体异质性提供了一种有效工具。潜在类别条件Logit模型根据居民所处低、中风险区两种情景,分别将居民划分为4类、5类人群。从出行方式属性上看,等待时间和在途时间成为居民选择出行方式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从个人社会经济属性上看,在后疫情时代收入更高的女性更倾向选择私家车出行,年龄越大对行程费用越敏感,男性更愿意选择公交、地铁出行。
    • 韦昌永
    • 摘要: 利用收费数据和交通调查站数据,分析灌凤段高速及并行国道现状交通量费特征,基于出行行为RP和SP现场调查数据分析不同费率折扣下国道交通量向高速公路转移的概率;然后根据转移概率分车型测算费率调整后高速公路日均通行费变化,在保障公路出行效率和通行费收入的原则下制定差异化收费推荐方案,并评估实施效果.结果表明:通行费是影响客货车出行的首要因素,对灌凤段高速使用ETC支付的车辆给予通行费8折优惠后,2022年1月公路出行效率和通行费收入与去年同期相比均有所提升,后续将持续跟进并评估本方案的实施效果.所提出的费率调整测算方法对其他高速公路研究分车型差异化收费方案有参考意义.
    • 万明; 梁莹; 周涂强; 严利鑫; 郭军华; 李芳源
    • 摘要: 为了定量分析交通事故引起的高速公路动态拥堵交通信息和出行者异质性对出行选择行为的影响,依据在日本西部地区对2 500名高速公路出行者进行的大规模SP/RP调查数据,采用潜在类别分析方法得到出行者对高速公路动态交通信息的偏好特征;将得到的分组结果作为解释变量纳入多水平模型中。结果表明:通过对数据进行潜在类别分析,出行者可划分为3类异质群体,即动态交通信息高依赖组、动态交通信息低依赖组和动态交通信息无依赖组,占比分别为38.8%,36.1%,25.1%,并且不同交通信息依赖组的出行者在性别、年龄和职业上分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不同交通信息依赖组的出行者在动态交通信息下的出行行为有明显差异;考虑数据分层结构的出行预测模型比不考虑数据分层结构的预测模型预测结果更准确。
    • 王彦坤
    • 摘要: 多元交通信息的内容极为丰富,不同的信息之间在时间和空间上也存在着本质的不同,会对出行者的决策产生不同的影响。文章按照描述性信息和预测性信息对多元交通信息的内容和分类进行了总结,系统分析了出行者出行的决策过程,从宏观因素和出行者特征两个方面对影响出行行为的相关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多元交通信息影响下的出行者决策模式。
    • 李明丽
    • 摘要: 生活中的选择行为无处不在,即使是一个简单的“在某时从A点到达B点”的出行行为,我们的脑海中都会思考如下的问题:采用哪种出行工具?几点出发?走哪条路?这条路会不会堵?天会不会下雨?……事实上,理解出行者在复杂交通系统中的选择行为是交通科学的关键问题之一。为了更好地理解各种关键因素对出行者的影响,北京交通大学交通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的高聘教授韩晓运用理论和实验方法开展研究,以期为改善交通出行贡献自己的力量。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