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再治疗

再治疗

再治疗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3年内共计243篇,主要集中在口腔科学、内科学、肿瘤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38篇、专利文献331290篇;相关期刊163种,包括家庭医生、中国临床保健杂志、中国防痨杂志等; 再治疗的相关文献由579位作者贡献,包括高微微、杜建、舒薇等。

再治疗—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38 占比:0.07%

专利文献>

论文:331290 占比:99.93%

总计:331528篇

再治疗—发文趋势图

再治疗

-研究学者

  • 高微微
  • 杜建
  • 舒薇
  • 马艳
  • 戈启萍
  • 韩喜琴
  • 马平
  • 刘宇红
  • 李亮
  • 李艳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何云娇; 赵笑; 杨帆; 张晓; 王晓燕; 刘云松
    • 摘要: 修复体拆除后患牙的重新修复是口腔临床中的常见问题,修复体拆除后患牙的情况复杂多样,常常需要多个学科协作诊疗。然而,修复体拆除后患牙治疗方案的选择尚缺乏系统而简洁的指导原则。笔者结合修复临床工作经验及牙体牙髓专业专家的意见,系统地阐述了未行根管治疗(root canal therapy,RCT)的患牙、曾行RCT的患牙及曾行桩核修复的患牙修复体拆除后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其牙髓及根尖周状态、RCT质量等情况,总结了以下治疗建议。①对于未行RCT的患牙,拆冠后需要评估牙髓活力、是否发生牙髓病/根尖周病、以及再次预备量大小的情况,综合判断是否需要RCT。②对于曾行RCT的患牙,若RCT完善且无根尖病变,可考虑直接修复;若RCT不完善但无根尖病变,应视情况行根管再治疗(root canal retreatment,re⁃RCT)、观察或直接修复治疗,必要时与牙体牙髓专业医师共同制定治疗方案;若患牙RCT不完善且有根尖病变,建议re⁃RCT后再行修复治疗。③对于曾行桩核修复的患牙,若RCT完善且无根尖病变,可考虑直接修复;若患牙RCT不完善但无根尖病变,建议观察或直接冠修复,必要时与牙体牙髓专业医师共同制定治疗方案;若患牙RCT不完善且有根尖病变,如果桩细而根管壁较厚,可尝试拆桩后re⁃RCT,如果桩粗而根管壁薄,可保留桩核,尝试根尖手术。对于牙体缺损过大或牙周条件极差难以保留者,建议拔除患牙。笔者将上述建议精炼成一套诊疗流程,以期为修复体拆除后患牙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
    • 杨杨; 袁媛; 卢水华
    • 摘要: 为了解复治结核病患儿临床特征,笔者选取2015年1月至2021年6月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结核科收治的41例复治药物敏感结核病患儿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基础特征(性别、年龄)、临床诊断及分类、复治原因、肺结核胸部CT表现、治疗与预后等临床资料.结果 发现,41例患儿中,肺结核占58.5%(24/41),肺外结核占41.5%(17/41).肺外结核中,淋巴结结核占41.2%(7/17),结核性脑膜炎占29.4%(5/17).因不合理或不规律用药、复发、治疗失败而复治的患几分别占58.5%(24/41)、31.7%(13/41)、9.8%(4/41),而在前者中有18例(75.0%)因药物不良反应所致.24例有胸部CT检查的肺结核患儿中,12例(50.0%)表现为单侧肺非空洞病灶、9例(37.5%)为双肺病灶,2例(8.3%)为单侧胸腔积液和胸膜增厚,1例(4.2%)表现为空洞.23例(56.1%)复治患儿使用了3 H-R-Z-E/9~15 H-R-E或3H-R-Z/9~15H-R-E(H..异烟肼;R:利福平;Z:吡嗪酰胺;E:乙胺丁醇)治疗方案,余18例(43.9%)使用了非规范治疗方案.经随访,35例(85.4%)患儿成功完成治疗且治愈;2例(4.8%)患儿仍在服药,病情稳定;4例(9.8%)失访.由此可见,复治药物敏感结核病患儿以肺结核、因不合理或不规律用药致复治者为主,胸部CT表现以单侧肺非空洞病灶者多见,总体预后良好.但应注意患儿的随访,尤其是对初治中有药物不良反应者.
    • 康卫明; 乔珺; 陈有俊
    • 摘要: 目的 分析造成转诊正畸病例及二次正畸治疗的各种原因,提出再次矫治设计方案。方法 选取46例要求转诊及二次矫治患者,通过分析造成矫治不当和失败的主要原因,做临床检查、制取模型、拍摄各种X片及做头影测量,提出再次矫治的设计方案。结果 因诊断不明确设计不恰当者占32.6%,治疗过程中存在各种控制问题者占28.2%,没有认真关注生长发育问题及延误有利的矫治时机占15.2%,矫正以后畸形复发占17.4%,医患沟通不畅产生各种纠纷占6.5%。其中大部分病例经再次治疗取得了满意结果。结论 临床正畸医生要坚持“三基”“三严”要求,努力学习提高诊断设计能力,采取有效办法防止复发,及时有效地对不利的生长发育进行干预。转诊和二次矫治必须引发临床医师重视值得深入研究。
    • 胡珏; 徐春蕾; 叶丹丹
    • 摘要: 目的 分析基于家庭为中心的延续护理对哮喘患儿症状改善、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50例哮喘患儿,将患儿随机分为常规组及延续组,对常规组患儿行常规护理,对延续组患儿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基于家庭为中心的延续护理,比较两组患儿出院时及出院6个月呼吸功能及生活质量,同时比较两组患儿复发及再治疗情况.结果 两组患儿出院时,肺功能水平及生活质量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出院后6个月,延续组患儿FEV1、FEV1/FVC及MMEF指标分别为(2.66±0.24)L、(69.34±4.45)%及(1.59±0.22)L/s,生活质量总健康水平评分为(78.69±6.22)分,均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另外,延续组患儿复发及再治疗次数分别为(4.21±1.47)次及(2.83±0.97)次,均优于常规组(P<0.05),且持续时间也短于常规组(P<0.05).结论 对哮喘患儿实施基于家庭为中心的延续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儿呼吸功能及生活质量,同时降低患儿复发几率,对保证患儿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
    • 吴洋; 王梦琦; 徐阳阳; 高远; 熊博韬; 张祝筠; 李杨; 黄景晞; 王伟
    • 摘要: 目的 观察分析伽玛刀再次治疗首次治疗无效或复发的药物难治性三叉神经痛(TN)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2010年6月至2019年9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外科伽玛刀中心采用伽玛刀治疗823例原发性药物难治性TN患者,其中16例(1.9%)因治疗无效或复发再次行伽玛刀治疗,回顾性分析1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巴罗神经学研究所(BNI)疼痛评级标准评估疼痛缓解程度(Ⅰ~Ⅲb级为有效,Ⅳ~Ⅴ级为无效);随访与放射治疗相关的脑神经功能损伤情况,采用BNI面部麻木评分标准评估面部麻木程度.结果 首次治疗后10例患者有效,6例无效;中位显效时间为30(1 ~180)d.首次治疗至复发的中位时间为28.4(6~60)个月.再次治疗后,13例有效,3例无效;中位显效时间为7(1~180)d.再次治疗后中位随访时间为30.5(16 ~92)个月,有效的13例患者中,2例在治疗后第3、5个月症状完全复发.末次随访治疗有效者11例(11/16),BNI疼痛缓解评级Ⅰ级者7例,Ⅱ级者2例,Ⅲa、Ⅲb级者各1例;5例无效或复发者,BNI评级均为Ⅴ级.首次治疗有效的10例患者中,再次治疗后9例有效;首次治疗无效的6例中,再次治疗后仅2例有效(P=0.035).2次治疗共12例患者发生了放射相关损伤,其中同侧面部麻木11例,味觉受损2例.治疗后至出现面部麻木的中位时间为2.5(1~18)个月,其中轻度7例,中度4例.再次治疗的中位中心剂量、边缘剂量分别为73.0 Gy、36.5 Gy,与首次治疗的85.0 Gy、42.5 Gy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结论 采用伽玛刀治疗后复发或无效的TN患者,再次行伽玛刀治疗大部分患者仍然有效,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高,但均相对较轻;其中首次治疗有效者再治疗后疗效可能更好.
    • 周冰清; 杨汉青; 蒋蓓莉
    • 摘要: 目的 比较替诺福韦与恩替卡韦再治疗对 α-干扰素治疗不应答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疗效.方法 2016年6月~2020年3月我院诊治的CHB患者77例,均为接受过聚乙二醇α-干扰素治疗6个月后不应答的患者,其中接受替诺福韦治疗者41例,接受恩替卡韦治疗者36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清HBV DNA载量,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HBsAg和HBeAg,使用CytoFLEX型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4+和CD8+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 在治疗6个月和12个月末,替诺福韦治疗组血清ALT复常率分别为80.5%和90.2%,与恩替卡韦治疗组的77.8%和86.1%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HBV DNA转阴率分别为65.9%和95.1%,与恩替卡韦治疗组的63.9%和88.9%比,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替诺福韦治疗组外周血CD4+细胞百分比分别为(33.9±3.9)%和(38.6±5.6)%,显著高于恩替卡韦治疗的[(30.2±3.7)%和(35.1±3.6)%,P<0.05],CD4+/CD8+细胞比值分别为(1.2±0.1)和(1.5±0.1),显著高于恩替卡韦治疗组[(1.0±0.0)和(1.3±0.1),P<0.05];在12个月的观察期内,替诺福韦治疗组耐药发生率为4.9%,与恩替卡韦治疗组的2.8%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13,P=0.908).结论 替诺福韦与恩替卡韦治疗对聚乙二醇α-干扰素治疗不应答的CHB患者均可获得很好的疗效,但替诺福韦在提高免疫功能方面优于恩替卡韦治疗,延长疗程观察是否能提高血清HBeAg转阴率值得研究.
    • 全卉; 江宇泳; 于浩; 侯艺鑫
    • 摘要: 3例患者(例1男,27岁,慢性丙型肝炎;例2男,71岁,丙型肝炎合并肝细胞癌;例3男,60岁,丙型肝炎失代偿期肝硬化)服用含达拉他韦方案治疗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出现耐药或治疗失败.例1和2均服用达拉他韦联合阿舒瑞韦治疗.2例患者在治疗前检测HCV非结构蛋白(NS)5A均未发现耐药变异.例1在治疗第4周和第24周(停药时)检测HCV RNA均<15 IU/ml;停药10 d后出现病毒学突破,HCV序列检测示S122G、L31V、Y93H和C316N的4个位点变异.例2在治疗第8周时HCV RNA<15IU/ml,12周时出现病毒学突破.2例患者均给予索磷布韦/维帕他韦联合利巴韦林治疗12周,并获得持续病毒学应答(SVR).例3接受索磷布韦联合达拉他韦治疗24周,治疗第4、12周和第24周(停药时)检测HCV RNA均为<15 IU/ml,停药12周出现病毒学突破,给予索磷布韦/维帕他韦联合利巴韦林治疗24周,获得SVR.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北京市结核病胸部肿瘤研究所; 中国防痨协会中国防痨杂志编辑委员会
    • 摘要: 复治肺结核病是国家结核病控制规划中的重要环节,也是我国结核病控制的难点.复治肺结核病患者的情况较为复杂,原有复治肺结核病的治疗方案目前已不合时宜,应重新审视复治肺结核病分类及诊治.为此,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中国防痨协会和《中国防痨杂志》编辑委员会共同组织国内专家就复治肺结核病的分类、诊断、治疗等内容反复讨论并形成《复治肺结核病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以规范我国复治肺结核病的诊疗,提升复治肺结核病的治疗效果.
    • 刘轾彬; 吴敏; 吴小翠; 韩敏; 张青; 沙巍
    • 摘要: 目的 评价分子药物敏感性试验(简称"药敏试验")对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化疗的指导及效果.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的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20年1月上海市肺科医院诊治的400例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痰液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行分枝杆菌培养,培养阳性且鉴定为MTB的分离株采用微孔板法进行表型药敏试验;按就诊时间顺序依随机数字表法对其中200例患者的同一份标本采用PCR-反向点杂交法进行分子药敏试验,检测异烟肼和利福平耐药相关基因.微孔板法结果回报前,PCR-反向点杂交法检测为异烟肼和(或)利福平耐药的患者予异烟肼和(或)利福平耐药化疗方案,其余患者予异烟肼、利福平敏感复治化疗方案;微孔板法结果回报后,以微孔板法结果为标准调整化疗方案.比较微孔板法确诊的利福平耐药患者中行PCR-反向点杂交法者与未行PCR-反向点杂交法者在微孔板法结果回报时的痰涂片抗酸杆菌阴转率和痰涂片阳性标本荷菌量,以及在应用耐药方案治疗3、6、9、12个月末的痰菌阴转率.结果 在微孔板法确诊的利福平耐药患者中,行PCR-反向点杂交法与未行PCR-反向点杂交法的患者在微孔板法结果回报时的痰涂片抗酸杆菌阴转率分别为18.9%(10/53)和5.9%(3/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07,P=0.045);行PCR-反向点杂交法患者痰涂片阳性标本抗酸杆菌分级计数"+、++、+++、++++"分别占48.8%(21/43)、25.6%(11/43)、16.3%(7/43)、9.3% (4/43),未行PCR-反向点杂交法患者分级计数分别占16.7%(8/48)、35.4%(17/48)、33.3%(16/48)、14.6%(7/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212,P=0.011),前者痰标本荷菌量更少.行PCR-反向点杂交法的患者治疗3、6、9、12个月末的痰菌阴转率分别为64.0%(32/50)、84.8%(39/46)、82.9%(34/41)、84.2%(32/38),高于未行PCR-反向点杂交法的患者治疗3、6、9、12个月末的痰菌阴转率[分别为58.8%(30/51)、81.0%(34/42)、81.6%(31/38)、81.6%(31/3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0.285,P=0.593;x2=0.593,P=0.218;x2=0.025,P=0.874;x2=0.093,P=0.761).结论 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中根据PCR-反向点杂交法制定化疗方案的利福平耐药患者能在时间上更早获得痰涂片抗酸杆菌阴转率的上升和痰涂片阳性标本荷菌量的下降.
    • 应若嫣; 黄晓辰; 王洁; 刘一典; 沙巍; 杨华
    • 摘要: 目的 分析应用超短程治疗方案的首次复治肺结核患者治疗前对方案中药品的单药最低抑菌浓度(MIC)及联合抑菌浓度指数(FICI)对其治疗转归的预测价值.方法 搜集2011年7月至2015年12月于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应用首次复治肺结核超短程治疗方案(Mfx-Pa-Rft-E-Z;为期6个月;Mfx:莫西沙星;Pa:对氨基水杨酸异烟肼;Rft:利福喷丁;E:乙胺丁醇;Z:吡嗪酰胺)并完成治疗疗程的48例首次复治耐药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38例治疗疗程结束痰菌阴转(成功组),10例痰菌未阴转(失败组);成功组广泛耐药(XDR)者18例,耐多药(MDR)者20例;失败组均为XDR.收集研究对象于治疗前保存的痰标本培养分离结核分枝杆菌(MTB)菌株,采用三维棋盘法对Mfx、Pa、Rft及Mfx-Pa、Pa-Rft、Mfx-Pa-Rft进行体外药物敏感性试验(简称"药敏试验"),分析MIC和FICI与患者治疗转归的相关性.结果 Mfx、Pa和Rft单药MIC值[中位数(四分位数)]成功组分别为0.50(0.06,1.00)、8.0(3.5,16.0)、32.0(4.0,64.0)mg/L;失败组分别为1.00(0.50,1.00)、16.0(3.5,28.0)、48.0(24.5,64.0) mg/L.成功组Mfx的MIC值明显低于失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251,P=0.026).Mfx-Pa和Pa-Rft联合药敏试验结果显示,成功组协同率分别为2.6%(1/38)和44.7%(17/38),失败组的协同率分别为1/10和6/10,均无拮抗产生,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isher精确概率法,P值分别为0.377和0.487).Mfx-Pa-Rft联合药敏试验结果显示,成功组协同率为26.3%(10/38),失败组协同率为1/10;成功组拮抗率为13.2%(5/38),失败组拮抗率为3/10,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221,P=0.136).针对XDR患者的Mfx-Pa-Rft联合药敏试验结果显示,成功组协同率为38.9%(7/18),高于失败组(1/10);拮抗率为5.6%(1/18),小于失败组(3/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480,P=o.034).成功组Mfx-Pa联合药敏试验的FICI值[中位数(四分位数)]为1.50(1.00,2.00),失败组为1.75(1.05,2.02);成功组Pa-Rft联合药敏试验的FICI值为0.51(0.47,0.63),失败组为0.44(0.28,0.65);成功组Mfx-Pa-Rft联合药敏试验的FICI值为1.25(0.75,2.50),失败组为2.31(1.47,4.2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0.662、-1.134、-1.168,P值分别为0.523、0.263、0.097).结论 首次复治肺结核患者治疗方案中核心药品的药物协同性越好,患者疗程结束时痰菌阴转率越大;在应用不同治疗组合方案前,应进行治疗方案药品的联合药敏检测,通过判断患者对药物的敏感性和药品的协同性优化治疗方案,以提高治疗成功率.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