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内脂素

内脂素

内脂素的相关文献在2006年到2022年内共计727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妇产科学、基础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08篇、会议论文14篇、专利文献100572篇;相关期刊309种,包括中国妇幼健康研究、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现代生物医学进展等; 相关会议12种,包括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禽学分会第十七次全国家禽学术研讨会、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急症专业委员会2014年大会、首届岭南内科大会等;内脂素的相关文献由2129位作者贡献,包括成蓓、康静、周永勤等。

内脂素—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08 占比:0.70%

会议论文>

论文:14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00572 占比:99.29%

总计:101294篇

内脂素—发文趋势图

内脂素

-研究学者

  • 成蓓
  • 康静
  • 周永勤
  • 黄友敏
  • 陈春莲
  • 关亚群
  • 刘树娇
  • 张敏
  • 杨刚毅
  • 杨文东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罗彦涛; 黄秋瑶
    • 摘要: 目的 研究分析在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的治疗中,采用滋肾育胎丸联合枸橼酸氯米芬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于惠东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妇科就诊的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选取时间为2019年1月-2021年6月,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口服枸橼酸氯米芬片联合肌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滋肾育胎丸口服治疗,治疗完成后对比两组患者预后妊娠率及血清Visfatin、CTRP3情况.结果 治疗结束后,观察组患者活产率、流产率、妊娠率、排卵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而在血清指标方面,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清Visfatin、CTRP3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 在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的治疗中,采用滋肾育胎丸联合枸橼酸氯米芬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值得应用推广.
    • 曾彬; 耿女; 于婉莹; 王琳; 韩宝生
    • 摘要: 目的观察内脂素(visfatin)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卵巢组织中的表达变化,探讨其对人卵巢颗粒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q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法分别检测PCOS患者卵巢组织和正常卵巢组织中的visfatin mRNA和蛋白。体外培养人卵巢颗粒细胞KGN,分别转染pcDNA3.1-visfatin表达质粒或pcDNA3.1空载质粒。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转染后KGN细胞中的visfatin蛋白,验证转染效果;CCK-8试验和克隆形成试验观察细胞的增殖活性和克隆形成能力变化;流式细胞仪测算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细胞中的p-PI3K、p-Akt、Bcl-2、Bax蛋白。结果与正常卵巢组织比较,PCOS卵巢组织中visfatin mRNA和蛋白表达升高(P均<0.05)。转染pcDNA3.1-visfatin表达质粒后,KGN细胞中visfatin蛋白表达升高,增殖活性和克隆形成能力升高,凋亡率降低,Bcl-2、p-PI3K、p-Akt蛋白表达升高,Bax蛋白表达下降(P均<0.05)。结论visfatin在PCOS卵巢组织中表达升高;visfatin能够促进卵巢颗粒细胞的增殖,抑制细胞凋亡,从而参与PCOS的发生发展,其机制可能与其对PI3K信号通路的调控有关。
    • 李燕; 张羽涛; 刘倩雯; 马媛; 李富花; 赵星星
    • 摘要: 目的检测青海西宁地区牙周炎患者血清中内脂素(visfatin,VF)与瘦素(leptin,LP)的表达水平及其与牙周炎症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2019年3—12月就诊的牙周炎患者50例(牙周炎组)和牙周健康者50例(健康对照组),由同一临床医师测量牙周炎症临床指标,包括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临床附着丧失(clinical attachment loss,CAL)、牙龈指数(gingival index,GI)和龈沟出血指数(sulcular bleeding index,SBI),同时采集血液样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方法检测血清VF和LP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牙周炎组血清VF水平较高,血清LP水平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高原地区牙周炎患者中,血清VF和LP水平与牙周炎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牙周组织的破坏程度。
    • 白娥; 王丽; 李海军; 韩苏夏
    • 摘要: 目的探讨内脂素-烟酰胺磷酸核糖转移酶(Nampt)轴在卵巢上皮癌进展中的作用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Nampt在卵巢上皮癌及正常卵巢组织内的表达,ELISA方法测定血清内脂素浓度,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患者总体生存期的关系。结果卵巢上皮癌患者血清内脂素浓度显著高于卵巢良性肿瘤患者及正常对照人群,内脂素诊断卵巢上皮癌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744,界值5.95 ng/mL。卵巢上皮癌患者血清内脂素与T、N、FIGO分期相关(P<0.05)且与CA125呈正相关性(rs=0.389,P=0.001)。Nampt在卵巢上皮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显著升高,且与FIGO分期、血清内脂素水平相关(P<0.05)。卵巢上皮肿瘤细胞Nampt蛋白表达与患者血清内脂素水平呈正相关性(rs=0.55,P<0.001)。卵巢上皮癌患者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98.6%、74.3%、34.3%。生存分析显示,卵巢上皮癌患者生存期与T、N、FIGO分期及血清内脂素、肿瘤细胞Nampt表达有关,且FIGO分期、肿瘤细胞Nampt表达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卵巢上皮癌患者血清内脂素、癌组织中Nampt高表达以及T、N、FIGO分期与患者总体生存期有关,且Nampt高表达、FIGO分期是独立影响因素。这提示内脂素-Nampt轴促进卵巢上皮癌进展并影响患者预后。
    • 伍志通; 叶慧芬; 向文耀
    • 摘要: 目的探讨内脂素(visfatin)rs13237989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与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肝硬化(Liver cirrhosis,LC)和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发病风险的关系,为肝癌的早期预测、预防和诊断提供一个新的潜在靶点。方法纳入CHB组140例,HBV相关性LC组143例,HBV相关性HCC组151例,健康人对照组132例。用多重单碱基延伸技术(SNaPshot)确定rs13237989的基因型。结果visfatin rs13237989多态性的基因型、等位基因型、显性模型和隐性模型频率分布在患者组和健康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visfatin rs13237989多态性的TT基因型、T等位基因和隐性模型与男性CHB发病风险显著相关[TT vs CC(OR=0.400,95%CI:0.176~0.911,P=0.029);T vs C(OR=0.639,95%CI:0.426~0.959,P=0.031);TT vs CC+CT(OR=0.454,95%CI:0.216~0.954,P=0.037)]。结论visfatin rs13237989基因多态性与男性CHB发病风险降低相关,但与HBV相关性LC或HCC的发病风险无关。
    • 张丽霞
    •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促代谢因子或血管紧张素蛋白8(Betatrophin)、内脂素(Visfatin)、趋化素(chemerin)水平与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肝脂肪变性程度的相关性分析。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1年5月在本院确诊的80例NAFLD患者,行彩超检查并诊断脂肪肝程度,根据肝脂肪变性程度划分为轻度组(n=36)、中重度组(n=44)。分别检测两组患者Betatrophin、Visfatin、chemerin水平,分析其与肝功能指标及肝脂肪变性程度的关系。结果:中重度组的AST、ALT、GGT水平均明显高于轻度组(P<0.05);中重度组的Betatrophin、chemerin水平均明显高于轻度组(P<0.05),但Visfatin水平明显低于轻度组(P<0.05);NAFLD患者肝功能指标的AST、ALT、GGT水平、血清学指标的Betatrophin、Visfatin、chemerin均与肝脂肪变性程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NAFLD患者的Betatrophin、Visfatin、chemerin与肝功能以及肝脂肪变性程度呈现一定的正相关,可用于临床病情评估。
    • 王志桥
    • 摘要: 目的观察针刺八髎穴联合荷芪散在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11月达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200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针灸疗法直刺八髎穴,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荷芪散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的睾酮(T)、卵泡刺激素(FSH)以及黄体生成素(LH)水平,观察并比较两组的窦卵细胞数目、卵巢体积、子宫内膜厚度、宫颈黏液评分、月经状况、排卵率,以及血清内脂素和鸢尾素。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血清T水平、窦卵细胞数目、卵巢体积、宫颈黏液评分、月经恢复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LH和FSH水平、排卵率、月经恢复率及子宫内膜厚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八髎穴联合荷芪散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良好,可抑制内脂素及鸢尾素表达,有效降低雄激素水平,改善患者卵巢及子宫状况,促进排卵及月经恢复。
    • 殷美琴; 王永霞; 朱晓琴; 钱进; 胡小玲
    • 摘要: 目的:探究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清内脂素(visfatin)、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水平变化及与病情、妊娠结局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11月-2019年12月于本院定期产前检查并分娩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102例(观察组)临床资料,同期健康孕妇98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visfatin、SHBG水平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妊娠结局;Pearson法分析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清visfatin、SHBG水平与HOMA-IR相关性;根据是否发生不良妊娠结局,将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分为发生组(49例)和未发生组(53例),比较两组血清visfatin、SHBG水平;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的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清visfatin、SHBG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的评估价值。结果:观察组血清visfatin(64.73±18.26 mmol/L)、HOMA-IR(2.79±0.91)高于对照组(33.59±10.91 mmol/L、1.72±0.63),SHBG(415.05±50.54 mmol/L)低于对照组(573.41±59.68 mmol/L)(均P=0.000)。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清visfatin、SHBG水平与HOMA-IR分别呈正负相关(r=0.469、-0.474,均P=0.000)。观察组合并妊娠期高血压、剖宫产、巨大儿及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且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组血清visfatin水平高于未发生组,SHBG水平低于未发生组(均P<0.05);血清visfatin、SHBG水平是影响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二者联合检测评估患者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的曲线下面积(0.871)高于单独检测(0.782、0.734)(P<0.05)。结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清visfatin水平升高、SHBG水平降低,均与HOMA-IR有一定相关性,可能用于评估患者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
    • 李翠; 刘静; 于倩; 易建平
    • 摘要: 目的研究内脂素对超促排卵未孕大鼠子宫内膜容受性的调控作用及机制。方法32只健康雌性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内脂素组、内脂素+L-NAME组,每组各8只。对照组进行0.9%氯化钠溶液腹腔注射,后3组进行超促排卵造模,造模过程中内脂素组给予内脂素腹腔注射,内脂素+L-NAME组给予内脂素及L-NAME腹腔注射。比较各组大鼠妊娠率、胚胎数量、子宫内膜厚度、螺旋动脉数量及整合素αvβ3、同源盒基因10(HOXA10)、白血病抑制因子(LIF)、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水平的差异。结果模型组大鼠的妊娠率、胚胎数量、子宫内膜厚度、螺旋动脉数量及整合素αvβ3、HOXA10、LIF、eNOS、VEGF的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脂素组大鼠的妊娠率、胚胎数量、子宫内膜厚度、螺旋动脉数量及整合素αvβ3、HOXA10、LIF、eNOS、VEGF的表达水平均高于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脂素+L-NAME组大鼠的妊娠率、胚胎数量、子宫内膜厚度、螺旋动脉数量及整合素αvβ3、HOXA10、LIF、eNOS、VEGF的表达水平均低于内脂素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脂素改善超促排卵未孕大鼠的子宫内膜容受性,激活eNOS/VEGF通路介导的血管新生是内脂素发挥这一改善作用的相关分子机制。
    • 张慧敏; 孙书杰
    • 摘要: 目的探讨股浅动脉支架植入术(SFAS)后下肢股浅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患者血清内皮素-1(ET-1)、内脂素水平变化与支架内再狭窄(ISR)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20年7月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招募的297例接受SFAS治疗的下肢股浅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患者。术后随访9个月,根据随访期间是否发生ISR将患者分为ISR组和非ISR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术前(入院后24 h内)及术后6 h、3 d、7 d、1个月、3个月时的血清ET-1、内脂素水平。分析术后9个月下肢股浅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患者SFAS后发生ISR的独立危险因素,以及血清ET-1、内脂素水平对SFAS后ISR发生风险的预测价值。结果297例下肢股浅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患者中,ISR组患者80例,非ISR组患者217例。ISR组患者的糖尿病患者比例高于非ISR组患者(P<0.05)。非ISR组患者术后6 h时的血清ET-1和内脂素水平明显上升且达到峰值。ISR组患者术后7 d、1个月和3个月时的血清ET-1水平均高于非ISR组患者,术后3 d、7 d、1个月和3个月时的内脂素水平均高于非ISR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后3 d、7 d和1个月时的血清ET-1和内脂素水平升高均是下肢股浅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患者SFAS后发生ISR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术后7 d,血清ET-1联合内脂素预测下肢股浅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患者SFAS后9个月ISR发生风险的AUC高于术后3 d的AUC值(P<0.05)。结论SFAS后发生ISR的下肢股浅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患者血清ET-1和内脂素水平均较高,ET-1和内脂素可作为预测该类患者预后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