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内稳态

内稳态

内稳态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2年内共计109篇,主要集中在体育、外科学、中国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4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165852篇;相关期刊67种,包括湖北行政学院学报、甘肃社会科学、人文杂志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2007年全国运动生理学论文报告会、全国首届慢性病毒性肝炎诊疗技术新进展研讨会暨第二届免疫辨证三环、三联疗法学术交流会等;内稳态的相关文献由300位作者贡献,包括刘承宜、李方晖、李江华等。

内稳态—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4 占比:0.05%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65852 占比:99.95%

总计:165938篇

内稳态—发文趋势图

内稳态

-研究学者

  • 刘承宜
  • 李方晖
  • 李江华
  • 阮昌雄
  • 陈小峰
  • A·康索尼
  • A·里瓦
  • B·泰特
  • C·蓬佐内
  • D·贝兰达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郭硕杰; 王艺璇; 周广宇; 吴晨; 郑盼盼; 毕靖茹
    • 摘要: 自噬是真核细胞内降解受损细胞器和大分子蛋白质的生理过程。在生理条件下,它可以通过降解细胞器等物质来维持细胞内稳态;相反,在氧化应激等病理条件下自噬活动的变化既可能延缓疾病进展也可能加速疾病进展。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自噬参与肾小球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自噬可能成为肾小球疾病治疗的靶点,本文就自噬与肾小球疾病关系的进展作一综述。
    • 田锦明; 邵渊; 陈骞; 王东文
    • 摘要: 1自噬概述自噬是一种高度保守的分解代谢多阶段过程,涉及溶酶体对细胞质大分子的降解。在这个过程中,错误折叠的蛋白质和受损的细胞器从细胞质中分离出来,形成称为自噬体的双膜囊泡,并被转移到溶酶体进行消化。然后将消化的细胞成分释放到细胞质中以供再利用[1]。因此,自噬在维持细胞内环境稳态和保护细胞免受损伤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它可以被环境因素和细胞内刺激激活,以恢复细胞成分,消除异常物质并最终维持细胞内稳态[2]。目前,自噬包括以下三种类型:大自噬、微自噬和分子伴侣介导的自噬。其中,大自噬是自噬中研究最广泛的形式,是真核生物用于维持细胞稳态的主要机制[3]。典型的自噬反应调节过程包括五个阶段:起始阶段、吞噬细胞成核阶段、吞噬细胞扩展和底物选择阶段、自噬细胞-溶酶体融合阶段和溶酶体底物降解阶段[4]。
    • 孙婷婷; 王圆圆; 王颖楠; 秦静茹; 常久翔; 陈杨彬; 刘长青; 郭俣
    • 摘要: 泛素—蛋白酶体系统(Ubiquitin-proteasome system,UPS)调节蛋白质的稳定性,在细胞内稳态中起着重要作用[1]。UPS参与许多生理过程,如细胞分化、凋亡、自噬、血管生成以及DNA修复和抗原提呈过程等[2-3]。泛素通过与不同的酶形成共轭级联复合物,进而与靶蛋白连接并启动特异性降解。泛素—蛋白酶体系统包括E1泛素激活酶、E2泛素活化酶和E3泛素连接酶[4]。
    • 谢明君; 李广; 闫丽娟; 袁建钰; 刘帅楠; 祁小平; 常海刚
    • 摘要: 为探究黄土丘陵区农田生态系统土壤养分限制及其循环规律,明确水分调控下春小麦叶片及根的内稳态特征,以5个灌水量处理(W_(0)、W_(50)、W_(100)、W_(150)、W_(200))下春小麦成熟期叶片、根和0~40 cm土层土壤为研究对象,测定不同灌水处理下春小麦植株叶片、根、土壤有机碳(OC)、全氮(TN)、全磷(T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揭示春小麦叶片和根随土壤养分变化的稳态性特征。结果表明:不同灌水处理下春小麦土壤OC、TN含量均具有表聚性特征,且在0~40 cm土层含量均随灌水量增加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表现出W_(150)灌水量处理最高(1.757 g·kg^(-1)、0.165 g·kg^(-1)),而土壤TP在不同土层及灌水处理下较为稳定,适当灌水(W_(150))有助于提高作物根系OC含量,过度灌水(W_(200))会降低其含量;春小麦土壤、根、叶片化学计量比均值表现为:C∶N(9.56、12.92、15.086),C∶P(11.68、79.66、151.625),N∶P(1.264、7.577、11.903),其中土壤C∶N值在不同土层及灌水处理下较为稳定,同时春小麦叶片C∶N、C∶P值分别低于全球平均值(16.27、595),春小麦N∶P值叶片(11.903)、根(7.577)均小于14(临界值);春小麦与土壤C、N、P及其化学计量比的关系中,叶片、根均具有比较稳定的内稳性。综上所述,春小麦主要受N限制,选择合适灌水处理有助于土壤养分的存留,利于作物生态系统的有效恢复。
    • 唐钧
    • 摘要: 以社会学结构功能主义和整体哲学的理论观点和方法论,分析并指出了现行养老服务体系并非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系统整体。其具体表现是:近十多年来虽然政策文件迭出却仍然是一盘散沙,而且政策内容多变并不具备内稳态。在肯定现行“养老保障体系”对机构服务、社区服务和居家服务的角色分配的基础上,提出将上述服务作为三个子系统,并以功能耦合的方法重构真正的老年照护系统的政策创意。最后提出了由政府和市场联手推出实施整合照护的“老年服务经营商”,在适度规模的城乡社区以试点开路,以十年为期建成有中国特色的社区平台型老年照护系统的政策建议。
    • 王怀宾; 胥晓; 杨万勤; 曹瑞; 王芝慧; 郑冰倩; 吕浩池; 刘婷婷
    • 摘要: 植物碳(C)、氮(N)、磷(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对于维持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具有重要意义.台风可能通过多种途径影响我国沿海城市园林植物的生长发育,并改变园林植物C、N、P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然而,相关研究鲜有报道,亟待深入.因此,在2020年8月黑格比台风登陆我国浙江省前后,我们对比研究了台风来临前、台风影响期间以及台风过境一周后,台州市主城区常见的乔、灌、草园林植物叶片C、N、P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比变化特征.结果 表明:(1)乔、灌、草园林植物叶片的C/N分别为27.3±0.6、42.9±1.4、25.4±2.2,C/P分别为208.8±9.3、194.1__.9.6、88.5±5.7,N/P分别为7.7±0.4、4.9±0.2、4.2±0.5,表明研究区域城市园林植物受到N的限制.(2)不同生活型的园林植物叶片C、N、P含量受台风的影响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C与N含量受台风的影响程度均表现为草本>灌木>乔木,P含量受台风的影响程度表现为草本>乔木>灌木.(3)不同生活型的园林植物叶片C、N、P生态化学计量比对台风的响应存在差异.C/N受台风的影响程度表现为草本>灌木>乔木,C/P受台风的影响程度表现为草本>乔木>灌木,而N/P受台风的影响程度表现为乔木>草本>灌木.台风影响一周后,乔、灌、草园林植物叶片C、N、P含量及生态化学计量比能够自我调节进行恢复.可见,台风会对不同生活型的园林植物叶片基础元素含量及生态化学计量比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而园林植物可通过自身内稳态调节机制使台风的影响减小到最低.
    • 文丹; 李志辉
    • 摘要: 连续肾脏替代疗法(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广泛定义是指任何形式的人工血液净化,在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过程中,可以用来维持危重病人的“肾内稳态”(主要是p H、电解质、血肌酐和体液平衡的管理),不仅是一种具有良好血流动力学稳定性的肾脏替代治疗模式,也是一种改善多脏器功能状态的体外循环血液净化方式。
    • Tamoghna Ghosh; Pankaj Krishna; Prakash Singh Bisen
    • 摘要: 人和动物的基因组有很大部分由各种内源性病毒组成,它们快速复制和突变,并呈现出时间和空间的变化性,导致或者不导致疾病.但是人类对于其组成、复杂性和动态变化了解不足.迄今为止,高通量基因组学、转录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研究对病毒组-微生物组-人类行为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有了一些重要的发现,结果表明其相互作用极大地影响着人体的生理和内稳态.大量的内源性病毒为宿主提供了益处,也带来不良的免疫调节和继发感染.很多寄宿于人体的病毒来源于哺乳动物和鸟类的跨物种传播,这种传播往往导致致死性高的流行病.理解病毒分类以及病毒蛋白质组中负责与宿主病毒组相互作用的元素和因子会帮助我们制订应对未来病毒爆发的策略.本文对病毒宏基因组学研究中与人类健康和疾病相关的一些关键内容进行了综述.
    • 摘要: 病毒是生命中无法逃避的一部分,尤其是在一场全球病毒大流行中,更是如此。然而,如果你问科学家,“病毒是否是生命?”你会得到非常复杂的回答。究其原因,是因为我们并不完全了解病毒,且我们仍在试图理解生命。生物的一些特性是病毒所不具备的,例如细胞结构、新陈代谢(发生在细胞内的化学反应)和内稳态(保持一个稳定的内部环境),这让病毒有别于我们目前所定义的生命。然而另一方面,病毒又有着一些与生命相同的特性,例如它们会进化,可以通过感染宿主细胞,用相同的细胞机制进行增殖。
    • 海旭莹; 上官周平; 董凌勃; 汪晓珍; 邓蕾; 李继伟; 刘玉林; 李妙宇; 潘英杰; 吕文文
    • 摘要: 为探讨退耕还草地生态化学计量特征随恢复年限的变化以及其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选取黄土高原不同恢复年限退耕还草地为研究对象,分别为农田(对照)、恢复8 a、15 a、25 a和35 a,测定了植物地上部分和土壤C、N、P含量,并分析了其C:N:P化学计量特征与植物多样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总体上,随着恢复年限的增加,植物地上部分C、N、P含量呈现增长趋势,而其C∶N、C∶P以及N∶P呈现降低趋势,其中C含量在恢复35 a时达到最大值(434.95 g/kg) ;N含量在农田阶段最高(2.29 g/kg),P含量在恢复25 a时达到最高(1.23 g/kg).(2)土壤C、N、P含量及N:P随恢复年限的增加总体上呈现增加趋势,C∶N呈现降低趋势,而C∶P基本保持不变;土壤C、N、P含量的最大值均出现在恢复35 a,其值分别为10.94 g/kg,0.07 g/kg、0.06 g/kg.(3)随着植物地上部分C含量和C:N的增加,Shannon-Weiner指数降低;植物地上部分C含量和土壤P含量是影响Simpson指数的主要因子,其与植物地上部分C含量负相关,而与土壤P含量显著正相关;Pielou均匀度指数与土壤N含量、N∶P、C∶P以及植物地上部分C含量等因子正相关;Margalef指数与植物地上部分N含量、P含量等因子正相关.研究表明草地恢复中植物和土壤C∶N∶P化学计量特征对植物多样性具有重要的影响.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