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养殖群体

养殖群体

养殖群体的相关文献在2001年到2022年内共计171篇,主要集中在水产、渔业、动物学、遗传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57篇、会议论文9篇、专利文献89284篇;相关期刊77种,包括热带海洋学报、海洋科学、海洋与湖沼等; 相关会议9种,包括2012全国海水养殖学术研讨会、2009年上海研究生学术论坛——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庆祝中国藻类学会成立30周年暨第十五次学术讨论会等;养殖群体的相关文献由573位作者贡献,包括尤锋、张培军、徐冬冬等。

养殖群体—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57 占比:0.18%

会议论文>

论文:9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89284 占比:99.81%

总计:89450篇

养殖群体—发文趋势图

养殖群体

-研究学者

  • 尤锋
  • 张培军
  • 徐冬冬
  • 徐永立
  • 高天翔
  • 孙效文
  • 李军
  • 倪静
  • 吴志昊
  • 陈松林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贾延; 高娃
    • 摘要: 黄颡鱼,俗称黄骨鱼、黄腊丁等,隶属鲶形目(Siluriformes)、鲿科(Bagridae)、黄颡鱼属(Pelteobagrus),广泛分布于我国江河、湖泊、池塘等水体中。杂交黄颡鱼是由雌性普通黄颡鱼(P.fulvidraco)8和雄性瓦氏黄颡鱼(P.vachelli)古杂交繁殖的子代,其中全雄黄颡鱼是利用鱼类性逆转技术,通过雌核发育、测交等手段获得全雄子代,因其个体大、抗病强、长速快、料比低、亩产高,故深受养殖群体欢迎。自2017年之后,广东多家黄颡鱼孵化场及浙、鄂、湘等部分大型孵化场大规模繁育全雄苗供国内各区域养殖。
    • 刘伟; 曾圣; 王雪; 詹会祥; 周路; 熊畔; 向燕
    • 摘要: 【目的】研究贵州毕节地区四川裂腹鱼(Schizothorax kozlovi)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为其选育和遗传改良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PCR扩增、DNA测序获取四川裂腹鱼养殖群体D-loop区和Cyt b基因序列,采用相关软件分析序列变异和群体遗传多样性。【结果】四川裂腹鱼养殖群体D-loop区和Cyt b基因序列分别检测到9、34个核苷酸多态位点(S),对应定义7和8种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Hd)和核苷酸多样性(π)分别为0.765、0.842和0.00519、0.00826;中性检测和核苷酸错配分析显示四川裂腹鱼养殖群体近期历史上可能未经历群体扩张事件。【结论】毕节地区四川裂腹鱼养殖群体具有较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四川裂腹鱼养殖群体选择压力主要受到负向选择的影响,当前的人工选择对其Cyt b基因进化的影响有限。
    • 王廷旺; 徐扬涛
    • 摘要: 一、亲鱼选择1.来源一是自然海区捕捞的野生鱼,经人工驯化和营养强化培育后可作为亲鱼使用;二是人工养殖群体中选择生长速度快、生长性能优良的个体作为亲鱼使用。2.外观选择体色正常、体质健壮、游泳能力强、体形完整、具有典型生物学特性的个体。3.规格与雌雄配比选择亲鱼3~5龄、雌鱼个体重1 500克以上、雄鱼200克以上为宜,雌雄比例以1∶5为宜。
    • 胡玉婷; 凌俊; 江河; 汪焕; 潘庭双; 周华兴
    • 摘要: 分析中华绒螯蟹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可为中华绒螯蟹的遗传改良及新品种培育提供科学依据。研究采用微卫星标记对偶数年江苏、安徽4个主要养殖群体的遗传特征进行分析。10个微卫星位点在4个群体中均表现出高度的遗传多样性,有效等位基因数(N_(e))为9.810~11.660、预期杂合度(H_(e))为0.904~0.918、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874~0.891。综合遗传多样性大小为无为群体>张家港群体>高淳群体>宜兴群体;成对群体间的遗传距离较小(<0.3)、遗传分化指数(<0.05)均较低,分子变异分析中高达99.58%遗传变异来自群体内;结构分析显示,所有个体可分为4个遗传组,但每个养殖群体中均包含4个遗传组。群体系统进化树显示,高淳和张家港群体最先聚类为一支,互为姊妹群,然后依次与无为群体、宜兴群体聚类。中华绒螯蟹4个养殖群体遗传多样性水平高,群体间无显著遗传分化,群体间可能存在种质混杂。
    • 当代水产编辑部
    • 摘要: 江门,在中国的养虾地理图志中,有着浓墨重彩的一笔,不少乡镇养殖面积动辄上万亩。说实话,跟高位池、小棚虾、工厂化等养殖模式对比,以土塘养殖模式为主的江门,前些年,受塘租相对较低,以及养殖观念和养殖群体的影响,单产并不高,300斤的亩产就能保本略有赚头,如有600斤的亩产已是高水平发挥,出去吃饭都是买单的那一个(因为赚大钱了)。
    • 王玉田
    • 摘要: 农村有一句俗语“家财万贯,带毛的不算”。这句话说出了养殖业的痛点——一场疫情传播可能会导致血本无归。养殖群体在重大疫情面前不堪一击,动物的生命受到威胁,疾病的发生严重制约着养殖企业的发展。信鸽属于开发性养殖,野生鸟类会时常进入鸽舍,或者信鸽飞行过程中与野生动物接触,存在一定的风险。
    • 赵祥; 郑建; 高天翔; 宋娜
    • 摘要: 黄姑鱼(Nibea albiflora)是我国重要的经济鱼类.由于受到过度捕捞和环境污染等因素的影响,野生黄姑鱼资源量急剧下降.为了解黄姑鱼野生群体与养殖群体的种质资源现状,本研究扩增了2个野生群体和2个养殖群体的线粒体DNA控制区高变区部分序列,同时结合NCBI数据库中部分已发表序列进行分析.研究显示:173个黄姑鱼个体共检测到62个单倍型,其中养殖群体仅7个;养殖群体和野生群体之间仅存在1个共享单倍型;养殖群体单倍型多样度(0.4160~0.7123)明显低于野生群体(0.9130~0.9926).基于线粒体DNA控制区单倍型构建的网络图未发现明显的谱系结构.群体间遗传分化指数FST显示,黄姑鱼养殖群体间以及养殖群体与野生群体间产生了较大的遗传分化.AMOVA分析结果显示,群体内部遗传变异占绝大部分.黄姑鱼野生群体的历史动态分析结果暗示,其可能经历过近期群体扩张事件.综合上述结果,黄姑鱼养殖群体遗传多样性显著降低,有必要开展黄姑鱼遗传多样性监测工作,并采用科学的人工繁育方法,保护黄姑鱼的优质种质资源.
    • 欧阳美; 张晓宇; 张富铁; 刘焕章
    • 摘要: 为了较全面了解长江中上游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的种质情况,本研究基于线粒体Cyt b基因序列特征,比较分析了长江中上游大范围内草鱼3个野生群体和19个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结果显示:677个样本共检测到35个单倍型,17个简约信息位点和42个多态位点;野生群体遗传多样性最高(Hd:0.769;Pi:0.00143),原种场群体次之(Hd:0.766;Pi:0.00113),苗种场群体最低(Hd:0.649;Pi:0.00084).野生群体中,万州群体遗传多样性最高(Hd:0.857;Pi:0.00205),中性检验结果表明万州群体曾经历过种群扩张事件;遗传结构分析表明草鱼野生群体间不存在遗传分化,群体间基因交流广泛;对比历史数据,草鱼野生群体多样性水平近10年来未出现下降.苗种场群体中,遗传多样性最高(Hd:0.791;Pi:0.00147)和最低(Hd:0.247;Pi:0.00024)的分别是阳新和蔡甸1群体,部分养殖群体遗传多样性下降;遗传结构分析表明养殖群体间存在大范围的显著遗传分化,群体间缺乏交流.综上,草鱼养殖群体遗传多样性下降明显,在进行草鱼苗种繁育时要注意近交等带来的不利影响.
    • 唐芳; 温贝妮; 刘红
    • 摘要: [目的]明确不同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养殖群体间的遗传信息丰富度和遗传分化程度,为构建适应上海独特气候对虾品种繁育计划中的交配系谱分析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用13对微卫星引物对来自厄瓜多尔恒兴对虾养殖公司2个养殖场(Pesquera和San Alfonso)共9个凡纳滨对虾养殖群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探究不同群体间的遗传信息丰富度和遗传分化程度.[结果]13个微卫星位点在9个凡纳滨对虾养殖群体中检测到的等位基因数(Na)为2~6个,共有37个等位基因,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1292~0.6799,平均为0.3326.在13个微卫星位点中,仅有1个微卫星位点(TUMXLV9.116)呈高度多态性,有4个微卫星位点(TUMXLV10.147、TUMXLV5.45c、TUMXLV10.191c和TUMXLV10.96)呈低度多态性,其余8个微卫星位点呈中度多态性.9个凡纳滨对虾养殖群体的观测杂合度(Ho)为0.2225~0.3662,平均为0.2915;期望杂合度(He)为0.3317~0.4539,平均为0.3974;Hardy-Weinberg平衡指数(D)为0.0214~0.4214,其中San Alfonso P23群体和Pesquera P23群体的D相对更接近于0,其基因型分布接近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9个凡纳滨对虾养殖群体的Fst平均值为0.1259,说明有12.59%的遗传分化来源于群体间,而87.41%的遗传分化来自群体内部;群体间的平均基因流(Nm)为1.7356,表明遗传漂变未能主导种群遗传结构的变化.在9个凡纳滨对虾养殖群体间,以Pesquera 29群体与Pesquera 15群体的遗传距离最大(0.2426),San Alfonso 23群体与Pes-quera 23群体的遗传距离最小(0.0215);基于遗传距离的UPGMA聚类分析结果表明,9个凡纳滨对虾养殖群体可分为两大类,其中Pesquera 29群体和San Alfonso 12群体独立聚为一类.[结论]在9个凡纳滨对虾养殖群体中存在观测等位基因丢失现象,且遗传多样性较低,群体间分化程度为中等水平.因此,可通过引进不同地区拥有不同遗传背景且亲缘关系较远的群体作为亲本,以丰富子代群体的遗传多样性.
    • 唐芳; 温贝妮; 刘红
    • 摘要: 【目的】明确不同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养殖群体间的遗传信息丰富度和遗传分化程度,为构建适应上海独特气候对虾品种繁育计划中的交配系谱分析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用13对微卫星引物对来自厄瓜多尔恒兴对虾养殖公司2个养殖场(Pesquera和San Alfonso)共9个凡纳滨对虾养殖群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探究不同群体间的遗传信息丰富度和遗传分化程度。【结果】13个微卫星位点在9个凡纳滨对虾养殖群体中检测到的等位基因数(Na)为2~6个,共有37个等位基因,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1292~0.6799,平均为0.3326。在13个微卫星位点中,仅有1个微卫星位点(TUMXLV9.116)呈高度多态性,有4个微卫星位点(TUMXLV10.147、TUMXLV5.45c、TUMXLV10.191c和TUMXLV10.96)呈低度多态性,其余8个微卫星位点呈中度多态性。9个凡纳滨对虾养殖群体的观测杂合度(Ho)为0.2225~0.3662,平均为0.2915;期望杂合度(He)为0.3317~0.4539,平均为0.3974;Hardy-Weinberg平衡指数(D)为0.0214~0.4214,其中San Alfonso P23群体和Pesquera P23群体的D相对更接近于0,其基因型分布接近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9个凡纳滨对虾养殖群体的F_(st)平均值为0.1259,说明有12.59%的遗传分化来源于群体间,而87.41%的遗传分化来自群体内部;群体间的平均基因流(Nm)为1.7356,表明遗传漂变未能主导种群遗传结构的变化。在9个凡纳滨对虾养殖群体间,以Pesquera 29群体与Pesquera 15群体的遗传距离最大(0.2426),San Alfonso 23群体与Pesquera 23群体的遗传距离最小(0.0215);基于遗传距离的UPGMA聚类分析结果表明,9个凡纳滨对虾养殖群体可分为两大类,其中Pesquera 29群体和San Alfonso 12群体独立聚为一类。【结论】在9个凡纳滨对虾养殖群体中存在观测等位基因丢失现象,且遗传多样性较低,群体间分化程度为中等水平。因此,可通过引进不同地区拥有不同遗传背景且亲缘关系较远的群体作为亲本,以丰富子代群体的遗传多样性。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