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全祖望

全祖望

全祖望的相关文献在1958年到2022年内共计265篇,主要集中在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中国文学、中国史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61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106845篇;相关期刊149种,包括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齐鲁学刊、文史哲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首届浙东(宁绍)水利史学术研讨会、2012年中国古代散文研究国际研讨会、宁波市社会科学界第三届学术年会等;全祖望的相关文献由206位作者贡献,包括连凡、雷斌慧、吴光等。

全祖望—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61 占比:0.24%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06845 占比:99.75%

总计:107110篇

全祖望—发文趋势图

全祖望

-研究学者

  • 连凡
  • 雷斌慧
  • 吴光
  • 方祖猷
  • 卢钟锋
  • 吕建楚
  • 徐吉军
  • 荔强艳
  • 赵柏田
  • 陈桥驿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西平
    • 摘要: “文献学”一词源于1920年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中所说的“全祖望亦私淑宗羲,言文献学者宗焉。”他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说:“明清之交各大师,大率都重视史学——或广义的史学,即文献学。”当代文献学大家张舜徽先生在谈到中国文献学时,总结历史,阐明近义,对中国文献学做了很好的表述.
    • 摘要: 2020年12月,林乐昌教授主编的《关学源流》(以下简称《源流》)一书由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出版。该书的题记引用的是清儒全祖望的诗句:“关洛源流在,丛残细讨论。茫茫溯薪火,渺渺见精魂。”使用这四句诗烘托《源流》一书的写作初衷,是很贴切的。
    • 介子平
    • 摘要: 志行高洁者,无道则隐。清军入关后,反清复明无望的顾炎武,变卖家产,行走天下,随学术兴趣,考察华北地区的山川地貌,车尘马迹,几遍中原。往来曲折二三万里,所览书又得万余卷,遂成地理志长编,即《天下郡国利病书》《肇域志》。名山事业在名山,不在书斋也,全祖望《亭林先生神道表》载:“凡先生之游,以二马二骡,载书自随。所至厄塞,即呼老兵退卒,询其曲折,或与平日所闻不合,则即坊肆中发书而对勘之。”
    • 张圆圆
    • 摘要: 《宋元学案》是中国古代学术史研究领域继《明儒学案》之后又一部重要的理学史著作,全书共100卷,其成书经历了上百年时间,凝聚了黄宗羲父子、全祖望、王梓材和冯云濠等诸位大师之心血.就总结宋元理学史来说,《宋元学案》以宋元时期理学发展的全过程为主要研究对象,系统地描述了宋元时期理学的发端、确立、流传、分立与融合等过程.《宋元学案》对宋元时期理学发展的总结代表了黄宗羲父子和全祖望等人对宋元时期理学发展的客观认识和主观见解,为后世研究宋元时期的理学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 连凡
    • 摘要: 《宋元学案》由于其前后历经三阶段叠加编纂的曲折成书历程,同时具有哲学史、思想史和文献汇编三重性质.首先在文献编纂上,《宋元学案》以其内容构成的完备性集学案体史学著作之大成,成为现代学术思想史之范式,具有很高的文献史料价值.其次在思想史构建上,编纂者在《宋元学案》中构建了完整的宋元儒学思想史体系,体现了兼容开放的思想史观,并可据以探讨宋元儒学思想史中各地域的学术源流及特色.最后在哲学思想诠释上,黄宗羲、黄百家父子为代表的编纂者从本体工夫合一论出发,对宋元学者的哲学思想进行了系统诠释和评价,包括哲学观点的诠释、哲学派别的比较、宗教观与耶儒交涉等方面,体现了清代浙东学派一本万殊、经世致用的思想立场.
    • 孙中旺
    • 摘要: 苏州是著名的园林之城,素有"园林甲天下"之誉,至今尚有数十座古园林留存,其中九座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除此之外,在苏州历史上还曾存在着众多的名园,清初的水木明瑟园就是其中的一座,浙西词派大师厉鹗认为当时苏州的名园中,没有几个能和该园相比,著名学者全祖望更是评价云:"吴中台榭甲天下,而以水木明瑟园为最。"可见该园当时的地位之高。
    • 赵宏祥
    • 摘要: 《鲒埼亭集》收录画像记所呈现的思想、知识世界,既是全祖望学术方法与阅读关切的具体体现,也是其历史书写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十余篇画像记中,全祖望学术生涯中关注的几个核心问题都有所展露.一部分画像记书写于史料搜集过程中,不仅文本与碑传相互表里,也渗透着全祖望的史学思想和"补史"的强烈意愿;另一部分借画像记专意进行史学批评,可以视作全祖望史评序列中的特别品种;还有一部分则是"学案"阅读经验的衍生作品,展现了他对儒学学术脉络流别的浓厚兴趣以及深入思考.以文体学理论和经史学术渊源为视角对这些画像记展开研究,不仅有助于发掘其中所包含的丰富思想、知识意义,也能为讨论清代文学与学术之间的交融互动提供有益帮助.
    • 刘诚龙; 童玲(图)
    • 摘要: 厉鹗是一位需重新认识的诗人,今人或不知其名,而在清初,却凡有笔墨摆处,即能歌鹗诗。“余(全祖望)自束发出交天下之士,凡所谓工于语言者,盖未尝不识之。”工于语言者,说的不是井水饮处,而是笔墨摆处,俗到井水饮处,是好诗,雅到笔墨摆处,不为众人知,不能说不是好诗,下里巴人与阳春白雪,点击量有差,不能说文章质量有差。
    • 林相
    • 摘要: 文章对宁波市天一阁博物院藏全祖望批注本《书经直解》进行捡寻分类,可将全氏批语括而为二:第一,对《书经直解》之评点,或反驳,或赞同,或径出己见;第二,对《书经直解》之补充,包括补其无解者和补充以足其未备者.对全祖望批注本《书经直解》进行考辨,不仅能够管窥经解之得失,而且可与全氏《经史问答》进行参照,更为深入了解全祖望的经史思想与校勘实践,丰富对全祖望及浙东学派的认识.
    • 荔强艳
    • 摘要: 目前学界普遍认为全祖望有"门户之见"的重要原因是他在《子刘子祠堂配享碑》未列入张履祥.通过梳理相关资料发现,全祖望未列入张履祥是因为全祖望独特的选录标准,即"学行之不愧师门",他致力于表彰"蕺山学派"的殉难义士、弘扬崇高的气节,或是出于对不了解的学者不轻易下笔的原因才未把张履祥列入《子刘子祠堂配享碑》,但都与"门户之见"无关.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