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入侵物种

入侵物种

入侵物种的相关文献在1999年到2022年内共计258篇,主要集中在普通生物学、植物保护、植物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30篇、会议论文13篇、专利文献12258篇;相关期刊172种,包括致富天地、绿色视野、昆虫学报等; 相关会议10种,包括第三届全国生物入侵大会、全国林业有害植物防控研讨会、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等;入侵物种的相关文献由561位作者贡献,包括托马斯·J·克里扎克、万方浩、刘刚等。

入侵物种—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30 占比:1.84%

会议论文>

论文:13 占比:0.10%

专利文献>

论文:12258 占比:98.06%

总计:12501篇

入侵物种—发文趋势图

入侵物种

-研究学者

  • 托马斯·J·克里扎克
  • 万方浩
  • 刘刚
  • 史海涛
  • 孙国峰
  • 张谢勇
  • 陈文俐
  • 丁静
  • 乔轶伦(摄影)
  • 刘春兴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迪; 曲波; 周斌; 张依然; 刘智
    • 摘要: 为明确气候变暖对三裂叶豚草的潜在适生区域的影响并揭示三裂叶豚草潜在扩散路径及规律,文章选取辽宁省作为研究区域,模拟气候变暖条件下三裂叶豚草在2050年潜在分布范围。研究结果表明,拟合温室气体排放量低的情况下(RCP4.5),三裂叶豚草扩散面积相比2019年增加了10919.9 km^(2),其中中度和高度适生区分别增加了3137.32 km^(2)和7782.58 km^(2),面积占比分别增加了1.24%和3.07%;拟合温室气体排放量高的情况下(RCP8.5),三裂叶豚草中高度适宜区面积相比2019年增加了6932.2 km^(2),中度和高度适宜区面积分别增加了2554.81 km^(2)和4377.11 km^(2),面积占比增加了1.01%和1.73%,说明高温室气体排放量并没有加速三裂叶豚草的快速扩张。高低温室气体排放量情况下,扩张方向大致相同,均表现为为西北和西南两个方向。其一为以中部平原地区为中心向西北方向的锦州、阜新扩张,由原来的低度适生区转变为高度适生区,西部沿大小凌河方向扩张;其二为沿辽宁中部河流向西南方向扩张,营口盘锦沿海地区扩散趋势明显。刀切法检验结果表明高程对三裂叶豚草生境适宜度的贡献率最高,占47.4%,且高程处于0-200m的范围内、坡度处于0度左右的区域三裂叶豚草适宜性指数较高,说明三裂叶豚草适合分布在高程较低、坡度较缓的平原区域。该研究结果为三裂叶豚草在辽宁省乃至全国的入侵风险预警防治提供技术支撑。
    • 张朝志; 袁彩莲; 程依婷; 佘容; 肖文
    • 摘要: 分别使用石油醚、乙酸乙酯、70%乙醇等3种不同极性溶剂萃取紫茎泽兰叶的有效成分,通过DPPH法、ABTS法、FRAP法评价萃取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紫茎泽兰3种萃取物均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其中70%乙醇萃取物对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及总抗氧化能力最强,IC_(50)值分别为0.074 g·L^(-1)、0.024 g·L^(-1),FRAP值为3.47±0.01。3种评价结果显示紫茎泽兰萃取物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为进一步利用紫茎泽兰开发天然抗氧化剂奠定了基础。
    • 张悦; 张谢勇; 胡长松; 孙国峰; 陈文俐
    • 摘要: 报道了我国境内新发现的2种外来禾草:宽叶臂形草[Brachiaria platyphylla(Munro ex C.Wright)Nash]和车前臂形草[B.plantaginea(Link)Hitchc.],这2物种有时被处理为尾稃草属(Urochloa)的成员。依据小穗第一颖背部具向轴性,第二外稃先端不具小尖头的形态特征,认为他们更接近于国产臂形草属(Brachiaria)的物种,编制了他们与国产近缘物种、属的分类检索表,并讨论了2外来种的潜在入侵风险。
    • 卢英楠; 袁悦; 孔雨晨; 吉欣宇; 史海涛; 洪美玲; 丁利
    • 摘要: 为了解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s)信号通路对盐度耐受下红耳龟Trachemys scripta elegans渗透压相关调节基因的影响,本研究应用JNK、ERK、p38MAPK抑制剂处理红耳龟后,置于淡水及5‰盐度水环境中,24 h后取肾脏组织,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渗透压调节相关基因的mRNA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盐度环境下红耳龟肾脏中水通道蛋白3(AQP3)、热休克蛋白70(HSP70)、醛糖还原酶(AR)、糖皮质激素诱导蛋白激酶(SGK1)、肌醇转运蛋白(SMIT)的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与淡水组差异显著(P<0.05)。不同浓度的JNK、ERK、p38MAPK抑制剂均能下调HSP70、AR的mRNA相对表达量,与未用抑制剂处理的5‰盐度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此外,ERK、p38MAPK抑制剂显著降低了AQP3 mRNA相对表达量(P<0.05),JNK、p38MAPK抑制剂显著降低了SMIT mRNA相对表达量(P<0.05);SGK1 mRNA相对表达量随p38MAPK抑制剂浓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且在高浓度(25 mg·kg^(-1))下的表达量最低(P<0.05)。研究结果表明,红耳龟在适应半咸水过程中,MAPKs信号通路对渗透压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 秦嘉炜; 阳娜; 唐璐璐
    • 摘要: 为了了解中南大学的植物种类构成和分布,采用实地走访的方法,对中南大学6个校区的维管植物进行了调查和鉴定.结果表明:中南大学共有维管植物110科276属377种,包括园林种198种,常见室内花卉与蔬果47种,野生种132种;园林种的生活型多数为常绿或者落叶的木本植物,而野生种的生活型则多为多年生和1~2年生的草本植物;园林种中有100种为乡土种,占50.51%,野生种中有20种为外来种,占15.15%;6个校区的维管植物种类和组成不同,新校区特色植物最多.总体而言,中南大学植物种类比较丰富,尤其乡土种的应用比较广泛.建议加强入侵种的管理和藤本或攀援植物的应用,增加校园植物物种和景观多样性.
    • 陈禹衡; 陆家祎; 吴鹏飞; 毛岭峰
    • 摘要: 【目的】破坏草是中国西南地区危害最为严重的入侵物种之一,每年在当地造成巨额的经济损失。扩散能力与入侵物种的危害性有关,也是决定其分布范围的重要因素,但在目前物种潜在分布和潜在入侵区域的研究中却常常被忽略。【方法】本研究旨在基于物种扩散量化气候变化背景下破坏草的入侵区域,应用最大熵(MaxEnt)模型对破坏草潜在适宜区进行预测,在得出其2050年和2070年中等温室气体排放情景(SSPs45)下适宜分布区后,基于当前分布使用细胞自动机在适宜区内模拟了破坏草的扩散,预测了2050年和2070年一般气候排放情景下破坏草的潜在入侵区域。【结果】气温季节性变动系数、最冷月最低气温、最干季降水量、年降水量、最冷季降水量是影响破坏草分布的重要气候因子。破坏草的适宜分布区将从当前的79.68×10^(4) km^(2)增长为2050年的120.26×10^(4) km^(2),之后于2070年有所缩小,但面积仍达111.97×10^(4) km^(2)。与当前破坏草分布地区相比,2050 SSPs45情景下破坏草潜在入侵区域将增加至88.27×10^(4) km^(2),到2070年则将增加至95.35×10^(4) km^(2)。【结论】破坏草潜在入侵区域受到扩散速度限制,始终小于其适宜分布区,但随着气候变化逐步增加。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未来四川、贵州、广西等省份应当采取进一步措施以控制破坏草的蔓延。预测结果一定程度反映了入侵物种的时空格局,可以为入侵物种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 赵岩
    • 摘要: 牛蛙(Rana calesbedana)隶属两栖纲(Amphibia)、无尾目(Anura)、蛙科(Ranidae)。是世界上最大、最著名的食用蛙之一。随着各个国家引种养殖,牛蛙的足迹已遍布各大洲,牛蛙肉质细嫩鲜美、营养丰富,是国宴上名贵菜肴,被列入现今世界九大名菜之一。牛蛙不仅食用价值高,在制药、制革、饲料、农业、航天等领域也有应用。我国在上世纪60年代曾多次引进养殖,把牛蛙作为入侵物种同时也开始探索牛蛙驯养方法。
    • 胡利娟
    • 摘要: 令人生畏的红火蚁还正在扩散,另一极具破坏力的入侵物种小火蚁又来凑“热闹”!4月8日,科普时报记者从华南农业大学红火蚁研究中心获悉,该中心首次在我国大陆记录到了著名人侵物种小火蚁的野外种群。该预警已经依规上报,研究报告也在学术期刊《农业科学学报(英文版)》上公开发表。
    • 江幸福; 任麒麟; 戈悦; 张蕾
    • 摘要: 小火蚁Wasmannia auropunctata(Roger)是原产于南美洲中南部热带地区的小型蚂蚁,因具有发达的螫针和较强的攻击性,其对人类和动物健康、生物多样性以及农业生产存在威胁。伴随人类活动,小火蚁已从其原生地入侵至其他热带与亚热带地区,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为全球最具威胁的入侵蚂蚁之一。小火蚁于2022年被报道入侵中国大陆,目前尚不清楚其入侵路径和发生程度。本文主要通过国外小火蚁的研究报道,对小火蚁的发生分布、生物生态学特性、危害特性、传播途径、监测技术以及检疫防控措施等进行简要综述,并针对我国当前小火蚁的入侵情况提出应对策略建议,以期为防控和根除小火蚁提供参考。
    • 张金辉(编译)
    • 摘要: 鉴于非洲猪瘟(ASF)在欧洲的流行范围不断扩大,有人提出支持将野猪作为有害生物或入侵物种灭绝。在一些受影响的欧洲国家,这个问题已经在媒体上引起了很多争论。考虑到在北欧和东欧,野猪是一种价值很高的猎物物种,狩猎界相当反对将其灭绝。经验表明,灭绝野猪只在岛屿上是可行的,而且需要有组织、有系统和长期的努力。在生物学意义上,野猪不是北欧和东欧生态系统中的入侵物种或非本土物种;因此,它们的根除不可避免地与国家自然和野生动物保护立法相冲突。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