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倍半萜

倍半萜

倍半萜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3年内共计1353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化学、植物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06篇、会议论文20篇、专利文献927篇;相关期刊146种,包括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中成药、药学学报等; 相关会议16种,包括2012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二届中国药师周、第六届中国民族植物学学术研讨会暨第五届亚太民族植物学论坛、中药及天然产物与健康滨海论坛等;倍半萜的相关文献由2897位作者贡献,包括季乃云、杨光宇、缪明明等。

倍半萜—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06 占比:30.01%

会议论文>

论文:20 占比:1.48%

专利文献>

论文:927 占比:68.51%

总计:1353篇

倍半萜—发文趋势图

倍半萜

-研究学者

  • 季乃云
  • 杨光宇
  • 缪明明
  • 陈永宽
  • 宋少江
  • 郝小江
  • 刘志华
  • 刘春波
  • 申钦鹏
  • 黄肖霄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李敏茹; 孔意; 张曦; 赵梦诗; 孙敬勇
    • 摘要: 目的研究番石榴叶乙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多种色谱技术,对番石榴叶75%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化合物的波谱数据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得到了9个化合物,分别为熊果酸(1)、山楂酸(2)、科罗索酸(3)、槲皮素(4)、金丝桃苷(5)、槲皮素-3-O-α-D-呋喃阿拉伯糖苷(6)、globulol(7)、α-cadinol(8)和δ-cadinol(9)。结论化合物6为首次从番石榴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 王李锋; 钟江春; 刘丰茂; 边庆花; 王敏
    • 摘要: 跳甲是危害蔬菜、水果、谷物等农作物的重要害虫。跳甲聚集信息素的化学成分包括14种倍半萜类化合物和6种不饱和醛类化合物,可用于跳甲诱集与种群监测,在害虫绿色防控方面极具发展前景。本文首先按手性中心的构建方法,包括手性源法、手性诱导法与不对称催化法,详细阐述了倍半萜类跳甲聚集信息素的合成方法;然后依据碳碳双键的合成方法分类总结了不饱和醛类跳甲聚集信息素的合成方法,主要包括羟醛缩合法、Wittig偶联法、Wittig-Horner偶联法与炔酯异构化法。另外,分析了每种合成方法的优势与不足,并对跳甲聚集信息素的合成研究进行了展望。
    • 陈乐瑶; 王雅丽; 杨锦玲; 阳辛凤; 戴好富; 梅文莉; 陈惠琴
    • 摘要: 为了解不同结香时间对奇楠沉香品质的影响,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GC-MS)分析了结香时间分别为12个和18个月的奇楠沉香样品的乙醚提取物成分及其相对含量。采用冷浸超声法用乙醚提取奇楠沉香样品,两份样品的浸膏得率分别为32.40%(12个月)和37.20%(18个月)。利用GC-MS分析其化学成分,并通过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化学成分的相对含量再进行对比,共检测出20种不同的化学成分。其中,结香时间为12个月的样品中共检测出19种化学成分,占总相对含量的97.29%;结香时间为18个月的样品中共检测出14种化学成分,占总相对含量的99.53%。其化学成分结构类型主要有2-(2-苯乙基)色酮类化合物和倍半萜类化合物,且以2-(2-苯乙基)色酮类化合物为主,其相对含量分别为86.66%(12个月)和92.22%(18个月);倍半萜类成分虽然相对含量较低,分别为10.07%(12个月)和7.31%(18个月),但结构类型较丰富,发现有桉烷型、艾里莫芬烷型、愈创木烷型、沉香螺旋烷型和β-檀香烷型。
    • 秦智彬; 张雨晨; 曹青; 刘生元; 陈敏纯; 闫抗抗
    • 摘要: 目的:研究款冬花中的化学成分。方法:综合应用反相色谱、Sephadex LH-20、液相和半制备液相等多种化学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核磁共振波谱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款冬花的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20个化合物,通过波谱分析等手段鉴定了15个化合物,包括12个倍半萜,2个脂肪酸和1个生物碱。结论:化合物6和15为首次从款冬花中分离得到的。
    • 杨舜伊; 袁纯红
    • 摘要: 向日葵为菊科向日葵属植物,是一种食药两用的经济作物,富含多种结构类型的化学成分,其中倍半萜类为向日葵的特征组分,具有抗菌、细胞毒、化感等生物活性。本研究对向日葵倍半萜类化学成分的结构分类及生物活性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合理开发利用向日葵资源提供参考。
    • 焦莹莹; 梅文莉; 戴好富; 陈惠琴; 袁靖喆; 曲有乐; 王昊
    • 摘要: 为研究降香(Dalbergiae Odoriferae Lignum)的化学成分,应用硅胶、Sephadex LH-20、高效液相色谱等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从降香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运用波谱学方法分别鉴定为isopterocarpolone(1)、紫檀醇(2)、4,7-二甲氧基-2′-羟基异黄酮(3)、7,4′-二甲氧基异黄酮(4)、3-(4-羟基-2-甲氧基苯基)-7-甲氧基-4 H-色烯-4-酮(5)、(3 R)-驴食草酚(6)、(3 R)-3,2′-二羟基-7,4′-二甲氧基二氢异黄酮(7)、美迪紫檀素(8)、(6a S,11a S)-高紫檀素(9)、3,9-二甲基-6 H-苯并呋喃[3,2-c]色烯-6-酮(10)。化合物1、2、4、5、7为首次从降香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6、8和9具有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IC 50值分别为366.77±1.46、113.11±0.87、56.21±1.01、92.63±0.91μmol/L,强于阳性对照阿卡波糖(528.00±2.60μmol/L)。
    • 白嘉璇; 孙冉; 丰明凤; 付嵘; 赵晋娜; 柴敏璇; 朴贤美; 王金辉; 王立波
    • 摘要: 向日葵Helianthus annuus L.为菊科向日葵属植物。其化学成分复杂多样,生物活性广泛,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对向日葵化学成分的研究始于20世纪初,到目前为止,已从向日葵中分离鉴定了多种化学成分。通过检索国内外文献,总结了向日葵根、茎、叶、花等部位中含有的黄酮类、倍半萜类、二萜类等155个化学成分,并归纳了各部位的生物活性,为向日葵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 张馨方; 杨亚兰; 张慧; 罗非君; 任佳丽
    • 摘要: 以新鲜红汁乳菇子实体为原料,采用有机溶剂浸提提取、乙酸乙酯萃取、硅胶柱层析得到单体化合物,通过紫外-可见光谱、高效液相色谱、质谱和核磁共振波谱分析鉴定单体化合物的结构,利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RAW264.7巨噬细胞炎症模型,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和免疫印迹法分析单体化合物对炎症因子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水平的影响,以及对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炎症信号通路的作用。结果:从红汁乳菇中提取出具有较强抗炎活性的单体化合物,经鉴定为愈创木烷型倍半萜类化合物;与模型组相比,该倍半萜能极显著降低脂多糖刺激巨噬细胞中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IL)-6、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P<0.01);该倍半萜能降低LPS刺激的巨噬细胞中炎症因子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2,COX-2)、IL-1β、IL-6、iNOS和TNF-α蛋白相对表达水平,且呈现一定的浓度依赖性;该倍半萜能降低磷酸化的细胞外信号激酶(p44/42)、p38 MAPK(简称p38蛋白)和c-Jun氨基端激酶(c-Jun N-terminal kinase,JNK)3种蛋白激酶的磷酸化水平,从而抑制MAPK炎症通路的活性。
    • 王蔷; 段文兰; 段云凤; 易春蝶; 曾广智; 尹俊林
    • 摘要: 利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及高效液相等多种方法对中药香附(Cyperus-rotundus L.)95%甲醇提取物的石油醚萃取物中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从中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根据其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为倍半萜类化合物10个,分别为isonardoeudesmol C(1)、(+)-诺卡酮(2)、teutenone A(3)、ishwarol B(4)、β-dictyopterol(5)、1R,3R,6S,7R,10S-7-Isopropyl-4,10-dimethylbicyclo[4.4.0]dec-4-en-3,10-diol(6)、isonardoeudesmol B(7)、1β-hydroxy-α-cyperone(8)、1β,4β-dihydroxyeudesman-11-ene(9)、chrysanthemumin C(10);以及甾醇类化合物5个,分别为5α-stigmast-9(11)-en-3β-ol(11)、β-谷甾醇(12)、β-谷甾醇糖苷(13)、链甾醇(14)、豆甾醇(15).其中化合物4和10为首次从莎草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 王雅丽; 李薇; 曾军; 董文化; 戴好富; 梅文莉
    • 摘要: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奇楠沉香精油,其得率为0.30%。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分析测定奇楠沉香精油中的化学成分,并通过峰面积归一法确定各化学成分的相对含量。同时对13种香气特征成分进行了描述,主要为倍半萜类化合物。本研究从奇楠沉香精油中分离鉴定出35个化合物,占精油总相对含量的92.19%,主要由倍半萜类(31个)、2-(2-苯乙基)色酮类(1个)以及芳香性化合物(3个)组成,其中倍半萜类化合物含量最高,达到总相对含量的90.28%。奇楠沉香精油中含有的倍半萜类成分主要有艾里莫芬烷型、愈创木烷型、桉烷型、沉香螺旋烷型、沉香呋喃型和杜松烷型6种类型,相对含量分别为41.84%、18.42%、12.30%、1.97%、1.88%和0.50%。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