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茅苍术

茅苍术

茅苍术的相关文献在1991年到2022年内共计261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农作物、药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61篇、会议论文22篇、专利文献352篇;相关期刊76种,包括中成药、药物分析杂志、全国药材信息等; 相关会议17种,包括第十四届微生物学教学和科研及成果产业化研讨会、中国生态学学会中药资源生态专业委员会第4次全国学术研讨会暨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鉴定分会第11次全国学术研讨会、纪念中国微生物学会成立六十周年大会暨2012年中国微生物学会学术年会等;茅苍术的相关文献由574位作者贡献,包括巢建国、谷巍、戴传超等。

茅苍术—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61 占比:30.09%

会议论文>

论文:22 占比:4.11%

专利文献>

论文:352 占比:65.79%

总计:535篇

茅苍术—发文趋势图

茅苍术

-研究学者

  • 巢建国
  • 谷巍
  • 戴传超
  • 欧阳臻
  • 吴沿友
  • 刘合刚
  • 冯煦
  • 向增旭
  • 汪文杰
  • 赵玉国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刘杰; 林茂祥; 肖忠; 李娟; 张万超; 韩如刚; 韩凤
    • 摘要: 研究茅苍术根腐病与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之间的关系,为茅苍术根腐病微生物调控防治技术提供依据。比较了未种植茅苍术土壤、茅苍术健康植株及根腐病病株根际土壤的土壤养分和酶活性变化,并结合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研究了茅苍术根腐病土壤中细菌和真菌的群落结构变化。茅苍术感染根腐病后,植株根际土壤pH降低,有机质、速效氮和速效磷显著增加;蔗糖酶活性增加,过氧化氢酶活性降低;细菌和真菌的多样性和丰度均显著降低。病原菌如镰刀菌属(Fusarium)和阿太菌属(Athelia)的丰度显著增加,而被孢霉属(Mortierella)、青霉属(Penicillium)和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等病原微生物拮抗菌的丰度降低,这可能是诱发茅苍术根腐病的主要原因。通过分析细菌、真菌多样性及群落构成变化,表明多样性指数显著降低和群落结构失衡的打破可能和土壤pH、养分和酶活性的变化密切相关。
    • 张文文; 吴琴燕; 殷锡峰; 孟娴; 倪卫东; 梁红芳
    • 摘要: 建立了茅苍术中苍术素和苍术苷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检测方法。通过质谱特征扫描,2种化合物均获得较高离子化效应离子对和最佳检测条件。研究表明,采用甲醇提取,液固比为80 mL/g,超声提取30 min,苍术素和苍术苷的提取量均达到较高水平,分别约为1.6 mg/g和18μg/g。该方法前处理简单、分析快速、定性定量准确、检测限低,可以满足茅苍术中苍术素和苍术苷的检测要求。
    • 张子璇; 谭明谱; 王将; 张成才; 罗丽娜; 向增旭
    • 摘要: 采用转录组测序技术对茅苍术[Atractylodes lancea(Thunb.) DC.]二倍体和同源四倍体叶片进行无参转录组测序,并在前期研究基础上筛选叶片中的高可信度差异表达unigenes.结果 显示:共获得495797个unigenes,GC含量为46.54%,平均长度为402.8 bp,N50和N90分别为413和225 bp.与GO、NR、String、 SwissProt、KEGG和Pfam数据库的比对结果表明:共注释到259841个unigenes,占unigenes总数的52.41%.NR数据库比对结果显示:茅苍术与同科植物Cynara cardunculus var.scolymus (Linn.) Fiori和向日葵(Helianthus annuus Linn.)的unigenes序列同源性明显高于其他种类.通过表达量比较,共筛选出923个差异表达unigenes.GO功能分类结果表明:这些差异表达unigenes的功能被分成3个大类61个小类.KEGG富集分析结果表明:这些差异表达unigenes被注释到5个大类中,其中,注释到代谢中的差异表达unigenes最多(75),且富集在次生代谢物生物合成、淀粉和蔗糖代谢及脂肪酸延伸等8条代谢通路中.茅苍术二倍体和同源四倍体叶片和全株的共有高可信度差异表达unigenes有298个,其中,热激蛋白基因(DnaK/ Hsp 70)、ACC氧化酶基因(ACO)、脂肪酸脱氢酶基因(FAD2)和长链-3-羟酰基-CoA脱水酶基因(PHSl/PAS2)的表达量在同源四倍体中上调,而乙烯受体基因(ETR/ ERS)、丙二烯氧化物合酶基因(AOS)、脂氧合酶基因(LOX)和14-3-3结构域蛋白基因(YWHAE)的表达量在同源四倍体中下调.研究结果显示:茅苍术二倍体和同源四倍体叶片在细胞发育、代谢、能量转化、物质积累及信号转导上存在差异,筛选的差异表达unigenes可能参与茅苍术叶片发育调控,筛选的高可信度差异表达基因可作为茅苍术倍性育种的关键候选基因.
    • 李孟洋; 韩怡; 王玉卓
    • 摘要: 以二年生茅苍术种苗为试材,在人工气候室内模拟SCK(12 h)、S1(10.5 h)、S2(9 h)3个光照时间处理,研究不同光周期对根茎生长期茅苍术种苗生理生化指标及光合参数的影响,以期为茅苍术种苗的栽培和光照管理提供参考依据.结果 表明:缩短光周期处理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脯氨酸(Pro)、可溶性蛋白质(SP)含量大部分处理时间均高于SCK(12 h),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降低,胞间CQ浓度(Ci)升高.综上可知,光照周期的长短直接影响到茅苍术种苗的生理活性,关系到植物生物量的积累,根茎生长期过度缩短光周期可抑制茅苍术的生长发育.
    • 孙永娣; 王玉卓; 谷巍; 巢建国
    • 摘要: 以茅苍术种苗为试材,采用模拟光照胁迫土壤盆栽试验的方法,研究了在不同光照条件下(CK 18.26%~36.04%,T151.10%,T280.73%,T3100%)20 d后茅苍术叶片光合荧光参数以及净光合速率的光响应曲线,以期揭示光对茅苍术光合荧光作用的适应机制.结果 表明:强光胁迫下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实际光化学量子效率(PhiPS2)、光化学淬灭系数(qP)、电子传递效率(ETR)、瞬时水分利用效率(WUE)和光化学量子效率(Fv/Fm)随光照强度的增加均呈先升后降趋势,胞间CO2浓度(Ci)和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则呈相反变化,Pn随PAR的增长到达最高点的关系为T1>T2>CK>T3.综上可知,当光照强度达到100%后茅苍术的光合效率会受到严重抑制.
    • 于丹; 张慧
    • 摘要: 目的 阐明茅苍术的入血成分及其抗胃溃疡的作用机制.方法 首先,根据超高液相色谱与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UPLC-Q-TOF-MS)分析了大鼠体内茅苍术主要的入血性成分,其次,利用网络药理学方法进一步分析大鼠入血成分抗胃溃疡的作用机制.结果 共鉴定出茅苍术中9个原型入血成分,分别是汉黄芩苷、苍术酮、白术内酯Ⅰ、白术内酯Ⅱ、白术内酯Ⅲ、β-桉叶醇、苍术素、棕榈酸、酪氨酸.全体成分共有66个靶点,疾病靶点1203个,茅苍术成分-胃溃疡交集靶点共20个,包括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6(IL-6)、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NOS3)、白细胞介素-10(IL-10)等;GO和KEGG富集分析提示交集靶点主要参与AGE-RAGE、P13K-Akt等信号通路;分子对接显示苍术酮、白术内酯Ⅰ、苍术素与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6、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白细胞介素-10有较强的结合能力.结论 茅苍术中共有9个入血成分,其中苍术酮、白术内酯Ⅰ、苍术素可能通过作用于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6等靶点基因进而对P13K-Akt等信号通路产生调控作用,最终发挥治疗胃溃疡的作用.
    • 李亮杰; 楚宗丽; 李猛; 孙晓伟; 王鹏博
    • 摘要: 茅苍术是重要的道地药材,但由于繁殖困难和采伐过度,导致野生资源濒危,产量大幅度下降.为解决这一问题,利用植物组织培养的方法,以茅苍术种子为外植体,对初代培养的建立及不定芽诱导、增殖和生根的适宜激素浓度进行了筛选,以期为茅苍术的组培快繁生产提供技术支持.结果表明:初代培养以种子去皮、0.1%升汞消毒10min效果最佳;不定芽诱导以MS+6-BA 3.0mg/L诱导率最高,配合NAA浓度0.4mg/L和0.8mg/L的不定芽诱导率分别为96.77%、95.78%.其次是MS+6-BA 2.0mg/L,添加NAA浓度0.2mg/L和0.4mg/L的诱导率分别为94.53%、95.22%.增殖培养以MS培养基添加6-BA 3.0mg/L的增殖系数最高,为11.88;其次是2.0mg/L,增殖系数在9.5以上;但以MS+6-BA 2.0mg/L+NAA0.4mg/L增殖系数和长势综合效果最好.生根培养以培养基配方为1/2MS+NAA0.5mg/L生根效果最佳.
    • 张莉; 张艳玲; 刘红云; 刘合满; 徐运飞; 尹健; 熊念兵
    • 摘要: [目的]筛选适宜于茅苍术生长的林药种植模式,为茅苍术林下优质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1年生茅苍术为材料,研究茅苍术单作、茅苍术‖栀子和茅苍术‖罗汉松3种种植模式对土壤养分含量、茅苍术单株根茎产量及根茎中挥发油和苍术素含量的影响.[结果]与单作相比,茅苍术‖栀子、茅苍术‖罗汉松处理显著降低0~20 cm和20~40 cm土层土壤有机质和有效磷含量(P<0.05,下同);茅苍术‖栀子处理不同土层的土壤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均显著高于单作,茅苍术‖罗汉松处理的碱解氮含量显著低于单作.在根茎产量和品质方面,与单作相比,茅苍术‖栀子和茅苍术‖罗汉松处理显著提高茅苍术单株根茎干重41.75%和205.17%,且茅苍术‖罗汉松处理根茎挥发油和苍术素含量显著高于茅苍术‖栀子处理221.83%和33.69%.[结论]相对于茅苍术单作,茅苍术与罗汉松复合种植可降低土壤养分含量,形成一定程度的营养胁迫逆境效应,有利于茅苍术根茎增产提质,是一种较适宜的林药种植模式.
    • 刘丹; 刘志芳; 周灿; 肖刚; 薛襟祺; 王学奎
    • 摘要: 利用83对SSR分子标记,对81份茅苍术、5份白术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并构建DNA指纹图谱,考察86份材料的表型数据、药用品质、构建化学指纹图谱,探究不同材料在遗传结构上的差异,同时结合表型性状、药用品质与化学指纹图谱分析,为茅苍术的育种和应用研究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显示:83对SSR引物共扩增出420个位点,多态性位点数占97.14%;基于SSR分子标记的聚类分析遗传距离是0.63(此时可将茅苍术与白术完全分开);对同居群材料进行群体结构遗传分析,发现遗传变异来源于群体内而不是群体间;供试材料的表型数据与药用品质数据相关性分析与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倒4叶长与倒4叶宽、茎秆颜色、茎粗、株高之间、叶裂深度和上部分枝数之间、茎秆颜色和茎秆形状之间、茎粗和上部分枝数之间,都呈显著正相关(P<0.05);茎秆形状与下部分枝数之间呈显著负相关;Q值与苍术素含量之间呈显著负相关;β-桉叶醇含量与醚浸出物含量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通过HPLC化学指纹图谱相似度比较以及共有峰峰面积量化后的聚类分析,供试材料指纹图谱相似度在0.80~1.00,白术与茅苍术的相似度达到0.89。结果表明:茅苍术与白术遗传背景差异较大,且茅苍术的遗传基础更加复杂,两者在活性成分间存在较大差异,但茅苍术材料间的差异相对较小;可从基因层面区分茅苍术和白术2个不同的品种,同时为筛选、鉴定高产、优质、抗病、高活性成分的茅苍术栽培种提供理论依据。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