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传染病疫情

传染病疫情

传染病疫情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2年内共计806篇,主要集中在预防医学、卫生学、内科学、法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44篇、会议论文19篇、专利文献7724篇;相关期刊270种,包括应用预防医学、疾病监测、口岸卫生控制等; 相关会议13种,包括2011中国国境卫生检疫学术大会、第三届中国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大会、2009海峡两岸传染病防治研讨会等;传染病疫情的相关文献由1013位作者贡献,包括涂文校、孟玲、向妮娟等。

传染病疫情—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44 占比:8.77%

会议论文>

论文:19 占比:0.22%

专利文献>

论文:7724 占比:91.01%

总计:8487篇

传染病疫情—发文趋势图

传染病疫情

-研究学者

  • 涂文校
  • 孟玲
  • 向妮娟
  • 洪志恒
  • 倪大新
  • 王霄晔
  • 施国庆
  • 任婧寰
  • 王亚丽
  • 常昭瑞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秦小江; 侯晓敏; 陈亮京; 许欣荣; 白剑英; 张红梅; 夏娜; 梁瑞峰
    • 摘要: 环境卫生学是预防医学的重要分支学科,本课程的学习对培养新时代下应用型预防医学专业人才至关重要。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以来,“线上+线下”的教学新模式,“传染病疫情防控中环境卫生工作发挥重要作用”等为本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新思路。面对新形势和新变局,为适应预防医学本科教育时代发展的需求,本文结合环境卫生学学科特点,从优化环境卫生学课程教学内容、深化推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促进学生学习效果和切实提升学生综合素养能力出发,探讨传染病疫情背景下高校本科生环境卫生学教学改革。
    • 马超; 谢沁宜
    • 摘要: 本文基于四川十所高校青年学生的问卷调查数据,探讨了新冠肺炎疫情中学生群体的媒介使用与知识获取情况。研究发现,微博和新闻客户端是最受青年学生信任和依赖的媒介,作为传统媒体的电视虽然并非学生获取信息的首选媒介,但其在学生群体心目中依然具有最高的公信力。在有关新冠肺炎的知识掌握情况方面,研究发现高校学生对传染病的基本认识存在着一定缺陷,集中体现为对新冠肺炎基本性质、命名等问题的认知错误。数据分析显示,受访者对电视、微博、新闻客户端三种媒介的接触均可以正向促进其知识的获取,而对短视频的关注则会负向抑制其知识的增长。文章最后提出了上述发现对于在大学生群体中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带来的实践启示。
    • 郭婧博
    • 摘要: 医疗机构新媒体的应用及快速发展,改变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民众自媒体为主的传播格局.在重大传染病疫情中,医疗机构充分利用自建的媒体平台积极参与疫情防控健康教育,发挥了机构传播的优势.但医疗机构在应对重大传染病疫情中,依然缺少系统、全面的疫情防控传播机制及传播策略,医疗机构媒体管理能力与媒体素质还有待提高.
    • 涂文校; 王大燕; 靳淼; 王哲; 魏依侬; 孟玲; 向妮娟; 施国庆
    • 摘要: 目的 评估2021年1月在我国大陆地区发生或者可能由境外输入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方法 根据国内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及重点传染病监测等各种资料和部门通报信息,采用专家会商法,并通过视频会议形式邀请省(自治区、直辖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参与评估.结果 预计2021年1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数将较2020年12月有所上升或保持相近水平.境外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仍将呈现非常高水平流行态势,我国境内将同时面临本土传播疫情扩散和境外输入疫情导致本土传播风险,还可能面临春节大规模人员流动潜在引起疫情迅速扩散的极端情形;但如果各地做好监测,及时发现隔离感染者并做好密切接触者的完整追踪管理,则疫情发生本土大规模流行可能性低.季节性流感将继续保持低水平流行态势,人感染动物流感的散发病例仍将继续出现.诺如病毒病在寒假前将处于暴发较高水平.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也会在1月达到年度高峰.结论 需要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予以特别关注,一般关注季节性流感、人感染动物流感、诺如病毒病和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
    • 魏依侬; 涂文校; 王哲; 孟玲; 向妮娟; 施国庆
    • 摘要: 目的 评估2021年2月在我国大陆地区发生或者可能由境外输人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方法 根据国内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及重点传染病监测等各种资料和部门通报信息,采用专家会商法,并通过视频会议形式邀请省(自治区、直辖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参与评估.结果 预计2021年2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数将较2021年1月有所下降,可能比2020年2月明显下降.境外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已呈现下降趋势,但仍将呈现高水平流行态势,我国继续面临本土传播疫情在境内扩散以及境外输入疫情导致本土传播的双重风险.在各地保持良好的监测和反应能力,按照国家前期部署做好春节前后疫情防控工作,我国疫情发生大规模流行的可能性极低.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2月仍处于该事件的高发季节,但报告事件数和中毒人数较1月可能会出现回落.结论 需要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予以特别关注,一般关注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
    • 孟玲; 施国庆; 涂文校; 冯晔囡; 王富珍; 李超; 杨磊; 靳淼; 周静; 向妮娟
    • 摘要: 目的 评估2021年3月在我国大陆地区发生或者可能由境外输入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方法 根据国内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及重点传染病监测等各种资料和部门通报信息,采用专家会商法,并通过视频会议形式邀请省(自治区、直辖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参与评估.结果 总体上,预计3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数将较2月有所上升.我国境内发生境外输入及续发本地传播风险持续存在,但在可控范围内.仍可能出现人感染禽流感散发病例.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病疫情将继续升高,学校仍将出现聚集或暴发疫情.南方省份毒蘑菇中毒将开始增多.结论 需要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予以特别关注,对人感染禽流感、诺如病毒肠炎和毒蘑菇中毒予以一般关注.
    • 王盛云
    • 摘要: 目的 探析PDCA循环法在传染病疫情信息监测报告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研究时间是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将2019年1~12月未实施PDCA循环法的传染病疫情信息监测报告管理的221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20年1~12月实施PDCA循环法的传染病疫情信息监测报告管理的188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比PDCA循环法实施前后传染病报告率、报告卡填写准确率以及迟报漏报发生率.如果超出报告时限为迟报,如果遗漏为漏报.结果 观察组患者中,传染病报告217例(98.19%)、填写准确219例(99.10%)、迟报漏报1例(0.45%);对照组患者中,传染病报告168例(89.36%)、填写准确165例(87.77%)、迟报漏报6例(3.19%).观察组传染病报告率、报告卡填写准确率均高于对照组,迟报漏报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334、22.719、4.530,P<0.05).结论 在传染病疫情信息监测报告管理中应用PDCA循环法能够提高传染病疫情报告效率,避免漏报和迟报.
    • 马超; 谢沁宜
    • 摘要: 本文基于四川十所高校青年学生的问卷调查数据,探讨了新冠肺炎疫情中学生群体的媒介使用与知识获取情况.研究发现,微博和新闻客户端是最受青年学生信任和依赖的媒介,作为传统媒体的电视虽然并非学生获取信息的首选媒介,但其在学生群体心目中依然具有最高的公信力.在有关新冠肺炎的知识掌握情况方面,研究发现高校学生对传染病的基本认识存在着一定缺陷,集中体现为对新冠肺炎基本性质、命名等问题的认知错误.数据分析显示,受访者对电视、微博、新闻客户端三种媒介的接触均可以正向促进其知识的获取,而对短视频的关注则会负向抑制其知识的增长.文章最后提出了上述发现对于在大学生群体中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带来的实践启示.
    • 项寅
    • 摘要: 重大传染病风险评估是国家制定卫生安全战略的参考依据.通过构建我国重大传染病疫情风险指标体系,从潜在威胁、社会脆弱性、疫情后果三个维度并采用熵权法对各省区进行风险评价,研究发现:①三个分维度中,社会脆弱性对疫情风险影响作用最大,疫情后果其次、潜在威胁最小;②我国重大传染病疫情风险空间差异显著,具体表现在地区间差异和地区内不平衡性,其中潜在威胁差异最凸出,社会脆弱性差异最不明显;③各分维指数存在空间格局差异,潜在威胁、疫情后果与经济发展空间格局相关联.研究认为,应加快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提高疫情抵御能力;既要对高风险地区重点防控,也要平衡区内风险;疫情防控需因地制宜和扬长避短.
    • 牛艳; 施国庆; 向妮娟; 涂文校; 宋洋; 王富珍; 李建东; 黄晓霞; 王霄晔; 任婧寰; 孟玲
    • 摘要: 目的 评估2021年6月在我国大陆地区发生或者可能由境外输入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方法 根据国内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及重点传染病监测等各种资料和部门通报信息,采用专家会商法,并通过视频会议形式邀请省(自治区、直辖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参与评估.结果 总体上,预计6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数将与5月相当.我国境内发生新型冠状病毒境外输入及续发本地传播风险持续存在,但在可控范围内.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处于高峰期,病例仍将以散发为主,存在发生聚集性疫情的风险,尤其是既往高发地区.有毒动植物及毒蘑菇食物中毒事件将明显增加,微生物性食物中毒处于高发期.云南、青海等地震灾区应进一步加强灾后卫生防疫工作,气象部门预测的洪涝灾区需关注灾后可能导致的水源性、食源性和媒介传染病上升的风险.结论 需要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予以特别关注,对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食物中毒和自然灾害予以一般关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