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的相关文献在1956年到2023年内共计9453篇,主要集中在预防医学、卫生学、内科学、轻工业、手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222篇、会议论文172篇、专利文献16334篇;相关期刊1753种,包括江苏预防医学、浙江预防医学、中国卫生监督杂志等; 相关会议82种,包括第四届全国“公共安全领域中的化学问题”学术研讨会、江西省科协第二届学术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十一次流行病学学术交流会议、首届中国卫生应急学术论坛等;食物中毒的相关文献由14196位作者贡献,包括等、张红、马呈珠等。

食物中毒—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222 占比:35.84%

会议论文>

论文:172 占比:0.67%

专利文献>

论文:16334 占比:63.49%

总计:25728篇

食物中毒—发文趋势图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黄海峰
    • 摘要: 目的:研究山东沿海地区食物中毒的发病特征,基于发病特征开展相关的流行病学分析,并提出当前食物中毒事件防控的重点。方法:对山东沿海地区烟台市2018—2021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系统报告中记录的食物中毒事件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分别统计调查年限内食物中毒事件的高发月份、致病因素等。结果:2018—2021年该地区共报告食物中毒事件123起,中毒人数累计达到2 813人;食物中毒事件集中发生于每年的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误食携带致病微生物或毒素的食物为最主要致病因素,其中副溶血性弧菌引发的细菌性食物中毒占比高于其他致病微生物或毒素类食物中毒事件占比(P<0.05)。结论:基于山东沿海地区食物中毒流行病学特征,相关部门应在夏秋季节加强对居民的食品安全宣教工作,努力提高食物中毒事件调查处置能力。
    • 种婷
    • 摘要: 近年来,由于误食用被唐菖蒲伯克霍尔德氏菌(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污染的食品引发的中毒事件频繁发生,引起社会的强烈关注,该菌产生的真菌毒素——米酵菌酸是引起食物中毒事件的真正原因。本文对唐菖蒲伯克霍尔德氏菌(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的发现、生物学特性、致病危害及预防中毒等方面进行综述,为相关食品安全监管提供参考。
    • 冯涛; 陶森; 阮世勇; 黄震辉; 许贞侃
    • 摘要: 通过对一起疑似亚硝酸盐食物中毒事件调查分析,为亚硝酸盐食物中毒提出防控措施。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2019年6月9日发生在阳江市五金厂工业区的2名食物中毒患者进行问询,以快检试剂盒初筛定性、分光光度法定量法对现场采集样品进行亚硝酸盐检测分析,同时使用气相色谱串联质谱仪(GC-MS)对样品进行Scan全扫描分析,进行危害因子谱库检索,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在可疑样品鱿鱼虾皮鱼丸猪肉粥中检出高浓度亚硝酸盐,含量为5335 mg/kg。所采样品经GC-MS Scan模式全扫描分析未发现其他危害因子。根据中毒者24h进食史、临床症状、发病时间、可疑食物、中毒潜伏期推测中毒餐次为6月9日中餐,中毒食物为被污染亚硝酸盐的鱿鱼虾皮鱼丸猪肉粥。该事件为亚硝酸盐污染食物导致的急性食物中毒,需加强对工业亚硝酸盐的管理,保障亚硝酸盐规范、合法使用,提高居民的认识和防范意识,以避免亚硝酸盐中毒事件的发生。
    • 汤全英; 崔家瑞; 张梦寒; 王小龙; 邹文燕; 朱莉勤
    • 摘要: 目的了解3起食物中毒事件致病菌的分型及耐药特征,为食物中毒的判定及溯源提供病原学依据。方法按照WS 271—2008《感染性腹泻诊断标准》对采集的样品进行病原菌培养、分离、血清凝集试验,使用VITEK2全自动生化鉴定系统对菌株进行鉴定,并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d-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PFGE)进行分子分型及溯源,分别测定15种药物对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结果3起食物中毒事件致病菌均为肠炎沙门菌,共分离35株,血清学分型、生化鉴定结果一致;PFGE分型结果显示共12个带型。所有菌株均多重耐药,其中对萘啶酸、红霉素的耐药率为100.0%,对氨苄西林/舒巴坦、氨苄西林的耐药率为82.9%,对四环素、氯霉素的耐药率为71.4%,对头孢唑啉耐药率62.9%。结论3次食物中毒事件中,均有相关从业人员肠炎沙门菌阳性,且其菌株的PFGE带型与至少1个病例相似度达100%,可推断3起事件均为疑似肠炎沙门菌引起的食物中毒
    • 欧秀华; 邱艺燕
    • 摘要: 目的 查明厦门市一起食物中毒的原因,为及时处置提供依据。方法 采集2份可疑食品样本(炸酱料包和剩余炸酱面)和3份肛拭子样本,按国家有关标准,进行副溶血性弧菌、致泻大肠埃希菌、志贺菌、沙门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测。结果 剩余炸酱面和2份肛拭子检出肠炎沙门菌,生物编码为0017610545527210,血清型为O9、Hg、Hm。结论 根据实验室检查结果,此次事件是一起因食用被沙门菌污染的食物(炸酱面)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建议各级卫生监督部门要加强监督检查力度,加大对群众特别是餐饮经营者的食物安全知识宣传,避免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 孙蓓红
    • 摘要: 四月春暖花开,正是市民外出踏青春游的好时节,春季是狂犬病高发期,此时猫狗等动物进入发情期,要注意防范被猫狗咬伤;百花争艳,预防花粉过敏;市民在外出赏花踏青时要注意预防意外伤害和食物中毒;同时,四月又是麻疹、水痘等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应及时接种疫苗。
    • 韦昌稽
    • 摘要: 春季是肠道传染病高发季节,极易发生食源性疾病。为有效预防和控制食物中毒等突发事件发生,保障广大师生在校饮食安全,海南省食品安全办近日发布《春季开学校园食品安全消费提示》,提醒广大学生及家长正确选购食品,保障饮食健康。
    • 种婷
    • 摘要: 蜡样芽孢杆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通常从土壤和食物中均可分离出,是一种产生毒素导致不同类型胃肠道疾病及其他疾病的致病菌。蜡样芽孢杆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时有发生,与呕吐毒素有关的报告越来越多。因此,了解呕吐毒素的产生机制和影响因素是预防和检测呕吐毒素的基础。
    • 韩涌; 蔡扩军; 徐敏
    • 摘要: 驼乳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医学保健功能,近年来,驼乳需求量呈现“爆发式”增长,供不应求,价格一路攀升。与此同时,驼乳质量安全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关注。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一种常见的食源性致病微生物,可造成严重的食物中毒,严重危害消费者的身体健康。生鲜牛乳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报道较多,但驼乳中有关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报道较少。为了解生鲜驼乳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污染状况,本研究使用荧光PCR方法快速检测生驼乳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为预防和控制生驼乳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技术支持。
    • 牛春艳
    • 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升,各行各业对食品安全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但由于缺乏完善的食品安全监督与管理机制,食品行业中出现了很多生产“小作坊”,这类“小作坊”不具备完善的食品生产工艺流程,缺乏安全、卫生的食品生产环境,致使各类食品安全问题频发。幼儿园的孩子尚处于身体发育阶段,对食品中有害物质的抵抗力较弱,稍有不慎,就容易出现食物中毒的恶性事件,甚至危及生命安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