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鼻黏膜

鼻黏膜

鼻黏膜的相关文献在1992年到2023年内共计640篇,主要集中在耳鼻咽喉科学、中国医学、药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95篇、会议论文17篇、专利文献1192篇;相关期刊335种,包括黄河.黄土.黄种人、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等; 相关会议11种,包括河北省第三届环境与健康论坛、2012年全国鼻部感染与变态反应疾病暨鼻肿瘤专题学术会议、第十四届全军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大会等;鼻黏膜的相关文献由1472位作者贡献,包括刘月辉、张罗、张志坚等。

鼻黏膜—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95 占比:32.98%

会议论文>

论文:17 占比:0.94%

专利文献>

论文:1192 占比:66.08%

总计:1804篇

鼻黏膜—发文趋势图

鼻黏膜

-研究学者

  • 刘月辉
  • 张罗
  • 张志坚
  • 史文涛
  • 李源
  • 韩德民
  • 周兵
  • 张伟
  • 燕志强
  • 吉晓滨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陈頔; 薛钰; 汤郁; 费小明; 庄琴; 周雯雯; 吕德民; 史文涛; 张志坚; 郑文娟; 蒋宇
    • 摘要: 背景:近来多数研究将组织工程材料与干细胞或细胞因子复合来改善动物模型皮肤损伤。鼻黏膜来源的外胚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基冻干粉可以长期保存,用于修复皮肤损伤具有独特的优势。目的:观察外胚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基冻干粉复合纤维蛋白胶修复大鼠皮肤缺损的效果。方法:体外培养SD大鼠鼻黏膜来源的外胚间充质干细胞,第3代细胞的培养基透析后冷冻干燥制成冻干粉。将30只皮肤缺损SD大鼠按治疗方法分为3组(n=10):损伤对照组,不接受特殊治疗作为对照;纤维蛋白胶组,局部应用纤维蛋白胶;条件培养基冻干粉复合纤维蛋白胶组,局部应用含有外胚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基冻干粉的纤维蛋白胶。治疗后动态观察创面愈合情况,测量创面面积,对皮肤组织切片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和CK8、P63免疫组化染色。结果与结论:条件培养基冻干粉复合纤维蛋白胶组创面愈合速度高于纤维蛋白胶组和损伤对照组(P<0.001)。条件培养基冻干粉复合纤维蛋白胶组创面表皮和真皮在21 d全部再生修复;纤维蛋白胶组再生皮肤较薄;单纯创伤组皮肤再生不完全。在大鼠模型中,外胚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基冻干粉复合纤维蛋白胶联合使用可以促进损伤皮肤的伤口愈合。
    • 郑又菲; 史文涛; 刘效谷; 庄琴; 吕德民; 张佳音; 袁依雯; 张志坚; 徐晓峰
    • 摘要: 背景:神经导管桥接神经间隙替代自体神经移植修复周围神经损伤的报道很多,鼻黏膜来源外胚层间充质干细胞是移植治疗周围神经损伤的重要种子细胞.目的:研究鼻黏膜来源外胚层间充质干细胞与植物源神经导管的生物相容性及其在导管表面的自发分化生长情况.方法:取自然界内径为0.2 cm的植物管状茎秆,用物理和化学方法去除茎秆的肉质,保留其纤维性管状外形,用层粘连蛋白以京尼平交联修饰植物导管表面;体外分离和培养鼻黏膜来源外胚层间充质干细胞,并分为3组,分别种植于空白培养板、未修饰导管及修饰导管表面,于1,3,5,7,14 d以MTT法检测细胞活性,体外评估二者的生物相容性;细胞种植并培养2周后以细胞蛋白免疫印迹及免疫荧光实验观察该导管对鼻黏膜来源外胚层间充质干细胞自发分化的影响.结果 与结论:①鼻黏膜来源外胚层间充质干细胞在植物导管纤维表面生长良好且成定向排列,植物导管与鼻黏膜来源外胚层间充质干细胞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②经层粘连蛋白修饰的导管表面的鼻黏膜来源外胚层间充质干细胞表达MBP和S100,且均高于空白组及未修饰导管组;③结果 表明,层粘连蛋白修饰的植物源神经导管可促进鼻黏膜来源外胚层间充质干细胞向许旺细胞分化,可为天然植物源神经导管负载种子细胞移植修复周围神经缺损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 郑又菲; 史文涛; 刘效谷; 庄琴; 吕德民; 张佳音; 袁依雯; 张志坚; 徐晓峰
    • 摘要: 背景:神经导管桥接神经间隙替代自体神经移植修复周围神经损伤的报道很多,鼻黏膜来源外胚层间充质干细胞是移植治疗周围神经损伤的重要种子细胞。目的:研究鼻黏膜来源外胚层间充质干细胞与植物源神经导管的生物相容性及其在导管表面的自发分化生长情况。方法:取自然界内径为0.2 cm的植物管状茎秆,用物理和化学方法去除茎秆的肉质,保留其纤维性管状外形,用层粘连蛋白以京尼平交联修饰植物导管表面;体外分离和培养鼻黏膜来源外胚层间充质干细胞,并分为3组,分别种植于空白培养板、未修饰导管及修饰导管表面,于1,3,5,7,14 d以MTT法检测细胞活性,体外评估二者的生物相容性;细胞种植并培养2周后以细胞蛋白免疫印迹及免疫荧光实验观察该导管对鼻黏膜来源外胚层间充质干细胞自发分化的影响。结果与结论:①鼻黏膜来源外胚层间充质干细胞在植物导管纤维表面生长良好且成定向排列,植物导管与鼻黏膜来源外胚层间充质干细胞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②经层粘连蛋白修饰的导管表面的鼻黏膜来源外胚层间充质干细胞表达MBP和S100,且均高于空白组及未修饰导管组;③结果表明,层粘连蛋白修饰的植物源神经导管可促进鼻黏膜来源外胚层间充质干细胞向许旺细胞分化,可为天然植物源神经导管负载种子细胞移植修复周围神经缺损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 曹媛
    • 摘要: 转眼又到了每年的花开时节,很多孩子都有鼻痒的经历,总感觉鼻子里像是有虫子爬过一样。等到花儿谢了,这样的情况就会在不经意间消失了,很多家长以为这只是发生的一次偶然事件。事实上,在这个偶然背后有着必然的基础,那就是过敏性鼻炎。一、儿童过敏性鼻炎儿童过敏性鼻炎是指易感患儿接触变应原后(比如螨虫、花粉),主要由特异性IgE介导的鼻黏膜非感染性炎性疾病,引起一系列打喷嚏、流鼻涕、鼻塞、鼻痒等过敏症状出现,又称为变应性鼻炎(AR)。其发生的必要条件有3个:①特异性抗原即所谓的过敏原;②特应性个体即所谓个体差异、过敏体质;③特异性抗原与特应性个体二者相遇后,孩子便会出现过敏性鼻炎的症状了。
    • 肖茂迪; 杨志联; 李玲珑; 雷玉婷; 张锋; 毛得宏
    • 摘要: 变应性鼻炎是易感个体接触过敏原后,由IgE介导炎性介质释放,同时多种免疫活性细胞及细胞因子共同参与的鼻黏膜高反应性鼻病,其主要症状为发作性喷嚏、流涕、鼻塞、鼻痒、鼻黏膜肿胀[1]。变应性鼻炎通常具有病程长,易反复发作的特点,症状严重者甚至可直接影响患者生活质量[2]。近年来,其患病率逐渐增高,我国患病率儿童为15.79%、成人为13.26%[3],目前西医治疗主要有糖皮质激素、抗组胺药、白三烯受体阻断剂等药物,通常用药后起效快,但停药后症状易反复,且具有一定副作用。毛得宏教授用中医治疗有独到的见解,介绍如下。
    • 高炜旻; 陈寻; 黄世斌; 李海同; 骆云珍; 陈晓红
    • 摘要: 过敏性鼻炎属于鼻黏膜的变应性和炎症性疾病,临床表现为鼻痒、鼻塞、打喷嚏和流清涕等[1]。药物治疗仅能缓解患者80%左右的症状,加之极易复发,临床治疗相对棘手[2,3]。因此,寻找可靠有效的诊断标志物显得极为重要。有研究显示微小RNA(microRNA,miR)参与了过敏性鼻炎发生发展过程[4,5],其中miR-34a在气道变应性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6]。
    • 李爽; 杨居崩; 廖陈; 晏雪梅; 代蓉; 肖纯; 李秀芳
    • 摘要: 目的探究解表方对寒冷刺激致大鼠鼻黏膜免疫屏障功能低下模型的作用。方法采用冷热循环刺激复制大鼠鼻黏膜免疫屏障低下模型,分别给予含生药量33.48 g/kg的银翘散和含生药量2.43 g/kg的麻黄汤进行干预。ELISA试剂盒检测大鼠鼻腔灌洗液中sIgA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鼻黏膜中IgA、BAFF、APRIL、TGF⁃β1、TACI和pIgR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鼻腔灌洗液中sIgA水平降低(P<0.05),鼻黏膜中IgA、BAFF、APRIL、TGF⁃β1和pIgR蛋白表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给予银翘散后大鼠鼻黏膜中IgA蛋白表达升高(P<0.05),鼻腔灌洗液中sIgA水平升高(P<0.05),给予麻黄汤后大鼠鼻黏膜中IgA、BAFF、pIgR蛋白表达升高(P<0.05),鼻腔灌洗液中sIgA水平升高(P<0.05)。结论麻黄汤可通过升高大鼠鼻黏膜组织中BAFF、IgA、pIgR的蛋白表达,促进sIgA的分泌来提高大鼠鼻黏膜免疫屏障功能,而银翘散可升高大鼠鼻黏中IgA蛋白表达。
    • 刘亚军
    • 摘要: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微波治疗顽固性鼻出血的临床效果及对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阜新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210例顽固性鼻出血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组(n=105)及B组(n=105)。B组行鼻腔填塞法治疗,A组行鼻内镜下微波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临床观察指标、疼痛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A组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B组的7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鼻腔总出血量少于B组,鼻腔通气时间及鼻黏膜恢复时间均短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后6 h的疼痛评分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90%,低于B组的10.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镜下微波治疗顽固性鼻出血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且对鼻黏膜的损伤程度较小,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应用推广。
    • 苏菲; 薛银; 徐丽华; 李军星; 余斌; 袁秀芳
    • 摘要: 为探究重组大肠埃希菌不耐热肠毒素B亚单位(B subunit of heat-labile enterotoxin,LTB)和人参皂苷Rg1联合滴鼻免疫小鼠的佐剂效果并评估其生物安全性,本研究分别将生理盐水,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PRRSV)灭活疫苗,PRRSV灭活疫苗混合LTB或Rg1或LTB-Rg1滴鼻免疫小鼠,共免疫3次。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检测小鼠血清和支气管肺泡黏液中的免疫球蛋白M(immunoglobulin M,IgM)、免疫球蛋白G(IgG)和免疫球蛋白A(IgA)抗体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小鼠脾脏和肺脏中细胞因子mRNA转录水平;定期监测小鼠的体质量变化和血清生化指标。结果显示:与单独PRRSV疫苗组相比,LTB-Rg1/PRRSV组能够在血清和呼吸道黏膜表面迅速产生高水平的IgM、IgG和IgA抗体,并有效延长抗体的作用时间;显著上调Th1、Th2型细胞因子的转录水平;对小鼠的体质量增长和肝肾功能均无明显影响。综上所述,LTB-Rg1是一种比较安全且极具潜力的鼻黏膜免疫佐剂,值得深入研究。
    • 赵妍; 王月; 矫健; 王向东; 张罗
    • 摘要: 目的 探究2型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和IL-13对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 nasal polyps,CRSwNP)中鼻黏膜上皮细胞自噬的影响。方法 收集16例CRSwNP息肉组织(其中嗜酸细胞型和非嗜酸细胞型鼻息肉组织各8例)和8例对照黏膜组织。Western blot检测自噬标志蛋白——人微管相关蛋白1A/1B轻链3B(LC3B)的表达,免疫组化染色检测LC3B的表达和分布,免疫荧光染色实验检测LC3B的点状分布。结果 与对照黏膜组织相比,LC3BⅡ的表达在CRSwNP的息肉组织中增加,并且LC3B在嗜酸细胞型鼻息肉上皮层分布最多。IL-4和IL-13可诱导鼻黏膜上皮细胞中LC3BⅡ的表达和促进LC3B的点状分布。结论 与对照黏膜和非嗜酸细胞型鼻息肉组织相比,嗜酸细胞型鼻息肉组织上皮细胞中自噬体数量显著增加。IL-4和IL-13可有效诱导鼻黏膜上皮细胞自噬体增加。本研究为寻找以自噬为靶点的CRSwNP治疗新方法提供理论依据。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