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慢性鼻-鼻窦炎

慢性鼻-鼻窦炎

慢性鼻-鼻窦炎的相关文献在2005年到2022年内共计1243篇,主要集中在耳鼻咽喉科学、临床医学、中国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97篇、会议论文40篇、专利文献25055篇;相关期刊354种,包括基层医学论坛、现代诊断与治疗、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等; 相关会议17种,包括第十五次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专业委员会年会、2015年全国鼻科年会暨第七届鼻部感染与变态反应疾病专题学术会议、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儿科教育研究会第五届高等教育高峰论坛暨2014年全国中医儿科教学与学术交流大会等;慢性鼻-鼻窦炎的相关文献由2481位作者贡献,包括张华、李辉、朱天民等。

慢性鼻-鼻窦炎—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97 占比:4.55%

会议论文>

论文:40 占比:0.15%

专利文献>

论文:25055 占比:95.30%

总计:26292篇

慢性鼻-鼻窦炎—发文趋势图

慢性鼻-鼻窦炎

-研究学者

  • 张华
  • 李辉
  • 朱天民
  • 张伟
  • 付译节
  • 季艳
  • 尤慧华
  • 廖志苏
  • 李玲珑
  • 江燕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戴晗青; 马灵草; 陈海芳; 董婷; 台勇
    • 摘要: 目的研究清鼻汤结合规范化延续性干预对鼻内镜术后慢性鼻-鼻窦炎患者炎症反应及术后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以随机数字表法将郑州大学附属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慢性鼻-鼻窦炎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时间为2018年7月—2020年9月。2组患者均进行鼻内镜术治疗,对照组患者术后进行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清鼻汤,2组均持续治疗8周。患者均进行规范化延续性干预,并于出院后随访3个月。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及术后3个月慢性鼻-鼻窦炎复发率,治疗前后炎症反应与术后恢复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3.02%,高于对照组的62.79%;术后3个月慢性鼻-鼻窦炎复发率为2.33%,低于对照组的34.88%;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IL-4、IL-5、TNF-α水平均明显降低,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临床症状消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清鼻汤结合规范化延续性干预在缩短慢性鼻-鼻窦炎患者临床症状消退时间的同时,还可改善其炎症反应程度,降低复发概率,且疗效更佳。
    • 李俊娟; 韩金歌
    • 摘要: 目的:探究慢性鼻-鼻窦炎患者功能性内镜鼻窦手术(Functional endoscopic sinus surgery,FESS)治疗无效的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至2019年12月登封三康医院收治的164例接受FESS治疗的慢性鼻-鼻窦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设计基线资料调查表,并根据患者病例及随访资料进行填写,经单因素与多因素检验分析患者FESS治疗无效的影响因素。结果:FESS术后12个月,164例慢性鼻-鼻窦炎患者中治疗无效43例,无效率26.22%;无效组中伴有鼻息肉、伴应变性鼻炎及术后没有坚持综合治疗占比高于有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1,P<0.05)。结论:慢性鼻-鼻窦炎患者FESS治疗无效的影响因素可能是伴有鼻息肉、伴应变性鼻炎及术后没有坚持综合治疗。
    • 陈霞; 张飞; 舒俊华
    • 摘要: 目的:探讨皮下特应性免疫治疗儿童慢性变态反应性鼻-鼻窦炎的长期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于我院过敏门诊确诊的慢性鼻-鼻窦炎且皮肤点刺试验螨阳性(++及以上)患儿60例,年龄5~14岁,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治疗如局部糖皮质激素、抗过敏药物、必要的抗菌药物及鼻腔冲洗等;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标准化螨变应原制剂进行皮下免疫治疗。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Lund-Kennedy鼻内镜评分于治疗前及治疗1年、2年和3年时对两组患儿进行评估。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前VAS评分及Lund-Kennedy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治疗1年、2年和3年的VAS评分及Lund-Kennedy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1年、2年和3年VAS评分及Lund-Kennedy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1),且均低于同时期的对照组(P<0.01)。结论:皮下特异性免疫治疗可减轻鼻腔局部的炎症反应,阻止儿童变态反应性慢性鼻-鼻窦炎复发,改善预后,长期疗效稳定,是值得推荐的治疗方法。
    • 朱思瑞
    • 摘要: 目的:探讨桉柠蒎肠溶软胶囊联合糠酸莫米松鼻喷剂治疗慢性鼻—鼻窦炎伴分泌性中耳炎的效果及对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免疫球蛋白E(IgE)、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慢性鼻—鼻窦炎伴分泌性中耳炎患者70例作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两组均采用糠酸莫米松鼻喷剂喷鼻治疗,观察组加服桉柠蒎肠溶软胶囊。观察两组疗效,鼻腔分泌物、耳分泌物的ECP、IgE、ICAM-1水平以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慢性鼻—鼻窦炎治疗总有效率为94.29%,高于对照组的77.14%(P0.05)。结论:桉柠蒎肠溶软胶囊联合糠酸莫米松鼻喷剂治疗慢性鼻—鼻窦炎伴分泌性中耳炎能提高疗效,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耳鼻腔内的ECP、IgE、ICAM-1表达有关。
    • 王雪莹
    • 摘要: 目的:评估慢性鼻-鼻窦炎(CRS)手术患者应用行为训练干预联合舒适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01~2020-12于我院接受CRS手术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9例和试验组51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患者使用行为训练联合舒适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和干预2周后心理健康状况[症状自评量表(SCL-90)]、自我护理能力[自我护理能力量表(ESCA)]、生活质量[鼻腔鼻窦结局测量20条(SNOT-20)]。结果:干预2周后,两组患者SCL-90、SNOT-20评分均明显较干预前降低,且试验组显著低于同一时间对照组(P<0.05);ESCA评分显著高于干预前,且试验组显著高于同一时间对照组(P<0.05)。结论:行为训练干预联合舒适护理干预CRS患者可明显改善其心理健康状况,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
    • 莫康杰
    • 摘要: 目的:探究慢性鼻-鼻窦炎采用八珍汤加减结合鼻内镜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以2020年1月—2021年1月慢性鼻-鼻窦炎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鼻内镜手术治疗,实验组采用八珍汤加减结合鼻内镜手术治疗,对两组治疗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后鼻腔症状、面部胀痛、嗅觉、鼻塞等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慢性鼻-鼻窦炎接受八珍汤加减结合鼻内镜手术治疗,可提高治疗效果,促进疾病症状的改善,且可控制并发症。
    • 白洁; 康朋朋; 王志平; 崔子锋; 许尧生
    • 摘要: 目的探讨中老年慢性鼻-鼻窦炎(CRS)伴鼻息肉与咽喉反流的相关性及对中老年CRS伴鼻息肉患者实施鼻内镜手术结合质子泵抑制剂诊断性实验的疗效。方法选取116例中老年CRS鼻息肉患者,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没有采用质子泵抑制剂干预)和研究组(采用质子泵抑制剂干预)各58例。对比两组治疗结局,术后3个月不良情况发生率、咽喉反流的情况胃蛋白酶表达水平检测、反流症状指数(RSI)量表测评、反流检查计分量表(RFS)测评、鼻窦CT综合评分(参照Lund-MacKay)检查:,评估研究对象咽喉反流的情况及其与中老年CRS伴鼻息肉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RSI、RFS评分均显著比治疗前及对照组低(P0.05);治疗后研究组胃蛋白酶表达率与治疗前及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可知,中老年CRS伴鼻息肉患者胃蛋白酶表达强度与鼻窦CT综合评分正相关(r=0.331,P=0.025),与各种炎性细胞不相关。结论中老年CRS伴鼻息肉患者发病原因与咽喉反流有极大的关系,对该病患者实施鼻内镜手术结合质子泵抑制剂诊断性实验治疗,患者病情得到改善。
    • 王健; 张建钢; 黄鑫
    • 摘要: 目的探讨鼻内镜手术围术期抗血小板药物合理处置方案。方法选取鼻内镜手术并有长期(1年以上)规律抗血小板药物服用史的慢性鼻-鼻窦炎伴或不伴鼻息肉患者。根据慢性鼻-鼻窦炎伴或不伴鼻息肉患者Lund-Mackay(LM)评分分类,1类(LM评分≤12分)共14例,随机分为A1组和B1组,各7例;2类(LM评分>12分)共26例,随机分为A2组和B2组,各13例。A1组和A2组鼻内镜手术围术期继续按原方案服用抗血小板药物;B1组和B2组鼻内镜手术术前7 d停用抗血小板药物,术后3 d恢复原方案继续使用。比较手术时间、术中术野出血评分、术后24 h鼻腔渗血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术后7 d再出血情况及术后7 d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情况,探讨处置抗血小板药物的合理方法。结果A2组手术时间长于B2组,术中术野出血评分高于B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有长期(大于1年)抗血小板药物服用史,LM评分>12分的慢性鼻-鼻窦炎伴或不伴鼻息肉患者,建议围术期按照鼻内镜手术术前7 d停用抗血小板药物,术后3 d恢复原方法继续使用方案处置抗血小板药物,这对鼻内镜手术操作影响较小,利于手术施行。LM评分≤12分的慢性鼻-鼻窦炎伴或不伴鼻息肉患者围术期可不间断应用抗血小板药物,对鼻内镜手术无影响。
    • 许丽瑶; 安金; 付冬琴
    • 摘要: 目的探讨慢性鼻-鼻窦炎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与中性粒细胞在不同病理分型中的比率差异。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7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72例慢性鼻-鼻窦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变应原阳性皮肤测试及病理检查,根据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含量分为中性粒细胞型组(n=25)和嗜酸性粒细胞型组(n=47),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各指标与细胞水平、具体组织病理分型情况。结果两组性别、年龄、病程、主要症状和体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嗜酸性粒细胞型组嗜酸性粒细胞水平高于中性粒细胞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具体组织病理分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慢性鼻-鼻窦炎患者的外周血内嗜酸性粒细胞占比会影响局部组织嗜酸性粒细胞的浸润程度,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与局部组织的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度具有相关性。
    • 贾忠涛
    • 摘要: 目的分析慢性鼻-鼻窦炎(CRS)疾病特点,评价鼻内镜低温等离子下鼻甲射频消融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80例CRS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鼻内镜鼻窦手术+下鼻甲部分切除术,观察组患者采取鼻内镜鼻窦手术+低温等离子下鼻甲射频消融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效果以及手术前后鼻腔黏液纤毛清除能力指标[鼻黏液纤毛清除率(MTR)、黏液纤毛清除速率(MCT)、糖精清除时间(SCT)]、嗅觉功能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MTR、MCT、SCT、嗅觉功能评分均较本组手术前改善,且观察组患者改善程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镜低温等离子下鼻甲射频消融术治疗CRS效果理想,能够促进患者鼻腔黏液纤毛清除能力、嗅觉功能改善。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