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高应变率

高应变率

高应变率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2年内共计365篇,主要集中在力学、金属学与金属工艺、一般工业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60篇、会议论文59篇、专利文献341445篇;相关期刊124种,包括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中国学术期刊文摘、材料工程等; 相关会议34种,包括第五届数控机床与自动化技术专家论坛、第十届全国爆炸力学学术会议、第九届全国爆炸力学学术会议等;高应变率的相关文献由872位作者贡献,包括王礼立、郭伟国、卢芳云等。

高应变率—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60 占比:0.08%

会议论文>

论文:59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341445 占比:99.91%

总计:341764篇

高应变率—发文趋势图

高应变率

-研究学者

  • 王礼立
  • 郭伟国
  • 卢芳云
  • 李玉龙
  • 胡时胜
  • 王富耻
  • 汤铁钢
  • 索涛
  • 鞠玉涛
  • 刘仓理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延泽; 秦健; 孟祥尧; 刘元凯; 文彦博; 黄瑞源
    • 摘要: 采用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系统和高温设备对ZL101A铝合金进行了常温和高温下的动态压缩实验,得到了应变率范围为2900~6100 s^(−1)、温度范围为20~600°C的动态压缩应力-应变曲线。实验结果表明:ZL101A铝合金具有应变率硬化效应,并且随着温度的升高,应变率硬化效应减弱;ZL101A铝合金在不同应变率下均存在明显的温度软化效应,且随着温度的升高,塑性变形引起的绝热温升使热软化作用增强。为了得到应变率和温度对材料流变应力的影响,将应变率效应和温度效应进行解耦,得到一种适用于ZL101A铝合金材料的动态本构模型。对比模型预测结果与实验数据发现,建立的本构模型可以很好地描述ZL101A铝合金的流变应力特征。
    • 王凡; 郭伟国; 吴倩; 高猛
    • 摘要: 为校准高应变率下高温应变计在高温环境下的灵敏度系数,使用具有快速高温同步组装功能的高温、高应变率耦合的分离式Hopkinson杆装置对其灵敏度系数进行标定。将待校准的高温应变计粘贴在标准试样表面,并与试样处在相同温度与受力环境。对试样同步施加高温与高应变率加载,对比分离式Hopkinson杆上标准应变计信号与试样上高温应变计的输出信号,得到高温应变计的灵敏度系数。结果表明:采用新方法可以实现环境温度在293~1 473 K的范围,应变率在10^(3) s^(-1)量级的灵敏度标定;应力波弥散和衰减引起的校准灵敏度系数误差只与入射波幅值的积分呈线性关系,相对误差仅为2.39%;试样不均匀塑性变形导致的误差不超过1.6%;校准结果的合成不确定度为1.517%。新方法可以对高温应变计进行高温、高应变率环境下灵敏度系数的校准。
    • 陈睿; 温仕成; 王旭; 彭锐涛; 胡聪芳
    • 摘要: 为研究高温与高应变率对7150⁃T6铝合金动态力学性能的影响,利用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装置进行动态冲击试验,并对冲击后试样进行了SEM显微组织分析。结果表明:7150⁃T6铝合金在常温、高应变率下呈现局部热软化现象和较弱的应变率敏感性。材料的流动应力随着温度的升高而不断减小,尤其当温度高于200°C时,流动应力显著降低。在高应变率冲击下,应变率增大使绝热剪切带的形成更加明显,而高温下未发生明显绝热剪切现象。通过最小二乘法拟合出的Johnson⁃Cook本构方程能够有效预测不同加载条件下的流动应力,其预测结果与试验结果基本吻合。本研究可为7150⁃T6铝合金在汽车等运载器结构的轻量化与安全性设计提供指导。
    • 孙旭峰; 姚鹏; 王庆伟; 包晓宇; 黄传真
    • 摘要: 目的研究碘化铯(CsI)晶体(110)晶面的力学性能和以及车削参数对超精密车削表面粗糙度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纳米压痕和霍普金森压杆(SHPB)试验,获得并分析CsI晶体(110)晶面在准静态下和高应变率下的力学性能。采用单点金刚石车削(SPDT)的方法在不同的方向和车削参数对晶体进行超精密加工,并使用白光干涉仪、测力仪和红外热像仪分别测量超精密车削过程中已加工表面的粗糙度Ra、切削力和切削温度。结果CsI晶体在压痕过程中主要发生塑性变形,且无明显的脆性裂纹,其(110)晶面的维氏硬度约为100 MPa。当应变率从6000 s^(–1)提高8000 s^(–1)时,晶体的屈服强度提高了7 MPa。在试验中,沿着270°方向车削,可以获得Ra为20 nm以下的表面粗糙度。沿着该方向使用10°前角的金刚石车刀、转速为2000 r/min、进给速度为4μm/r、切削深度为2μm时,可以获得最好的表面质量,平均表面粗糙度Ra为8.53 nm,最大表面粗糙度Ra为11.02 nm。结论CsI晶体具有较强的塑性,且硬度低,高应变率下,材料的强度和硬度明显提高。通过提高转速即切削速度,增大超精密车削过程中的材料应变率,改善了软塑性材料的可加工性,使CsI晶体的表面粗糙度降低了80%。结合优选的车削方向、刀具前角、进给速度和切削深度等其他车削参数,获得了Ra在10 nm以下的光滑表面。
    • 赵文博; 邓丽梅; 赵大凯; 王潇; 刘殿书
    • 摘要: 实际工程中,岩石往往是在冲击荷载作用下发生拉伸破坏,与其在静态荷载作用下展现的力学性质会有明显区别,因此有必要对岩石的动态拉伸力学性能展开研究。首先使用SHPB装置对花岗岩试件进行不同冲击速度下的巴西劈裂试验,研究了高应变率下花岗岩的动态抗拉强度、破坏模式及应力波形曲线。同时基于HJC损伤模型利用LS-DYNA软件对动态劈裂试验进行了数值模拟,并与相近冲击速度下的室内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HJC模型对于动态劈裂试验的适用性。结果表明:随着冲击速度的增加,花岗岩动态抗拉强度逐渐增大并与应变率近似为线性相关,破坏裂纹由I型向Y型转变。波形曲线幅值均随应变率增大而增大,其中入、反射波形逐渐趋于矩形,透射波波形由“W”形向“V”形转变。数值模拟下曲线波形及幅值与试验结果近似,在较低和较高冲击速度下,动态抗拉强度差值小于10%。研究结果表明HJC模型对于花岗岩动态劈裂拉伸试验的模拟在较低和较高冲击速度下适用。研究结果可以为今后动态拉伸试验有限元分析的模型选择提供参考。
    • 陈浩; 何丽华; 何应明
    • 摘要: 受爆破开挖扰动影响,深部地下工程会处于“高地应力+动力扰动”的组合受力状态,了解此状态下的岩石力学性质和损伤规律对于地下工程施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以大红山铜矿某深部巷道为工程背景,对巷道内的大理岩试样开展了三维动静组合冲击试验,分析三维受力状态下大理岩的动态力学特性、能量分布特征以及损伤演化规律,结果表明:当轴压为14 MPa、围压为5 MPa、应变率为79.19~186.71 s^(-1)时,相对于单轴抗压强度,三维受力状态下的试样峰值应力可增大21.56%~135.42%;试样的能量吸收比与入射能呈线性相关,当能量吸收比为2.49 J/cm 3时,试样仅有少量裂纹贯通,未出现破碎;当能量吸收比为4.05 J/cm^(3)时,试样完全破碎;试样的损伤变量随应变呈指数增大,当超过峰值应变后,损伤变量快速增大。
    • 袁康博; 姚小虎; 王瑞丰; 莫泳晖
    • 摘要: 金属材料在冲击、爆炸等高应变率加载下的塑性流动行为具有不同于静载下的率-温耦合性和微观机制。航空航天、航海、能源开采、核工业、公共安全、灾害防治等方面的金属结构设计与性能评估需要进行大量的动载实验和数值模拟,建立准确的材料动态本构模型是结构数值模拟可靠性的基础和关键。本文中,总结了金属材料的率-温耦合变形行为及内在机理,回顾了金属动态本构关系研究的起源与发展脉络,分别针对唯象模型、具有物理基础的模型和人工神经网络模型进行了详细介绍和横向比较。唯象模型和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分别因易应用和高预测精度而受到青睐,基于物理概念的宏观连续介质模型可以描述体现内部演化的真实物理量,从而涵盖更大的应变范围,更好地反映应变率、温度和应变的影响机制。
    • 陈逊; 黄宇峰; 张磊; 陈柏杉; 刘文胜; 马运柱
    • 摘要: 采用激光冲击加载技术对粉末冶金烧结态钨和熔炼态钨进行超高应变率下的动态加载,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冲击后的多晶钨进行损伤特征和微观组织表征,研究孔洞对冲击载荷下多晶钨的断裂失效行为和动态再结晶机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超高应变率下多晶钨的断裂失效模式仍以沿晶断裂为主,晶界孔洞和晶内孔洞均为动态加载下材料失效的起源。孔洞对冲击波的反射造成了在孔洞周围应力持续集中,位错大量形成并互相缠结,使得形变储存能迅速增加。在较高的冲击压强下,烧结态钨通过晶界弓出机制发生动态再结晶形核,冲击后存在大量的等轴状再结晶组织,并且由于冲击波随着深度的增加而衰减,再结晶程度随深度增加逐渐降低。
    • 冯利民; 苏国胜; 刘义; 张红霞
    • 摘要: 通过MTS万能试验机和改进的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SHPB)装置对纯铁DT8试样进行剪切试验。其应变率范围为3.30×10^(-3)~2.50×10^(5)s^(-1)。利用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镜(SEM)分析了变形区的金相组织和断口形貌。结果表明,应变率对纯铁的塑性变形和断裂行为有较大影响。在等温变形/断裂(ε·1.74×10^(5)s^(-1))阶段,断裂应变开始减小,发生较小的塑性应变便不久后在剪切面出现裂纹。断裂面出现了多层椭圆形韧窝的准解理断裂。
    • 毛继泽; 曲嘉; 夏培秀
    • 摘要: 高应变率下材料的动态力学性能一般采用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进行实验测量,但由于该类设备的操作危险性大,测试参数设置互相影响,实验经验对测试结果影响较大,学生学习和操作困难.该文所开发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可通过设置不同的测试参数,得到不同的实验结果和测试精度,甚至是失败的测试,从而帮助学生掌握和分析测量参数设置的规律,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