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颗粒组成

颗粒组成

颗粒组成的相关文献在1983年到2022年内共计362篇,主要集中在农业基础科学、化学工业、建筑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83篇、会议论文23篇、专利文献129306篇;相关期刊206种,包括土壤学报、土壤、中国粉体工业等; 相关会议22种,包括第10届全国岩土力学数值分析与解析方法研讨会、全国城市公路学会第十七届学术年会、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农业水土工程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全国学术会议等;颗粒组成的相关文献由848位作者贡献,包括钟继洪、宋鹏、张苏等。

颗粒组成—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83 占比:0.22%

会议论文>

论文:23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129306 占比:99.76%

总计:129612篇

颗粒组成—发文趋势图

颗粒组成

-研究学者

  • 钟继洪
  • 宋鹏
  • 张苏
  • 李嘉
  • 杨中喜
  • 王琦
  • 赵顺增
  • 严冬春
  • 何丙辉
  • 俞康泰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卓凡; 杨海峰; 白艳; 杨芹; 高孝威; 李梓豪; 洪光宇; 张雷; 王晓江
    • 摘要: 本文以毛乌素沙地飞播杨柴林为研究对象,对4种平茬强度(预留盖度10%、20%、30%、40%)及未平茬杨柴林(对照)的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及粒径组成进行研究,了解平茬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为杨柴林分结构调控提供依据。结果显示:(1)预留盖度10%~30%平茬可提高0~20 cm土层土壤全氮含量,预留盖度20%较对照提高了137.50%;预留盖度30%土壤有机质含量较对照提高6.29%;4种预留盖度平茬处理样地土壤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杨柴林土壤养分表现出一定的表聚效应,主要集中在0~5 cm土层。(2)平茬提高了土壤黏粒和粉粒含量,降低了砂粒含量,对0~10 cm土层影响较大,预留盖度20%较对照0~20 cm土层黏粒和粉粒含量提高了205.68%和144.97%,砂粒含量降低了7.65%。(3)基于改善土壤理化性质考虑,建议飞播杨柴林在平茬抚育时选择20%~30%的预留盖度为宜。
    • 马星竹; 边道林; 郝小雨; 唐晓东; 周宝库
    • 摘要: 为了揭示耕作措施对东北玉米田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本研究进行了连续4年的田间定位试验,探明了深松(ST)、免耕(NT)以及传统耕作(CT)对东北玉米田土壤物理指标(土壤容重、土壤三相比、土壤结构指数以及颗粒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耕作相比,深松处理能够显著降低0~20 cm土层的土壤容重(P免耕>传统耕作。种植玉米后,深松耕作措施能够显著改善土壤结构,使土壤向理想型土壤转变,对于土壤培肥、提高土壤肥力以及保障粮食安全等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 刘军; 赵文月
    • 摘要: 土的标准吸湿含水率是判定土的膨胀性的重要依据之一。通过分析土的标准吸湿含水率与土的颗粒组成的关系,确立了土的标准吸湿含水率与黏粒含量(黏土矿物含量)呈良好的线性函数关系,为以黏粒含量为依据对标准吸湿含水率进行辅助判定奠定了基础,得出了标准吸湿含水率在数值上约为黏粒含量数值的1/10。同时,对土的不同颗粒粒径所对应的矿物成分进行分析,提供了用黏粒含量判定标准吸湿含水率的理论基础。通过与自由膨胀率、塑性指数对比,分析了用标准吸湿含水率来判定土膨胀性和用颗粒组成辅助判定标准吸湿含水率的的优越性。
    • 潘新欣
    • 摘要: 以河北省南水北调东线二期工程地质勘察项目中采集的151组试样的室内击实试验数据为依据,统计分析了击实试验指标(最优含水率、最大干密度)与液限、塑限、颗粒级配之间的相关关系,分析成果在缺少击实试验资料的情况下,对预测料场土料的最优含水率和最大干密度或间接评价填筑土堤压实质量具有一定指导作用。
    • 钟启明; 钱亚俊; 单熠博
    • 摘要: 崩滑堰塞湖是山区一种常见的地质灾害,溃决后可能造成下游人民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围绕崩滑堰塞湖的形成-孕灾-致灾过程,对其灾害链的形成机理和模拟方法进行了分析研究.以崩滑堰塞湖的形成过程和堰塞体的颗粒分布特征为切入点,建立了堰塞体稳定性快速评价方法,总结了堰塞体的冲蚀特性和溃决过程,提出了崩滑堰塞湖溃决过程数值模拟方法.该灾害链模拟方法基于崩滑堰塞湖的形成和溃决机理,综合考虑了堰塞体的形态特征、颗粒组成、材料冲蚀特性和堰塞湖的水动力条件,可对堰塞体的稳定性、堰塞湖的溃决洪水流量过程和溃口演化规律进行分析计算,是一种科学高效的模拟方法.选择21世纪我国3个典型的崩滑堰塞湖案例验证了灾害链模拟方法的合理性,可为风险评估提供参考.
    • 赵守强; 迟大群; 贾付诚; 邓亚鹏; 孙池涛
    • 摘要: 通过野外调查、室内试验、模型分析等方法研究了新疆石河子、新疆阿拉尔、内蒙临河、吉林白城、河北海兴及江苏盐城6个地区表层0~20 cm土壤颗粒分形维数、土壤质地、粒径组成及盐分含量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各地区土壤质地以壤土为主,土壤颗粒分形维数为2.59~2.78,且呈自南向北、自东向西递增趋势;土壤颗粒分形维数与黏粒(<0.002 mm)相对含量呈极显著幂指数关系(y=2.3232x0.0583,r2=0.9819,P<0.01).受海拔、气候条件等因素影响,不同地区土壤颗粒分形维数与沙粒(0.05~2 mm)和粉粒(0.002~0.05 mm)相对含量、平均质量半径、土壤盐分之间相关性不同,但总体拟合决定系数低于0.2.土壤分形维数主要与黏粒相对含量有关,同时受海拔、气候等因素共同影响.
    • 白玉锋; 孙静; 李秀军; 陈国双; 李晓宇; 鲁新蕊; 文波龙; 张继涛
    • 摘要: 为探究松嫩平原西部典型盐生景观土壤颗粒粒度组成及分形特征与土壤盐碱化之间的关系,采用体积分形维数模型计算了6种典型盐生景观土壤表层0—30 cm颗粒组成及分形维数,结合相关分析法分析了土壤分形维数与质地、盐碱特征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6种典型盐生景观中农田土壤分形维数值最小(2.35),碱蓬群落土壤最大(2.61),分形维数均值为2.48,分形维数随盐生景观土壤碱化程度增加而增大。(2)土壤质地越粗,砂粒含量越高,分形维数值越小;土壤质地越细,黏粒和粉粒含量越高,分形维数越大。(3)分形维数与盐分含量呈显著正相关(r=0.87,P<0.05),尤其与盐分组成中HCO_(3)^(-)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89,P<0.01),与养分中总磷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90,P<0.01)。(4)土壤颗粒组成中砂粒、粉粒和黏粒与盐分、HCO 3-及总磷含量也存在极显著相关性。不同盐生景观土壤分形维数与土壤颗粒组成和土壤盐分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因此可以用分形维数来反映土壤质地和指示土壤盐碱化特征。
    • 单熠博; 陈生水; 钟启明
    • 摘要: 准确、快速地对堰塞体的稳定性进行评价,对应急抢险具有至关重大的意义,而目前的堰塞体稳定性快速评价方法均无法定量考虑堰塞体的颗粒组成对其稳定性的影响.基于收集得到的国内外1 434个已溃与未溃堰塞体案例的基础资料,构建堰塞体案例数据库,在此基础上采用逻辑回归的方法,建立一套新的堰塞体稳定性快速评价方法,该方法可以综合考虑堰塞体的形态特征、颗粒组成及上游堰塞湖的水动力条件,并根据可获取的物质组成信息的多寡,选择27个拥有材料颗分曲线的已溃与未溃堰塞体案例建立了精细化评价方法,选择115个拥有材料组成描述的已溃与未溃堰塞体建立了简化评价方法.重新选取15个具有拥有材料颗分曲线的案例和67个具有材料组成描述的案例验证新的评价方法,并与国内外同类的评价方法进行对比,计算结果显示,新建立的精细化评价方法的绝对准确率、保守准确率与错判率分别为86.67%,93.33%和6.67%,简化评价方法的绝对准确率、保守准确率与错判率分别为88.06%,94.03%和5.97%.与国内外同类评价方法的对比验证了新的评价方法的可靠性与优越性.
    • 王东丽; 刘阳; 郭莹莹; 谢伟; 郭建军; 汤国水; 赵晓亮; 连昭; 于百和
    • 摘要: 种植苜蓿恢复模式在半干旱矿区植被恢复中占重要地位.为掌握其恢复过程中土壤颗粒分形的演变特征,选择恢复年限分别为2a、4a、6a和10 a(M2、M4、M6和M10)的苜蓿种植地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分层采样与室内测定,依据颗粒体积分形理论,研究了排土场苜蓿恢复过程中土壤颗粒分形的演变特征及与土壤特性的关系.结果 表明:研究区土壤各粒径含量以砂粒为主,粉粒次之,粘粒最少;随着苜蓿恢复过程,粘粒与粉粒含量整体表现为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且在M4阶段达到最佳,砂粒反之.土壤分形维数变化在2.09-2.57,在苜蓿恢复过程中先增大后减小,在M4阶段达到最大.土壤分形维数与粘粒、粉粒具有极显著正相关性(P<0.01),与砂粒具有极显著负相关性(P<0.01);土壤分形维数与电导率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与pH值和速效钾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与碱解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在半干旱矿区排土场采用苜蓿恢复模式,可用土壤分形维数表征土壤特性,应重视恢复年限的调控,适时进行适宜的利用与改造,确保矿区生态恢复的可持续性.
    • 耿宏斌
    • 摘要: 土的压实特性是水利工程中非常令人关注的特性之一.为研究细粒土压实特性与颗粒组成的相关性,结合2017年以来实施的8个水利工程勘察项目,在试验要求统一的前提下,收集了123组击实试验、颗粒分析试验数据,试验样品主要集中在安徽省内长江与淮河之间的200余公里范围内.对细粒土的最大干密度、最优含水率与黏粒、粉粒和砂粒数据之间的相关性开展了一元和二元线性回归分析.在剔除了黏粒含量>37%的7组数据后,得到了以黏粒、粉粒含量为自变量,以最大干密度、最优含水率为因变量的二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影响细粒土压实特性的主要因素是颗粒组成,但土中的水和气等因素也对压实特性产生一定影响;当细粒土黏粒含量在10%~37%时,最大干密度、最优含水率与颗粒组成有较好的相关性;目前工程中常用的击实试验和颗粒分析试验方法存在精度较差、人为因素影响大等缺陷.研究成果可为进一步明确细粒土压实特性提供参考.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