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镍磷合金

镍磷合金

镍磷合金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2年内共计781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工业、金属学与金属工艺、化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96篇、会议论文101篇、专利文献300798篇;相关期刊167种,包括机械工程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机械工程师等; 相关会议48种,包括第八届全国超临界流体技术学术及应用研讨会暨第一届海峡两岸超临界流体技术研讨会、2007年全国腐蚀研究与表面工程技术研讨会、2007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等;镍磷合金的相关文献由1538位作者贡献,包括吴玉程、张天顺、孙冬柏等。

镍磷合金—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96 占比:0.16%

会议论文>

论文:101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300798 占比:99.80%

总计:301395篇

镍磷合金—发文趋势图

镍磷合金

-研究学者

  • 吴玉程
  • 张天顺
  • 孙冬柏
  • 俞宏英
  • 邓宗钢
  • 魏纯金
  • 张晶秋
  • 刘定富
  • 孟惠民
  • 杨德钧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昕阳; 黄燕滨; 黄俊雄; 许诠; 曾佳佳; 张志刚
    • 摘要: 在45钢上制得石墨烯-镍磷化学复合镀层,工艺条件为:硫酸镍30 g/L,次磷酸钠25 g/L,乙酸钠15 g/L,柠檬酸钠15 g/L,乳酸25 mg/L,醋酸铅15 mg/L,石墨烯0、50、100、150、200或250 mg/L,石墨烯与聚乙烯吡咯烷酮(PVP)的质量比2∶1,pH 4.6,温度85°C,超声波功率350 W,时间2 h。利用改装的UMT-3型多用途摩擦磨损试验机在3.5%NaCl溶液中进行磨蚀实验,研究复合镀层在磨蚀过程中的开路电位变化及摩擦学性能,然后对其腐蚀磨损交互作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镀液中石墨烯添加量的增加,石墨烯-镍磷复合镀层的摩擦因数先减小后增大,石墨烯添加量为100 mg/L时制得的复合镀层耐磨蚀性能最优。在磨蚀过程中,纯磨损以及磨损与腐蚀的交互作用是导致镀层质量损失的主要原因,两者共占到镀层总质量损失的99%左右。腐蚀对磨损的促进作用非常大,占到两者交互作用的93%以上。
    • 李岳; 坚增运; 田梅娟
    • 摘要: 为了研究酸性化学镀液中主盐硫酸镍、还原剂次亚磷酸钠浓度及pH值对化学镀镍-磷镀层热膨胀系数的影响,在增材制造SiCp/Al合金表面上化学镀镍并进行200°C退火处理,通过XRD物相分析及热机械分析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200°C退火后,硫酸镍质量浓度为25~35 g·L^(-1)区间内,镀层的热膨胀系数随硫酸镍质量浓度的增大而增大,但增加幅度不明显;在次亚磷酸钠质量浓度为20~40 g·L^(-1)区间内,镀层的热膨胀系数随次亚磷酸钠质量浓度的增高而降低;在pH为4.3~4.9时镀层热膨胀系数随着pH的增高而增高。
    • 周研; 罗志峰; 秦叔玉
    • 摘要: 为了提升景观钢结构的耐腐蚀性能,对Q345钢进行了化学镀镍处理,对比了Ni–P合金镀层和镀液中添加不同体积分数的PTFE乳液后得到的Ni–P–PTFE复合镀层的物相组成、元素成分、显微形貌和电化学腐蚀行为。结果表明,Ni–P合金镀层和Ni–P–PTFE复合镀层都主要为非晶态结构,当PTFE乳液的添加量达到5 mL/L及以上时,Ni–P–PTFE复合镀层中会出现一定量的晶态Fe_(3)C和P_(4)S_(3)。相较于Ni–P合金镀层,Ni–P–PTFE复合镀层的腐蚀电位发生正移,腐蚀电流密度减小,阻抗增大,表明Ni–P–PTFE复合镀层的耐腐蚀性能优于Ni–P合金镀层。PTFE乳液添加量为0.2 mL/L时所得Ni–P–PTFE复合镀层的耐蚀性最好,这主要与此时镀层表面较为平整、致密性较好有关。
    • 郭文恺; 郑晓华; 黄寅迪; 杨芳儿; 郑晋翔
    • 摘要: 在化学镀镍过程中共沉积纳米二硫化钨(WS2)和六方氮化硼(h-BN)颗粒,制备了Ni-P-BN(h)-WS2复合镀层,并在400°C保护气氛中热处理1 h。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摩擦磨损试验机等对镀层的成分、微观结构及摩擦学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随着镀液中WS2用量的增加,镀态镀层中WS2的含量几乎线性上升,BN的含量则先增大而后逐渐减小,表面胞状结构有变粗趋势,镀态镀层的显微硬度由620 HV降至480 HV,与Si_(3)N_(4)陶瓷球之间的摩擦因数由2.27降至1.92,耐磨性呈现先降后升的趋势。400°C热处理后,镀层发生晶化而析出Ni和Ni_(3)P结晶相。随着镀液中WS2含量的增加,镀层的显微硬度由868 HV降至687 HV,与陶瓷球的摩擦因数从1.90降至1.18,耐磨性与镀态相比显著提高。镀液中WS2含量为2.5 g/L的复合镀层热处理后拥有低的摩擦因数和磨损率,综合摩擦学性能好。
    • 杨芳儿; 兰翔刘斌; 沈淑康; 黄寅迪; 郑晓华
    • 摘要: Ni-P-TiN化学复合镀层具有比Ni-P镀层更高的硬度和耐磨性,但其表面粗糙度大,与对偶件之间的摩擦因数高,应用潜力受到限制。通过在化学镀液中添加不同用量的纳米WS_(2)颗粒和固定用量的TiN颗粒,在低碳钢表面制备Ni-P-TiN-WS_(2)复合镀层。采用X射线能谱仪(ED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衍射仪(XRD)对镀层的化学成分(质量分数)、表面形貌及微观结构进行表征,并利用球盘式摩擦磨损试验机测试复合镀层的摩擦磨损性能。结果表明:纳米WS_(2)颗粒与纳米TiN颗粒的共沉积可使镀层表面更加致密、平整。随着镀液中纳米WS_(2)用量的增加,复合镀层的硬度先减小后增大,与氮化硅陶瓷球的摩擦因数则先升后降,磨损率显著下降,耐磨性增强。镀液中纳米WS_(2)粉末的用量为2.5 g/L时复合镀层的摩擦学性能最佳。纳米WS_(2)颗粒的加入及用量优化可显著改善复合镀层的综合性能,可为发展高耐磨低摩擦因数的先进涂层提供借鉴。
    • 李凡; 吕逍; 辛林沅; 祝明明; 张亚楠; 陈皓; 李思成; 王永亮
    • 摘要: 通过调整化学镀工艺,在纯铝基体上制备不同金刚石含量的镍-磷-金刚石(Ni-P-D)复合镀层,研究Ni-P-D复合镀层中金刚石的含量对镀层组织结构、形貌、硬度和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并根据镀层的摩擦磨损行为,分析Ni-P-D复合镀层耐磨性提高的原因,优化Ni-P-D复合镀层的制备方法。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聚乙二醇和硅酸钠分别作为分散剂和表面活性剂,并在镀液中添加0.2g/L的金刚石时,镀层上的金刚石分布较为均匀,得到的Ni-P-D镀层硬度值可达到769.52HV。在摩擦磨损实验中,优化工艺下获得的Ni-P-D镀层具有最低的摩擦系数(0.01)、磨损量(0.015g)和磨痕深度(4μm),因此具有较好的耐磨性。
    • 崔琳琳; 王贺; 崔家宁; 张春霞; 战充波; 孙海静; 周欣; 孙杰
    • 摘要: 以氯化胆碱-尿素(ChCl-Urea)低共熔溶剂为基础液,电沉积制备Ni-P合金镀层。采用循环伏安和计时电流技术对Ni-P合金镀层的电沉积机理进行研究,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EDS)和X射线衍射(XRD)对镀层的微观形貌、元素组成和物相组成进行表征,利用动电位极化曲线对镀层的耐腐蚀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Ni-P合金镀层在ChCl-Urea-NiCl_(2)-NaH_(2)PO_(2)低共熔溶剂中的电沉积过程是受扩散步骤控制的不可逆过程,且成核机理为三维连续成核,该体系下可制得光亮、平滑、致密的镀层。
    • 杨芳儿; 蔡晨镔; 黄寅迪; 郑晓华
    • 摘要: 目的通过化学镀共沉积技术在Ni-P-WS_(2)镀层中引入六方氮化硼(h-BN)纳米粉末,以进一步提升其硬度和耐磨性,改善其摩擦学性能。方法将六方氮化硼(h-BN)纳米粉末与二硫化钨(WS_(2))纳米粉末共沉积制备Ni-P-WS_(2)-BN复合镀层,并对其进行400°C×1 h的惰性气氛热处理。采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摩擦磨损试验机等对镀层的化学成分、组织结构及摩擦学性能进行表征,考察h-BN用量及热处理对复合镀层的影响。结果随着镀液中h-BN用量的增加,镀层中h-BN含量持续上升,镀层的表面粗糙程度先升高、后降低,胞块结构有致密化倾向,硬度由321HV_(0.1)上升至522HV_(0.1),磨损率从1.82×10^(-13)m^(3)/(N·m)降至0.95×10^(-13)m^(3)/(N·m),平均摩擦因数介于1.61~2.00,且呈先降后升的趋势(h-BN用量为3.0 g/L时达到最小值)。经热处理后,镀层硬度可达457~822HV_(0.1),磨损率从1.24×10^(-13)m^(3)/(N·m)降至0.31×10^(-13)m^(3)/(N·m),平均摩擦因数降至0.93~1.29。复合镀层的磨损以磨粒磨损机制为主。结论h-BN粉末的共沉积和400°C退火处理可显著提高复合镀层的硬度和耐磨性,大幅度降低摩擦因数和磨损率,改善复合镀层的综合性能。
    • 余沛坰; 刘中华; 邓喆; 蓝吉兵; 隋永枫; 何成
    • 摘要: 在导叶轴用钢12Cr12Mo表面化学镀制备Ni-P合金镀层,研究了镀后热处理温度对Ni-P合金镀层组织结构、显微硬度和耐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Ni-P合金镀层与基体紧密结合,无裂纹、孔隙等缺陷。在400°C下热处理1h后,Ni-P合金镀层由非晶态结构转变为以NiP稳定相为主的晶体结构,显微硬度高达916 HV,耐磨性良好。
    • 黄嘉乐; 陈德馨; 王启伟; 王文宇; 张保国; 朱胜; 李卫
    • 摘要: 从替代电镀铬的绿色表面处理技术出发,通过复合电沉积技术在活塞表面制备Ni-P-SiC复合镀层.电沉积前,对纳米SiC颗粒进行酸洗改性.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分析(EDS)和显微硬度计研究了阴极电流密度对复合镀层性能的影响,采用往复式摩擦磨损试验测试其耐磨性,并用三维轮廓仪对其磨损率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碳化硅颗粒经过酸洗改性后,其分散性得到了改善,团聚现象明显减少;当阴极电流密度为7 A/dm2时,Ni-P-SiC复合镀层的显微硬度高达599.02 HV,摩擦因数和磨损率均比基体降低38%左右.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