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过敏性皮疹

过敏性皮疹

过敏性皮疹的相关文献在1984年到2020年内共计195篇,主要集中在皮肤病学与性病学、药学、预防医学、卫生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89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438942篇;相关期刊140种,包括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浙江预防医学、热带病与寄生虫学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第九届全军保健医学学术研讨会、2005年全国内科危重病医学(桂林)学术交流会、全国中医药心脑病中药用药临床评价研讨会等;过敏性皮疹的相关文献由350位作者贡献,包括刘瑜、梁发波、石志刚等。

过敏性皮疹—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89 占比:0.04%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438942 占比:99.96%

总计:439134篇

过敏性皮疹—发文趋势图

过敏性皮疹

-研究学者

  • 刘瑜
  • 梁发波
  • 石志刚
  • 丁国华
  • 丁治英
  • 于桂云
  • 孙红云
  • 朱琴
  • 李东军
  • 李秀华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冯焱焱
    • 摘要: 目的 分析报告接种成人乙型肝炎(乙肝)疫苗致过敏性皮疹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接种成人乙肝疫苗致过敏性皮疹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其治疗及预后.结果 1例患者经口服氯雷他定片(息斯敏)、地塞米松抗过敏治疗6 d后皮疹全部消退,并痊愈.结论 接种疫苗后出现过敏性皮疹是因患者黏膜通透性异常、黏膜表面缺乏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IgA),因而伴有免疫球蛋白E(IgE)抗体过敏增长所致,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而发生过敏性皮疹.接种成人乙肝疫苗致过敏性皮疹属极罕见不良反应.一般出现在接种后10 d左右,可采用类固醇类药物进行治疗,预后良好.
    • 石浩强
    • 摘要: 云南白药,大家耳熟能详,生活中也常常可见,如云南白药牙膏、云南白药气雾剂、云南白药膏等,在百姓心中其口碑亦不错。然而,云南白药也不是"万灵药",其使用也存在一定风险。分析发现,其不良反应发生的主要原因为患者用药剂量过大、用药时间过长或人体对该药的某些成分敏感所导致。统计表明,在云南白药的不良反应或事件中,约有16%的患者出现了过敏性皮疹,另有过敏性休克案例的报道,且外用或内服均有。
    • 蔡皓东
    • 摘要: 张青霞是北京宣武医院的一名药师。药师是干什么的?许多老百姓以为药师就是在药房发药的。其实不然!药师和医生一样是为老百姓看病的。今天我就讲一个张青霞为病人看病的故事。一位71岁老人因严重心功能衰竭和皮疹住进了宣武医院的ICU病房。老人全身有许多疾病,近几个月又出现了全身皮疹,瘙痒严重,影响睡眠。雪上加霜,老人的病越来越重,最终发展成心衰。住进ICU病房后,尽管老人的心衰有所控制,但皮疹愈见严重,遍布全身,老人痛苦万分。ICU医生请来皮科专家会诊,诊断为过敏性皮疹,但过敏的原因始终不清。
    • 王豪
    • 摘要: 过敏性紫癜是一种主要累及毛细血管的变态反应性疾病,临床特点除皮肤紫癜外,常有过敏性皮疹、关节肿痛、腹痛、便血和血尿等。感染、药物、食物等均可成为本病的相关因素。起病多较急,多见于6岁以上的儿童与青年。本病属中医“血证”范畴。
    • 文静
    • 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复方甘草酸单铵S治疗小儿过敏性皮疹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病例对照分析.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12月于我院诊治的过敏性皮疹患儿40例为试验组,均给予盐酸左西替利嗪联合复方甘草酸单铵S.同期患儿40例为对照组,均单纯给予盐酸左西替利嗪.比较两组患儿症状消退时间及临床疗效,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IgE水平,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血清补体C3、C4水平,并进行组间和组内比较.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7.5%(39/40),临床症状消退时间为(2.8±0.8)d;而对照组则分别为77.5%(31/40)、(4.6±1.1)d.试验组总有效率和临床症状消退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补体水平上升(P<0.05),IgE水平下降(P<0.05);但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甘草酸单铵S有助于调节机体免疫反应,提高过敏性皮疹的临床疗效.
    • 俞梅华; 罗小躈
    • 摘要: 目的:分析2010—2014年湖州市预防接种后过敏性皮疹的发生特征,为规范疫苗接种后过敏性皮疹报告和诊断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湖州市2010—2014年“国家疑似预防接种反应信息管理系统”中诊断为过敏性皮疹的个案资料及数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2010—2014年湖州市共报告过敏性皮疹97例,报告发生率为2.11/10万剂;年均报告发生率安吉县最高且高于全市平均水平,长兴县最低且低于全市平均水平;第三季度报告数占42.26%,男女性别比为1.06∶1;<1岁儿童占60.82%;发生于接种第一剂占85.57%;过敏性皮疹发生在接种当天的占58.76%;报告发生率居前3位的疫苗是百白破IPV 和 Hib 五联疫苗(28.60/10万剂)、麻风疫苗(26.41/10万剂)和麻腮疫苗(21.98/10万剂)。结论需加强过敏性皮疹的鉴别诊断和调整诊断分类,并对部分报告发生率较高的疫苗做进一步分析研究。
    • 冯荣光; 窦蕊; 王红云; 陈华; 张亚京; 张玉玲
    • 摘要: Objective:This topic through the detection of different delivery methods of neonatal cord blood Natural killer cells content, to explore the correlation with the baby’s early occurrence of allergic skin rash,to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infantile eczema. Methods:99 cases of pregnant women in our hospital from March 2013 to March 2014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cesarean section and natural delivery group. NK cells were detected by flow cytometry. And in June after the birth of a telephone follow-up,to understand the occurrence of allergic skin rash. Results:(1)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age of the two groups of maternal age,fetal sex and age between the groups ( P>0 . 05 );( 2 ) The level of umbilical cord blood NK cells in cesarean section was lower than that in natural labor group(P0.05);(2)剖宫产组新生儿脐血NK细胞水平低于自然分娩组(P<0.01);(3)生后6mo时剖宫产组新生儿发生过敏性皮疹例数多于自然分娩组(P<0.05)。结论:(1)剖宫产组新生儿脐血NK细胞水平较自然分娩组低,提示脐血中NK细胞减少可能影响到其免疫功能的完善;(2)剖宫产组新生儿生后6mo时过敏性皮疹的发生率较自然分娩组明显增高,说明剖宫产新生儿更容易发生过敏性皮疹;(3)脐血NK细胞水平可能与新生儿与婴儿早期过敏性皮疹的发生有关;(4)新生儿非特异性免疫受可能也受分娩方式的影响。
    • 赵文霞
    • 摘要: 过敏性皮疹也叫药物变态反应,是因用药引起的过敏反应.过敏反应是一类不正常的免疫反应. 正常的免疫反应导致对致病原的抵抗. 我们常说的增强免疫力,指的就是提高身体对致病微生物和体内异常反应的抵抗能力,从而达到防止传染病,维持身体情况稳定,并监视体内发生的异常情况(如癌变)和体外入侵的异体物质(如微生物和其它异体蛋白质),从而发挥防病治病的作用.所以,正常的免疫反应对于维持生命来说是绝对必要的.当正常的免疫能力受到严重损害时(如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即艾滋病),生命就将不能维持. 免疫反应的异常,无论是过强或过弱,对身体都是不利的,会引起一系列的病变;由药物引起的这种情况就是药物过敏.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