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车载网络

车载网络

车载网络的相关文献在2001年到2023年内共计801篇,主要集中在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公路运输、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68篇、会议论文24篇、专利文献420940篇;相关期刊224种,包括通信学报、现代电子技术、世界电子元器件等; 相关会议20种,包括第十届全国塑料光纤聚合物光子学会议、2013年全国开放式分布与并行计算学术年会、第十届全国交通运输领域青年学术会议 等;车载网络的相关文献由1592位作者贡献,包括唐晓岚、蒲菊华、李刚炎等。

车载网络—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68 占比:0.09%

会议论文>

论文:24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420940 占比:99.91%

总计:421332篇

车载网络—发文趋势图

车载网络

-研究学者

  • 唐晓岚
  • 蒲菊华
  • 李刚炎
  • 熊璋
  • 王建新
  • 王晓喃
  • 肖文平
  • 胡剑
  • 胥军
  • 何敖东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刘扬; 李泽亚; 龚龙庆; 徐丹妮; 唐金锋
    • 摘要: 时间敏感网络是新一代确定性网络技术,其主要面向工业物联网,工业自动化,车载网络以及航空航天电子系统网络等安全关键领域.该技术以标准以太网为基础,扩展了时间同步、时间感知流量调度和流无缝冗余传输的能力,支持实时数据和非实时数据共网传输,可实现信息网络与控制网络的融合.本文调研了近年来时间敏感网络技术的研究现状并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总结,首先阐述了时间敏感网络技术产生的背景和发展历程,然后对时间敏感网络的核心技术进行了介绍,包括时钟同步技术、流量整形技术、网络管理配置技术和流可靠性技术,并对当前国际上重要的企业、高校和研究机构的时间敏感网络技术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讨论,此外,还对时间敏感网络的仿真和应用的相关研究进行了详细分析.在此基础上,总结出目前时间敏感网络技术在实际工程应用中所面临的挑战.最后,讨论了时间敏感网络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
    • 朱鹏程; 涂江健; 招志才; 尚文利; 曹忠; 浣沙; 张曼
    • 摘要: 汽车产业为追求更佳的舒适性、便捷性、安全性等其他特性,正不断向智能化和网联化快速转变。车联网高速发展的同时,其自身的安全问题也日渐突出。本文阐述了车联网安全架构,并分析架构各层级面临的主要安全威胁。针对主要安全威胁,总结国内外车联网入侵检测技术的研究现状。最后,分析了当前入侵检测的关键技术,提出了未来研究方向和思路,为我国车联网安全的发展提供理论和技术参考。
    • 贾先锋; 王鹏程; 刘天宇
    • 摘要: 随着智能网联汽车通讯总线越来越丰富,传统的CAN通讯总线安全暴露的风险越来越高。当前亟需对车载网络进行信息安全防护,以提高车载通讯的隐私性、准确性、可靠性等。文章主要介绍了车载网络的安全防护原理,通过引用加解密算法、新鲜值信息、身份校验等相关技术,将车载网络安全防护做到低成本,短周期快速有效地防护应用,提升智能网联汽车信息安全防护水平。
    • 刘丽华
    • 摘要: 1汽车多路传输技术特点得益于汽车电子技术的发展,汽车功能逐步趋于多样化,此时控制单元的类型及数量随之增多,彼此间的信息交换更为密切,诸如传感器、导线等硬件设施的类型多样,导致汽车电子设备错综复杂。较之于普通电控技术,车载网络多路传输系统实现了技术层面的飞跃式发展,其中检测诊断领域颇具代表性。对于带有车载网络的车辆,在其发生故障后,检测时首先需考虑到汽车多路信息传输网络系统的运行状态,即是否有异常运行的情况,若确实存在将迫使系统内部的部分信息难以正常传输,与之相匹配的电控模块将由于信息的缺失而异常运行,不利于故障诊断工作的顺利开展。在针对系统故障的检维修中,必须准确掌握结构的特点,探明控制回路的具体运行机制,做针对性的剖析。
    • 黄晓鹏; 罗明
    • 摘要: 汽车进入智能化、电动化时代后,车辆对车载网络技术的需求越来越高,FlexRay作为新一代总线系统也被越来越多的汽车厂家应用。文章对FlexRay车载网络系统的优势、拓扑结构、时效性等进行分析,并对FlexRay车载网络系统在车辆上的具体应用进行实践总结,探索车载网络技术发展趋势。
    • 章意; 李飞; 张森葳
    • 摘要: 车载电子设备的增加使得车载网络面对越来越多的威胁。车载网络中电子控制单元(ECU)无认证、控制器局域网络(CAN)通信数据无加密等缺陷使得车载网络易遭受重放、ECU注入、中间人伪造消息、窃听等恶意攻击,造成严重后果。针对车载网络面临的威胁,提出一种基于SecOC的车载网络安全通信模型,该模型使用SM4的密码算法与基于Bkake2s的改进密钥管理,实现车载ECU的认证和车载网络消息的加密与认证。最后经过分析与测试,该模型可以保护车载网络安全并更高效。
    • 张雄杰; 曹旭; 周金鹏
    • 摘要: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向网络化、自动化、智慧化高速发展,城轨车载网络的安全防护问题不容忽视。本文从国家标准、行业发展、行业实践三个维度展开分析,提出一套智慧城轨车载网络安全防护机制和方法,探讨车载防护设备未来发展趋势。
    • 李良斐; 张银平
    • 摘要: 近年来,自动驾驶和人工智能等技术蓬勃发展,先进的硬件和软件系统正越来越多地应用到汽车上,整个汽车行业面临着自诞生以来最大的变革,电动机逐渐替代内燃机,人工智能越来越多地代替人类劳动,车辆也不再是单独的个体,而是利用车载网络实现了互联互通。所有的这些进步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撑,高效可靠的车载网络是实现以上变革的基础,保障信息安全、提高通讯效率成为目前汽车研究的重点。着重分析车载网络的各类通讯协议,介绍其硬件和软件特性,结合性能给出其发展预测。
    • 童一帆; 陈涛; 陈宇鹏
    • 摘要: 智能网联汽车促进了交通运输的革新与发展,同时也伴生了网络安全问题,给用户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威胁。入侵检测技术作为一种轻量化的防御技术,能够通过建立的特征对攻击进行有效检测,从而完成对攻击的进一步分析与防御。从广泛使用的车载网络出发,调研了近年来针对常见攻击所提出的入侵检测技术,并对这些技术的特征与方法进行了划分,体现了不同技术之间的先进性与局限性,为车载网络入侵检测技术的研发提供了借鉴。
    • 邵华; 牛建华; 权玉龙; 蒋中天
    • 摘要: 基于云计算的车载网络是车辆终端与云中心之间分配计算任务的有效方式。为了进一步提高计算卸载效率,降低计算卸载的延迟,提出了一种基于移动边缘计算(MEC)的车载网络框架。研究了车辆到路边通信单元(V2I)和车辆到车辆(V2V)通信模式下的计算卸载效率。考虑任务计算的能耗与车辆的移动性,提出一种带预测传输的计算卸载方式,任务可以通过直接上传或是中继传输方式自适应地卸载到边缘服务器,从而提高任务传输效率。方案在满足计算任务时延约束的同时,可以大大提高传输效率,保证了在任务容忍延迟的情况下最小化卸载过程的总能耗。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