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识解

识解

识解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2年内共计375篇,主要集中在语言学、常用外国语、汉语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75篇、专利文献31605篇;相关期刊255种,包括云南教育:小学教师、文教资料、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等; 识解的相关文献由397位作者贡献,包括任智、李海亭、肖坤学等。

识解—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75 占比:1.17%

专利文献>

论文:31605 占比:98.83%

总计:31980篇

识解—发文趋势图

识解

-研究学者

  • 任智
  • 李海亭
  • 肖坤学
  • 马永田
  • 刘著妍
  • 季淑凤
  • 秦耀咏
  • 练敏
  • 葛文峰
  • 严如玉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亚聪
    • 摘要: 文章主要基于概念隐喻理论和识解理论探究"扶贫"系列平面公益广告中多模态隐喻的意义建构及认知理据.研究发现,这组对国家扶贫进行宣传的平面公益广告主要基于"扶贫是登山旅行""扶贫是登梯旅行""扶贫是种植果树"和"扶贫是砍断接力棒"的概念结构来建构和充实多模态隐喻的意义,突显了"扶贫正在进行之中,需要干部群众的积极参与,才能实现脱贫致富的目标"之意.此外,源域所蕴含的客观时间相对较长,也传递了"扶贫是一个过程,需要循序渐进,不能一蹴而就"的隐喻意义.
    • 吴冰; 刘洋
    • 摘要: 《香魂女》是红杏文学丛书中的精品,小说突出刻画了“二嫂”这一人物形象,生动展示了20世纪80年代我国农村生活中存在的问题,表现了作者对人性觉醒的呼唤。“二嫂”的形象经保罗·怀特(Paul White)英译后发生了一系列的识解“偏离”:一是她强烈的母爱有所减弱;二是她对私密爱情的极度渴望有所降低,和情人的隐匿关系呈外显化;三是她的勤劳能干被淡化,她威严的老板形象变得温和。通过识解理论分析发现,导致“二嫂”形象产生上述“偏离”的原因主要在于:(1)辖域的偏离,主要表现为在小说直接辖域和最大辖域上的偏离;(2)视角的偏离,主要表现为随意改变句子主语、使用体现不同扫描方向的词语,以及省略不当而导致的视角缺损;(3)突显的偏离,主要表现为“射体与界标”颠倒、“首要焦点与次要焦点”换位、句子内部原有逻辑关系的改变而导致突显焦点偏离、译文用词的语义强度改变以及因特殊句式的拆解而导致的焦点偏离或消散。
    • 伍小君
    • 摘要: 位移事件词汇化模式理论从莱纳德·塔尔米(Leonard Talmy)的两分法发展到丹·斯洛宾(Dan Slobin)的三分法,为研究位移事件语义层与语言表达层之间的映射关系提供了重要的见解。与英语一样,汉语的方式动词显著,但其多样性和丰富性不如英语;汉语的位移动词词汇化类型既不属于附加语构架语,也不属于动词构架语,且因为大多数的位移结构属于M+P形式,所有汉语属于“均等”类型语言。同时,英汉位移事件形式表达类型的差异来自识解方式上的差异。
    • 罗莹
    • 摘要: 以《红楼梦》诗词经典作品《葬花吟》的西语重译为研究对象,在认知文体学框架下对比分析拉乌埃尔原译文与赵振江和加西亚·桑切斯重译文所体现的识解运作及表情效果之差异,探讨读者接受度较高的赵-加重译文在诗词重译中为重建原诗意象、提升文本表情力采取了怎样的措施。研究发现:重译文通过详略度调整、隐喻提喻建构、交互视角化、凸显等多样化的识解运作,有效提高了译文的表情效果;与原译相比,重译更加重视翻译的认知增量原则,增加了读者的认知信息量和审美体验感。
    • 贾冰雪
    • 摘要: 上世纪八十年代起翻译学开始认知转向,更加关注翻译活动中译者的作用与地位,其中Langacker所提出的识解理论更是为理解译者翻译思维提供了多维度的参考。本文简述识解理论与翻译研究的联系,基于详略度、辖域与背景、视角、凸显这四个维度对《将进酒》英译进行了描述性分析,有助于深度理解译者语言层面翻译策略选择背后的心理层面因素,证明了识解理论应用于翻译研究的可行性。
    • 魏一鸣
    • 摘要: 诗人在古诗词的创作过程中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通常会运用大量的转喻来间接传达思想情感,而在使用转喻时,为了突出重点,会通过不同视角表达思想,也就涉及了识解理论的相关内容。文章通过运用识解理论,从详略度、辖域、背景、突显、视角五个纬度分析唐诗宋词中转喻的运作机制,揭示了识解理论视域下的转喻对于古诗词构建的重要性,为转喻和识解理论的实践和本土化研究做出贡献。
    • 赵微; 贾岩
    • 摘要: 认知翻译学是翻译研究的新范式,侧重研究译者主观活动及其翻译过程。从认知翻译学视角分析古诗词中的意象词汇英译,进而探索古诗词英译过程中译者对意象词汇的识解与重构,对认知翻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比分析《乌夜啼》两英译本,将译者的识解过程分为辖域/背景、视角、突显、详略度四个维度,分析总结不同译者的翻译重构策略,以此反映译者的认知机制,丰富认知翻译学研究。
    • 柴同文
    • 摘要: 语言符号在本质上属听觉性质,具有线性特征。这一特征在音系结构、词法结构和句法结构上体现为各组构成分的横组合关系;在语义上则体现为时间、空间以及各类逻辑关系。从认知的角度来看,这种线性特征反映了人类感知世界和识解经验的特殊方式,从突显和邻近原则等角度均能做出合理解读。
    • 韩淑俊
    • 摘要: 现代汉语“X得不能再X”构式生发于“X得不能再Y”构式,具有结构和语义的特殊性。构式具有首尾重复结构,其生成动因是认知突显推动变项同一化,认知详略度促使变项简约化。构式具有主观极量义,其浮现动因是因果关系突显转向递进关系突显确保极量义的实现,客观识解转向主观识解促进主观义的形成。在“X得不能再X”构式网络中,网络连接手段是阐释关系和扩展关系,两者的实现理据分别是词性范畴特征的完全相似性和级次量特征的部分相似性。
    • 刘玉梅; 王敬媛
    • 摘要: 英语空间词in主要表达包含空间关系,其关键要素“界限”在现实生活中有着丰富的体认基础.分析这些体认基础可帮助我们更好地判定空间关系以及掌握in的语言使用.研究发现,在判定包含空间关系时,界限在空间维度、完整性、形状形态和存在形式上具有较为灵活的体认方式,这催生了in的多义性;而它对射体的包围程度和包围力,是决定包含空间关系成立与否、in用法是否正确的关键因素.在包围程度高或包围力明确的情况下,由于人们体认方式上的一致性,包含关系通常易于确定,对应的语言表达也较少出现分歧;反之,体认方式上的差异会导致判定包含关系时出现分歧,语言表达也会随之有异.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