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视网膜血管炎

视网膜血管炎

视网膜血管炎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04篇,主要集中在眼科学、中国医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6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61740篇;相关期刊55种,包括中国民康医学、临床眼科杂志、中国实用眼科杂志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第二届眼科年会暨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次中医中西医结合眼科学术大会、全国第九次中医、中西医结合眼科学术年会、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七次眼科学术交流会等;视网膜血管炎的相关文献由243位作者贡献,包括李庆生、杨华、张志芳等。

视网膜血管炎—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6 占比:0.16%

会议论文>

论文:5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61740 占比:99.84%

总计:61841篇

视网膜血管炎—发文趋势图

视网膜血管炎

-研究学者

  • 李庆生
  • 杨华
  • 张志芳
  • 李书林
  • 梁占莹
  • 王光璐
  • 乔宝迪
  • 叶俊杰
  • 周慧颖
  • 周琼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庞午; 王浩; 李成泉; 庞璐; 毛爱玲
    • 摘要: 白塞氏病(Behcet′s disease,BD)是一种全身血管炎症性疾病,病因不明,主要表现为口腔溃疡、生殖器溃疡、眼炎及皮肤损害等[1]。葡萄膜炎是BD在眼科常见的临床表现,部分患者可因炎症导致视网膜血管阻塞性疾病,如视网膜动脉阻塞(retinal artery occlusion,RAO)、视网膜静脉阻塞(retinal vein occlusion,RVO)等。
    • 吴越; 张恬; 李笑; 张秀园; 刘炬
    • 摘要: 目的:基于Caspase-1/GSDMD焦亡通路探讨复方血栓通胶囊对视网膜血管炎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Control)、模型组(Model)、复方血栓通低剂量组(FXST-L)、复方血栓通中剂量组(FXST-M)和复方血栓通高剂量组(FXST-H),每组12只。将人IRBP1-20肽溶液(100μL,5 mg/mL)与完全弗氏佐剂(100μL,含5 mg/mL结核分枝杆菌)乳化后在小鼠的头颈部、左右大腿根部及尾根部进行皮下注射,再腹腔注射百日咳毒素(100μL,5μg/mL)进行造模。造模后24 h,各组小鼠均灌胃20 d,其中Control、Model组给予蒸馏水,FXST-L、FXST-M、FXST-H组分别给予0.6、1.2、2.4 g/kg复方血栓通溶液。21 d后,各组小鼠进行视网膜眼底血管检查;HE染色法观察各组小鼠视网膜组织病理学变化;PCR法检测各组小鼠视网膜组织Caspase-1、GSDMD、IL-1βmRNA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小鼠视网膜组织Caspase-1、GSDMD-N、IL-1β蛋白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法小鼠血清IL-1β的表达水平。结果:与Control组比较,Model组小鼠眼底中的血管以及视网膜组织中具有明显病理变化,血管周围出现炎症浸润,视网膜组织中Caspase-1、GSDMD、IL-1βmRNA和Caspase-1、GSDMD-N、IL-1β蛋白表达水平、血清IL-1β含量均显著增高(P<0.01);与Model组比较,FXST-H组小鼠眼底中的血管以及视网膜组织中的病理变化明显缓解,血管周围炎症浸润减轻,视网膜组织中Caspase-1、GSDMD、IL-1βmRNA和Caspase-1、GSDMD-N、IL-1β蛋白表达水平、血清IL-1β含量均明显降低(P<0.01)。结论:复方血栓通胶囊可改善小鼠视网膜血管炎的病理变化及其炎性表达,其机制可能与Caspase-1/GSDMD焦亡通路有关。
    • 钟绍烤; 卢奕峰; 章一近
    • 摘要: 目的 探讨首诊于眼科的梅毒患者的临床特征表现及神经梅毒检出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首诊于眼科的12例(15眼)梅毒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眼科临床特征(视力、眼底表现等)、血液及脑脊液生化指标.结果 12例中男9例,女3例;15眼受累;年龄28~66岁,中位年龄39岁;HIV(一).眼部情况:8例(66.7%)主诉为视力下降、模糊、重影;3例(25%)以视野缺损、视野暗点为主诉就诊;1例(8.3%)仅表现为眼部阿罗瞳孔.散瞳检查眼底提示视网膜血管炎4眼,视神经乳头炎伴血管炎4眼,视神经萎缩2眼,视网膜脉络膜炎3眼,阿罗瞳孔2眼,伴有玻璃体絮状混浊9眼.患者血清TPPA及TRUST均为阳性,脑脊液TPPA阳性8例,脑脊液TRUST阳性6例;4例脑脊液蛋白定量>500 mg/L,5例脑脊液白细胞计数>5个/mm3;7例(58.3%)符合神经梅毒诊断.所有患者均接受正规驱梅治疗,治疗后光感1眼恢复至数指,视力提高9眼(60%),视力稳定5眼(33.3%).结论 眼梅毒患者多以视力下降、视野缺损为主诉就诊眼科,眼底表现以视网膜血管炎为主.眼梅毒患者中神经梅毒发生率高,应积极参照神经梅毒治疗方案,以提高患者预后.
    • 李欣; 黄剑云; 张勇; 成拾明; 项勇刚
    • 摘要: 患者,女,17岁,因双眼视力下降2 d于2017年10月6日至十堰市太和医院就诊。患者2 d前突然出现双眼无痛性视力下降,无咳嗽、咳痰、低热表现。既往史无特殊。眼部检查:视力右眼0.04,矫正不提高,左眼0.04,矫正0.3;眼压右眼19 mmHg(1 mmHg=0.133 kPa),左眼20 mmHg;双眼球结膜下大片出血(图1),散在尘状角膜后沉着物(keratic precipitates,KP)(+),房水闪辉(-),玻璃体透明。眼底检查:双眼视盘充血、水肿,边界欠清晰,视网膜水肿,后极部及周边部视网膜可见血管白鞘,呈霜样树枝状改变;视网膜可见点状、小片状出血(图2)。
    • 王荣玺; 罗亚平
    • 摘要: 患者男,40岁,主诉进行性视物模糊、视力下降4个月,听力下降半个月余,言语含糊2 d。患者自诉视物模糊、双眼视物大小不一,于外院行眼球超声见玻璃体混浊,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提示视网膜血管炎,眼眶增强MRI未见异常,临床考虑病毒感染可能,间断口服中药,症状无改善。半个月前患者出现听力下降,右耳为著,伴嗜睡、乏力、不愿活动,间断双手不自主抖动,时有自大、炫耀行为,外院行脑MRI平扫+增强示右侧岛叶、右侧尾状核头及邻近额颞叶异常信号,增强后轻度斑片状强化。患者2 d前出现言语含糊、恶心、呕吐、呃逆,就诊于本院,体格检查发现右睑下垂、声音嘶哑、右手震颤,检查过程中患者一过性双眼发直,左侧肢体抽搐,持续约30 s自行停止,后患者言语混乱,尿失禁1次。
    • 邹衍
    • 摘要: 目的:观察糖皮质激素联合复方樟柳碱治疗视网膜血管炎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至2018年5月的115例视网膜血管炎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59例和对照组56例,对照组口服糖皮质激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复方樟柳碱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复发情况、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1.53%(54/5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3.21%(41/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年复发率为3.39%(2/5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9.64%(11/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浆纤维蛋白原(FIB)、血细胞比容(HCT)、红细胞(RBC)、血浆黏度(PV)、全血黏度(WBV)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9%(2/5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36%(17/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用糖皮质激素相比,糖皮质激素联合复方樟柳碱注射液治疗视网膜血管炎的临床效果更显著,可明显改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复发率低,且安全性好.
    • 夏蔚
    • 摘要: 目的 探讨首诊于眼科,以葡萄膜炎为主要表现的梅毒的临床诊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22例因视力下降、表现为葡萄膜炎的梅毒患者,对其进行眼科检查、梅毒血清学检查,分析其临床特征,并探讨治疗方法.结果 男性17倒(77.3%),女性5例(22.7%).就诊时平均年龄57.1岁.从发病到确诊时间为0.5 ~ 36个月,平均5.26个月.眼部表现以后葡萄膜炎为主,表现为视神经视网膜炎16只眼(36.3%)、玻璃体炎17只眼(38.6%)、脉络膜视网膜炎5只眼(10.2%)、视网膜血管炎23只眼(52.3%).10只眼(22.7%)表现为视乳头水肿,8只眼(18.2%)表现为视盘苍白.19例子青霉素G静脉滴注10~ 14天;继以苄星青霉素臀部肌注.3例青霉素过敏者予多西环素或四环素治疗.在2~36个月的随访期内,受累眼中15只眼视力恢复至≥0.3,其余视力<0.3.结论 梅毒在眼部的表现以后葡萄膜炎为主,但无特征性,极易漏诊、误诊,严重影响视功能.因此临床上应提高警惕,及早发现,及早正确治疗.
    • 夏蔚1
    • 摘要: 目的 探讨首诊于眼科,以葡萄膜炎为主要表现的梅毒的临床诊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22例因视力下降、表现为葡萄膜炎的梅毒患者,对其进行眼科检查、梅毒血清学检查,分析其临床特征,并探讨治疗方法.结果 男性17倒(77.3%),女性5例(22.7%).就诊时平均年龄57.1岁.从发病到确诊时间为0.5 ~ 36个月,平均5.26个月.眼部表现以后葡萄膜炎为主,表现为视神经视网膜炎16只眼(36.3%)、玻璃体炎17只眼(38.6%)、脉络膜视网膜炎5只眼(10.2%)、视网膜血管炎23只眼(52.3%).10只眼(22.7%)表现为视乳头水肿,8只眼(18.2%)表现为视盘苍白.19例子青霉素G静脉滴注10~ 14天;继以苄星青霉素臀部肌注.3例青霉素过敏者予多西环素或四环素治疗.在2~36个月的随访期内,受累眼中15只眼视力恢复至≥0.3,其余视力<0.3.结论 梅毒在眼部的表现以后葡萄膜炎为主,但无特征性,极易漏诊、误诊,严重影响视功能.因此临床上应提高警惕,及早发现,及早正确治疗.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