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书院教育

书院教育

书院教育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2年内共计406篇,主要集中在教育、中国史、信息与知识传播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96篇、会议论文10篇、专利文献18879篇;相关期刊286种,包括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黑龙江史志、南方文物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史分会第十六届年会、国际儒学论坛·2009、第一届海丝文化国际青年学者论坛等;书院教育的相关文献由415位作者贡献,包括吴洪成、邓洪波、王培培等。

书院教育—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96 占比:2.05%

会议论文>

论文:10 占比:0.05%

专利文献>

论文:18879 占比:97.89%

总计:19285篇

书院教育—发文趋势图

书院教育

-研究学者

  • 吴洪成
  • 邓洪波
  • 王培培
  • 朱汉民
  • 李伟波
  • 张劲松
  • 杨布生
  • 丁钢
  • 刘倩
  • 杨年丰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易绍虎
    • 摘要: 书院教育在宋朝发展至顶峰,在这一背景下,南宋大儒魏了翁一生致力于创办书院,从事教育事业,为理学的传播贡献了巨大的力量。他所创办的鹤山学派,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文章着眼于其书院思想,从他创办书院的背景出发,探讨其书院教育的内容与目的,并挖掘其精华,寻绎其价值的参考和启示。
    • 李铁青
    • 摘要: 沈近思为官有惠政,且著述丰富。他在诗文中对河南的各种记述,是其为官关注民生、为学注重程朱理学的集中反映,他对中州胜迹的各种歌咏,是其化民成俗、修己治人的书院教育思想的重要体现。这些都表明沈近思对河南尤其是临颍满怀深厚感情。其独特的思想价值和人格魅力值得深入挖掘。
    • 方圆
    • 摘要: 在新时代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对话已悄然成为教育的主题,如何正确开展对话教学成为语文课程深化改革的热点问题。宋代书院教育在中国古代教育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蕴含着丰富的对话因素,以岳麓书院为例,从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入手探究宋代书院教育的优秀经验,为当今语文对话教学提供一种新的借鉴。
    • 丁心悦
    • 摘要: 书院是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无论是其成熟系统的教学理念,还是切实可行的实践方法,皆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财富。书院教育注重人伦,倡导以自修为主、指导为辅的教学方式,塑造民主、友爱的师生关系,注重问题式的启发诱导,旨在实现文、史、哲合一的大语文教育。在语文教育面临重重困境的今天,书院教育的借鉴价值得以彰显。学习书院教育的精髓,可以为当下的语文教育注入一丝活力,帮助其重塑生命力。
    • 罗梦婷
    • 摘要: 湛若水是明代中叶著名哲学家、教育家,他注重教育,毕生教学,不仅发扬了心学,更对明朝的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湛若水的教育思想具有政教特色,促进了明朝人才的培养。湛若水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为二业合一、制度化教育及自然教育,湛若水的教育思想对当今教育事业诸如德育智育相结合、树立大学精神及拓展学习方法等仍有借鉴价值和指导意义。
    • 接玉松
    • 摘要: 二泉书院位于无锡惠山脚下,这里孕育了享誉海内外的二胡名曲《二泉映月》。顾宪成著名的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就是在二泉书院写下的。二泉书院由无锡人邵宝创建于1516年。邵宝曾在此讲学11年,是无锡书院教育的先驱人物,被誉为“二泉先生”。作为无锡地区影响深远的书院,二泉书院向世人展示了爱书明理的读书传统、品德至上的教育理念和经世致用的治学精神。它所葆有的中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特质,历经五百余年沧桑,赓续至今。
    • 禹明莲
    • 摘要: 清代的书院教育与赋学批评关系密切。在山长的影响及教导下,生徒极力提高赋体创作水平,为清代馆阁赋作、赋集的大量出现打下基础。书院有关赋体的藏书、刻书、选本、评点等活动,为生徒习赋、作赋创造了良好的氛围和激励体制。考课作为书院管理的主流,就题目看,以律赋题为主,极少数拟古题。然书院生徒对古赋的重视潮流,既与元明以来的复古思潮一脉相承,又和清代科举试赋文体上采用律体之制、内容上要求古体气韵相关,因此,是清代赋体辨析思潮的重要组成部分。
    • 谭小熙
    • 摘要: 情理兼修是理解中国传统书院教育的内在维度。传统书院教育本质上就是让士人实现理学家们认为的理想人生,即“情理共生”的人生。士人情理失衡的生命困境表现为唯情是理、无情是理、纵情无理三种类型,传统书院教育以“融情于理”为原则,重建士人的人生理想。传统书院教育以情感为元点,以敬、诚、乐培养理性,以敬畏之情、真切之情、自得之情明理,而理性最终又以中和的情感表现出来,从而实现其“通情达理”的价值诉求。
    • 贺志韧
    • 摘要: 王阳明极大地推动了书院教育的发展,书院教育反过来也为阳明心学的发展提供了现实基础。王阳明的书院教育思想主要包括立志、勤学、改过和责善四个方面。王阳明认为:立志是前提,要立成圣成贤这样的大志;勤学是基础,学习的目的主要是完善个人的德性;改过是关键,不要害怕犯错,但要积极改过;责善是延伸,要主动帮助朋友和师长认识自身的不足,但要注意方式方法。这四个方面形成一个教育体系,指导教育者围绕完善个人和他人的道德品行展开教育。
    • 朱汉民
    • 摘要: 宋代士大夫引领的师道复兴,推动了当时的思想解放和学术重建,导致了宋学的兴起。钱穆说:“宋学精神,厥有两端:一曰革新政令,二曰创通经义,而精神之所寄则在书院。”革新政令、创通经义、书院教育三个方面确实表达出崛起的“宋学精神”,而且这三个方面能够鲜明体现出师道的主导作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