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表面肌电图

表面肌电图

表面肌电图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3年内共计572篇,主要集中在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临床医学、外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18篇、会议论文44篇、专利文献210867篇;相关期刊210种,包括体育科学、中国骨伤、针灸临床杂志等; 相关会议39种,包括第五届全国吞咽障碍高峰论坛、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七次中医推拿学术年会、2015第十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等;表面肌电图的相关文献由1672位作者贡献,包括李建华、王楚怀、许轶等。

表面肌电图—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18 占比:0.24%

会议论文>

论文:44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210867 占比:99.73%

总计:211429篇

表面肌电图—发文趋势图

表面肌电图

-研究学者

  • 李建华
  • 王楚怀
  • 许轶
  • 戴慧寒
  • 燕铁斌
  • 王健
  • 王国祥
  • 缪萍
  • 陈博
  • 伍少玲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彩红; 韩东; 刘峰
    • 摘要: 目的分析针灸联合温经通络方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在焦作市第五人民医院治疗的86例LDH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针灸)、联合组(针灸+温经通络方),各43例。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OA)评分、表面肌电图、疼痛介质[5-羟色胺(5-HT)、多巴胺(DA)、P物质(SP)]、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IL)-6、环氧酶-2(COX-2)、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降钙素原(PCT)]。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3.02%高于对照组76.74%(P<0.05);治疗14 d后、治疗28 d后联合组中医证候积分、VAS评分为(19.47±2.72)分、(16.81±1.69)分、(3.69±0.62)分、(2.87±0.44)分均低于对照组(21.74±2.65)分、(18.34±1.88)分、(4.36±0.77)分、(3.41±0.59)分,JOA评分(19.77±2.15)分、(23.85±3.01)分高于对照组(16.74±1.87)分、(19.62±3.46)分(P<0.05);治疗14 d后、治疗28 d后联合组多裂肌、竖脊肌的平均肌电波幅(53.42±5.59)μV、(62.94±7.43)μV、(55.42±5.44)μV、(67.42±5.46)μV均高于对照组(46.43±4.74)μV、(55.12±6.82)μV、(49.52±4.34)μV、(59.58±7.92)μV,多裂肌、竖脊肌的平均频率斜率(-0.41±0.06)、(-0.29±0.09)、(-0.32±0.08)、(-0.23±0.04)均低于对照组(-0.47±0.08)、(-0.37±0.10)、(-0.38±0.07)、(-0.29±0.07),P<0.05;治疗14 d后、治疗28 d后联合组5-HT、DA、SP、IL-6、COX-2、TGF-β1、PCT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联合温经通络方可提高LDH治疗效果,改善患者腰椎功能、腰背伸肌群功能,减轻疼痛、炎症反应。
    • 宋娟; 徐茂婷; 朱博涵; 胡子木; 卞心怡
    • 摘要: 目的:通过评估慢性颈痛患者颈肩部肌肉功能状态,为颈痛患者合理预防与康复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例慢性颈痛患者为试验组及10名年龄、性别等相匹配的健康者作为正常对照组。记录所有受试者肩关节外展90°做最大等长收缩状态下双侧上斜方肌和三角肌中束的sEMG信号,选取RMS和MF两个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正常对照组双侧上斜方肌、三角肌中束的RMS、MF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双侧上斜方肌、三角肌中束的RMS、MF值小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慢性颈痛患者不仅出现颈背部肌肉活动水平的下降,还会出现肩周肌肉活动水平的下降,在临床治疗慢性颈痛患者的过程中,不能忽视对肩周肌肉及肩关节功能的训练。
    • 胡海涛; 张婷婷; 宋巍; 周夫磊
    • 摘要: 目的:探讨声触诊组织量化成像技术(VTIQ)在脑卒中后前臂屈肌痉挛定量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VTIQ测量102例脑卒中后前臂屈肌痉挛患者双侧前臂屈肌各肌层(旋前圆肌、指浅屈肌、指深屈肌及旋前方肌)放松、紧张时的剪切波速度(SWV),同时采用表面肌电图和改良Ashworth量表(MAS)测量患肢被动牵拉过程中的平均肌电值(AEMG)、均方根值(RMS)及MAS评分,分析SWV值与AEMG值、RMS值及MAS评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患者双侧各肌层(旋前圆肌、指浅屈肌、指深屈肌及旋前方肌)紧张时的SWV值均高于放松时(P0.00,P<0.05)。结论:VTIQ可对脑卒中后前臂屈肌痉挛患者前臂屈肌各肌层进行量化评估,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李宇淇; 黄国志; 路鹏程; 何龙龙; 黄文浩; 黄楚红; 曾庆
    • 摘要: 目的:观察上肢康复机器人联合上肢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0月—2020年1月在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治疗的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40例,采用信封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2组均给予基础药物治疗及常规康复治疗(包括良肢位摆放、关节主动和被动活动、坐位及站立平衡训练、步行功能训练、辅具使用、言语及吞咽治疗、常规物理治疗等)。对照组在常规药物和康复治疗基础上接受上肢康复训练,60 min/次,1次/d,7 d/周,共治疗2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上肢机器人训练,其中上肢康复训练30 min/次,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30 min/次,1次/d,7 d/周,共治疗2周。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评定量表(上肢部分)(FMA-UL)评定上肢运动功能,包括FMA肩肘部评分(FMA-SE)及FMA腕手部评分(FMA-WH);采用Barthel指数(BI)评估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表面肌电图仪测量受试者患侧上肢肱二头肌、肱三头肌、三角肌前束和三角肌中束最大等长收缩时的均方根值(RMS)和积分肌电值(iEMG),评估上肢肌肉激活和运动募集同步化情况。结果:共38例脑卒中后偏瘫恢复期患者完成全程治疗。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FMA-UL评分,FMA-SE评分,FMA-WH评分,BI评分,肱二头肌、肱三头肌、三角肌前束和中束RMS值、iEMG值均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FMA-UL评分、FMA-SE评分、BI评分、肱三头肌RMS值、三角肌中束RMS值和iEMG值均明显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联合上肢康复训练可改善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偏瘫上肢肌肉激活和运动单位募集同步化,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 张晨茜; 汪节; 陈迎年; 汤瑶; 王永平; 储浩然
    • 摘要: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卒中后流涎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卒中后流涎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康复训练的基础上采用表面肌电图(sEMG)指导取穴针刺。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唾液分泌量、sEMG相关指标及Frenchay流涎分级等级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唾液分泌量均较治疗前显著减少(P<0.01),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P<0.01);两组治疗后sEMG相关指标均较治疗前改善(P<0.01),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P<0.01);两组治疗后Frenchay流涎分级较治疗前改善(P<0.01),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sEMG指导下针刺联合康复训练可有效改善卒中后流涎症状。
    • 王旭; 方蕾
    • 摘要: 目的探讨通元针法联合推拿治疗慢性腰肌劳损(寒湿型)对疼痛及表面肌电图的影响。方法选取长江航运总医院收治的100例慢性腰肌劳损(寒湿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予以推拿治疗,治疗组予以通元针法联合推拿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的临床疗效、腰痛症状量化积分、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s,VAS)、表面肌电指标[平均肌电值(averaged electromyogram,AEMG)和中位频率的斜率(median frequency slope,MFs)]、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以及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2.0%)高于对照组(56.0%)(P<0.05);两组腰痛症状量化积分、VAS评分、血清TNF-α与IL-6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腰痛症状量化积分、VAS评分、血清TNF-α与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AEMG高于治疗前、MFs绝对值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AEMG高于对照组、MFs绝对值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通元针法联合推拿治疗慢性腰肌劳损(寒湿型)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可缓解腰部症状、减少疼痛和炎症反应、增强肌力,且安全性好。
    • 黎婉颖; 欧海宁; 廖婉晨; 罗启航; 黄嘉莉; 伍启泓
    • 摘要: 肌痉挛常见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不仅导致肌肉及结缔组织短缩,影响关节活动度,而且与异常姿势、疼痛、行动受限、自理能力等方面息息相关。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痉挛的早发现早治疗非常重要。文章阐述临床上常用的痉挛量表评估的效度及信度均不理想;神经电生理法及生物力学法等客观评估的优势与劣势及研究进展;最后建议制定统一参数标准的客观评估方法。
    • 田亚星; 洪永锋; 阚秀丽; 沈显山; 毛晶; 江炎; 何紫艳; 吴俣; 胡伟; 孙晓宁; 胡顺银
    • 摘要: 目的观察脑卒中患者偏瘫侧指部接受徒手感觉刺激前后,手指屈、伸肌表面肌电图(sEMG)的变化规律。方法2020年4月至8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50例,徒手对患侧各指甲床和末节两侧依次实施感觉刺激,至患侧手指主动伸展。刺激前后,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估患侧拇短屈肌、指浅屈肌、指伸肌张力;采集双侧拇短屈肌、指浅屈肌、指伸肌sEMG信号,计算均方根值(RMS)。结果刺激后,所有被测肌群MAS等级均明显降低(|Z|>2.699,P2.450,P<0.05)。结论指部徒手感觉刺激能即时缓解脑卒中患者屈指肌痉挛,可能与促进伸指肌肌力有关。
    • 刘梦君; 祁芳; 曹倩茹; 凌晨; 张泓
    • 摘要: “肌肉协同”被认为是中枢神经系统控制骨骼肌完成各种动作的最小受控单位,是大脑控制运动的一种高效策略。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肌肉协同的异常改变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不同类型脑功能损伤的机制和特征等相关信息,这为脑性瘫痪患者运动表现的异常提供了控制层面的直接解释,成为国内外研究脑性瘫痪运动功能障碍评估的热点之一。本文就肌肉协同理论及其在脑性瘫痪运动功能评估与康复中的应用展开综述,为临床上基于肌肉协同理论进行相关评估与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 郑炎; 兰国; 张亚; 杨国军
    • 摘要: 多自由度控制牵引是通过颈椎牵引机器人设备,应用主观评测及表面肌电图客观数据,综合评价患者症状,多自由控制设定牵引治疗方式,为治疗颈椎病提供最佳的牵引角度、重量和时机,保证治疗更有效、合理和科学,满足患者个性化治疗需求[1]。本研究回顾性分析多自由度控制牵引联合双氯芬酸钠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CSR)患者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