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表观遗传修饰

表观遗传修饰

表观遗传修饰的相关文献在2005年到2023年内共计251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基础医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11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28591篇;相关期刊139种,包括遗传、生理科学进展、现代生物医学进展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2015年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外科学分会第九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21次学术研讨会、2010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届中国药师周大会、第五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会议等;表观遗传修饰的相关文献由805位作者贡献,包括汪晖、房静远、苏建忠等。

表观遗传修饰—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11 占比:0.73%

会议论文>

论文:6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28591 占比:99.25%

总计:28808篇

表观遗传修饰—发文趋势图

表观遗传修饰

-研究学者

  • 汪晖
  • 房静远
  • 苏建忠
  • 黄艳
  • 傅瑜
  • 刘洁
  • 孙坤来
  • 张平
  • 徐丹
  • 江宏兵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陈春晓; 姜乐涛; 沈悦; 闫家凯; 李克; 石宇; 林文正; 李翰文; 陈昊
    • 摘要: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作为组织工程的理想种子细胞,已证实力学刺激有引导其分化的作用。研究表明,干细胞存在着机械记忆,即力学刺激所引起的改变可能会长期影响干细胞的命运。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力学刺激的记忆效应,解析其发生的表观遗传学机制。方法:(1)分离原代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检测其三系分化能力,传至第3代待用;(2)利用拉伸仪,体外给予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机械刺激,检测细胞拉伸前后的成骨分化情况;(3)流式细胞仪检测拉伸后细胞干性;(4)将拉伸处理与未处理的细胞消化后铺种在常规12孔板,继续培养14 d后检测细胞的成骨分化情况;(5)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并筛选造成干细胞机械记忆的关键组蛋白修饰变化,初步明确表观遗传调控的可能机制。结果与结论:(1)5%形变,0.5 Hz,6 h/d,为期7 d的机械刺激可以引导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方向分化;(2)重新铺种培养皿后,拉伸处理后的细胞仍能保持干性且继续向成骨方向分化;(3)结果显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机械刺激存在记忆效应,这种效应可能与力学刺激导致的组蛋白H3K4me3修饰有关。
    • 韩贝; 孙思敏; 孙伟男; 杨细燕; 张献龙
    • 摘要: 植物细胞的全能性是指每个细胞均具有该植物的全部遗传信息,其离体组织或细胞在适当培养条件下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潜能。植物体细胞胚胎发生是最能体现植物细胞全能性的一种方式,其在人工种子、单倍体育种、无性繁殖和种质保存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其发生的机制也是基础研究领域的热点。近年来,随着技术的进步及研究的深入,植物体细胞胚胎发生的分子调控机制取得了重要进展。植物体细胞胚胎发生是一系列基因在时空顺序上表达调控的结果。本文系统综述了体细胞胚胎发生过程中激素及逆境胁迫信号转导、胚胎发育相关转录因子、胞外蛋白和表观遗传调控的作用,并对本领域未来的研究重点及方向进行了展望。
    • 曲卉; 柳毅; 陈雅文; 汪晖
    • 摘要: 印迹基因是由大约100个基因组成的一类特殊子集,主要以亲本单等位基因的方式表达,对胚胎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发现,环境因素所引起的印迹基因表观遗传修饰改变可造成胎儿多脏器发育不良甚至成年后多疾病易感,且存在多代遗传效应。本文基于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总结了印迹基因表达改变对个体发育阶段以及生命后期器官功能的影响,提出环境有害因素所致印迹基因表观遗传修饰及表达异常是子代多器官发育不良的重要发生机制,这对于理解个体发育过程中印迹基因表达改变所引起的表型改变及探寻疾病早期防治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 赵利辉
    • 摘要: DNA甲基化作为真核生物普遍存在的一种表观遗传修饰,在调控哺乳动物基因表达和组织器官发育等方面被广泛研究。然而,DNA甲基化对昆虫的发育影响及调控机制尚缺乏深入的研究。对此,华南师范大学广东省昆虫发育生物与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龚程程、徐关峰等以家蚕Bombyx mori为材料,通过DNA甲基化特异性抑制剂5-aza-dC、细胞自噬激活剂SMER28和自噬抑制剂Spautin-1处理家蚕预蛹,并检测翅细胞自噬强度,统计残翅率和翅面积。结果表明,2μg 5-aza-dC处理导致翅细胞内的自噬水平升高,Atg基因表达上调,残翅率升高和翅表面积减少;2μg SMER28处理后出现类似表型,翅细胞内自噬水平升高,残翅率升高和翅表面积减少。Spautin-1对5-aza-dC的挽救结果显示细胞自噬抑制可以缓解DNA去甲基化对成虫翅发育的影响(pp.119-129)。本研究表明,DNA甲基化通过调节细胞自噬在家蚕翅发育中发挥作用。
    • 张志文; 李也鹏
    • 摘要: 全球肿瘤流行病学调查中,占据全球发病率和病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是肺癌,现如今在我国男性恶性肿瘤发病率最高的是肺癌,在女性中肺癌已经是除乳腺癌外发病率最高的肿瘤[1],且在多中心研究中发现肺癌确诊时分期越晚,则临床表现越多。不同TNM分期的非小细胞肺癌(non 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生存率差别明显,分期越晚则生存率越低[2]。既往关于表观遗传学与非小细胞肺癌的研究发现二者关系密切,表观遗传修饰往往通过DNA/R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及染色体三维构象的改变来干扰正常基因的表达和功能[3~4],以影响肿瘤的发生发展及耐药。
    • 韩非; 程海东; 侯明星
    • 摘要: N6-甲基腺苷(m6A)甲基化是真核生物细胞RNA中常见修饰方式之一,其作用包括对RNA进行剪接、转运、定位、翻译和调控RNA的稳定性。m6A甲基化调节因子异常与众多疾病相关,包括多种肿瘤、心血管疾病以及代谢性疾病。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在结直肠癌组织中发现的RNA中m6A修饰的异常调节对于肿瘤的发生、发展及转移至关重要,m6A调节因子和m6A相关RNA可能成为新的生物标志物、预后相关因子以及治疗靶点。本文将m6A修饰在结直肠癌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对结直肠癌的发病机制进一步阐明,从表观遗传修饰的角度为结直肠癌的早期诊断及靶向治疗提供新思路。
    • 王诗忆; 黄奕孜; 李舟阳; 黄华宏; 林二培
    • 摘要: 植物的每个细胞都包含着该物种的全部遗传信息,具备发育成完整植株的遗传能力,这被称为植物细胞的全能性。体细胞胚胎(体胚)发生是指在没有受精的情况下,由体细胞或营养细胞发育成胚胎,是诱导植物细胞全能性的一种形式。体胚发生在种质资源保存、种苗生产、分子育种和植物基础研究等方面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已成为重要的植物生物技术工具和研究平台。多年来的分子遗传学研究表明:体胚发生受到由众多转录因子、激素信号途径及表观遗传修饰等构成的复杂网络的调控。本研究概述了植物体胚发生的途径,并重点综述了体胚发生关键基因的功能与调控机制、体胚发生的表观遗传修饰以及体胚发生关键基因在基因工程中的应用。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新技术的出现,体胚发生过程中涉及的代谢组分动态变化、转录调控、激素信号转导与表观遗传调控等复杂生物学过程有望得到更深入地阐释,将更进一步地解析植物体胚发生的分子调控机制。此外,利用体胚发生关键基因的功能与调控机制,开发更高效的体胚诱导和遗传转化方法,有望为更多植物的基因功能研究和遗传改良提供新的思路和技术。参81。
    • 张景瑶; 张鲁; 高帅
    • 摘要: 哺乳动物受精后,终末分化的卵子和精子结合并转变为具有全能性的受精卵,从而产生胚胎。胚胎发育最初由卵母细胞储存的基因产物指导,然后完成由母源到合子的过渡(maternal-to-zygotic transition,MZT)。母源mRNA逐渐被降解,合子基因组开始转录,合子的发育由自身调控。伴随着胚胎发育的进行,表观基因组经历了剧烈的重编程,表观遗传修饰在胚胎发育过程起到重要调控作用。其中,染色质重塑是指开放(转录激活)和关闭(转录抑制或沉默)染色质结构之间的动态变化。核小体在染色质上的不均匀分布导致基因组不同区域的松散程度不同,染色质可及性高的区域比较松散,易与转录因子结合,通常是重要的调控区域。染色质重塑通过调节DNA结合蛋白的基因组可及性,参与合子基因表达的调控,在合子基因组激活(zygotic genome activation,ZGA)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作者讨论了伴随ZGA的整体染色质结构(和局部染色质可及性)的变化,以及它们在ZGA中的作用,为深入理解合子基因表达的调控机制提供参考。
    • 杨莎; 郝海生; 杜卫华; 庞云渭; 赵善江; 邹惠影; 朱化彬; 杨宇泽; 赵学明
    • 摘要: CRISPR/dCas9是在CRISPR/Cas9基因编辑系统的基础上改造升级建立起的一种用于调控基因组转录与表观遗传修饰的系统,它不仅继承了CRISPR/Cas9系统的精准性,同时还展现出了良好的作用效果。在该系统中dCas9蛋白保留了Cas9蛋白结合DNA的能力而切割功能不复存在。将dCas9蛋白与不同的激活、抑制效应子域和表观遗传调控酶偶联,可以对基因表达与表观遗传修饰进行精确调控。组蛋白乙酰化、组蛋白甲基化、DNA甲基化等表观遗传修饰过程是基因表达的基础,对整个生命过程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表观遗传与多种疾病和癌症都存在因果关系,因此以CRISPR/dCas9系统为框架的不同表观遗传修饰系统在人类疾病治疗和癌症研究领域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笔者简要介绍了CRISPR/Cas9系统的发现过程以及作用原理,主要总结了以CRISPR/dCas9系统为框架的不同调控系统在基因表达调控和表观遗传调控中的应用以及优化过程,以期为从事相关领域的科研工作者提供一些参考。
    • 刘茂华; 聂敏海; 陈中林; 刘旭倩(指导)
    • 摘要: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也无较好的治疗方法。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日趋成熟,pSS研究已逐步向分子水平深入,本文就目前国内外pSS发病机制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明确其发病机制及探究其治疗方法提供参考。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