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血液分析

血液分析

血液分析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599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内科学、预防医学、卫生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55篇、会议论文14篇、专利文献199199篇;相关期刊184种,包括中国医疗器械信息、基层医学论坛、检验医学等; 相关会议12种,包括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灾害医学专业委员会2013年会、第二届环渤海色谱学术报告会、华东地区第十一届实验动物科学学术交流会暨实验动物规范化、标准化研讨会等;血液分析的相关文献由1058位作者贡献,包括杉本晋哉、内桥欣也、叶波等。

血液分析—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55 占比:0.13%

会议论文>

论文:14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99199 占比:99.87%

总计:199468篇

血液分析—发文趋势图

血液分析

-研究学者

  • 杉本晋哉
  • 内桥欣也
  • 叶波
  • 吉田步
  • 芝田正治
  • 中津川晴康
  • 朝田祥一郎
  • 渡边拓磨
  • 祁欢
  • 叶燚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晟; 段小勇; 刘兴态
    • 摘要: 目的 探讨新版卫生行业标准——WS/T 641—2018《临床检验定量测定室内质量控制》(简称WS/T 641—2018)在提升血液分析项目质量中作用.方法 依照WS/T 641—2018要求,并结合实际情况,对血液分析室内质量控制项目的均值、标准差(s)及变异系数(CV)进行统计与设置,再结合国家卫生健康委临床检验中心2018年第2次全国血细胞计数室间质量评价回报结果和室内质量控制累计不精密度(CV%),及卫生行业标准WS/T 406—2012中的允许总误差(TEa)计算西格玛(σ)值和质量目标指数(QGI).根据σ水平选择合适的西格玛质控规则,同时对σ水平未达到5的项目进行改进.结果 运用西格玛质控规则后,失控率从2017年11月—2018年11月(修改前)的2.03%降低至2019年1—4月(修改后)的0.50%.改进后(2019年1—4月)XN-10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各水平质控中,白细胞计数、红细胞平均体积、血细胞比容、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的σ水平均提升至5以上.结论 WS/T 641—2018可使血液分析项目获得更适用的室内质控方案,通过各项目σ水平和QGI的计算易发现问题,有助于提高血液分析项目检测质量.
    • 王朝春
    • 摘要: 目的 分析血液分析仪检验急慢性白血病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9年7月—2020年7月该院收治急慢性白血病患者40例为研究组,同期选择接受健康体检者40名为对照组,两组均用血液分析仪检验,对比两组红细胞、平均红细胞体积、血红蛋白、白细胞、血小板、C反应蛋白等指标;对慢性组和急性组C反应蛋白、红细胞、血红蛋白、平均红细胞体积、白细胞、血小板进行比较;对比两组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血红蛋白、红细胞、血小板、平均红细胞体积等指标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939、6.430、19.067、17.444,P0.05);急性组白细胞﹙25.12±0.87)×109/L、平均红细胞体积﹙60.18±4.20)fl、血小板﹙50.22±10.19)×109/L均比慢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72、16.097、2.199,P<0.05);研究组诊断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165,P<0.05).结论 临床对急慢性白血病患者进行血液分析仪检验,其准确性较高,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有效依据,临床值得推广使用.
    • 王朝春
    • 摘要: 目的分析血液分析仪检验急慢性白血病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7月—2020年7月该院收治急慢性白血病患者40例为研究组,同期选择接受健康体检者40名为对照组,两组均用血液分析仪检验,对比两组红细胞、平均红细胞体积、血红蛋白、白细胞、血小板、C反应蛋白等指标;对慢性组和急性组C反应蛋白、红细胞、血红蛋白、平均红细胞体积、白细胞、血小板进行比较;对比两组满意度。结果研究组血红蛋白、红细胞、血小板、平均红细胞体积等指标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939、6.430、19.067、17.444,P0.05);急性组白细胞(25.12±0.87)×10^(9)/L、平均红细胞体积(60.18±4.20)fl、血小板(50.22±10.19)×10^(9)/L均比慢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72、16.097、2.199,P<0.05);研究组诊断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65,P<0.05)。结论临床对急慢性白血病患者进行血液分析仪检验,其准确性较高,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有效依据,临床值得推广使用。
    • 刘静; 胥学冰; 唐亦复; 樊霞; 王俭
    •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烧伤患者血液指标的变化。方法选取武警辽宁省总队医院自2018年4月至2020年4月收治的383例烧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烧伤程度将其分为轻度烧伤组(n=161)与重度烧伤组(n=222),另选取同期287例健康体检者纳入健康组。比较各组研究对象红细胞各参数、白细胞各参数、血小板各参数。结果重度烧伤组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低于健康组,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异系数、红细胞分布宽度高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烧伤组红细胞分布宽度高于轻度烧伤组,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计数低于轻度烧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烧伤组血红蛋白、红细胞分布宽度、红细胞压积低于健康组,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异系数高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烧伤组与轻度烧伤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数、单核细胞数均高于健康组,且重度烧伤组高于轻度烧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烧伤组淋巴细胞数、嗜酸细胞数低于健康组与轻度烧伤组,且健康组低于轻度烧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组与重度烧伤组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压积低于轻度烧伤组,且重度烧伤组低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烧伤组血小板分布宽度、大血小板比率高于健康组与轻度烧伤组,且健康组高于轻度烧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严重烧伤患者因为全身感染、休克及组织创伤等多种原因导致机体血液分析各参数变化,血液分析检测对严重烧伤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判断具有重要价值。
    • 洪华胜; 普晋国; 陈浩
    • 摘要: 目的:探讨周期性验证自动审核规则对于血液分析的效能及适宜性。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梅州市中医医院检验科血常规标本50000份,分析自动审核通过率和拦截率,计算并比较周期性验证和二期验证的诊断效能。计算触及差值检验(delta check)规则的标本的假阴性率、假阳性率、真阴性率、真阳性率,并与二期验证比较。以显微镜镜检结果为金标准,对触及的1000项次自动审核规则分析假阳性及真阳性。结果:周期性验证组的诊断效能均优于二期验证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elta check周期性验证组诊断效能均优于二期验证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建立高质量、专业化的自动审核规则及其设置数据参考,可优化工作流程、减少差错率及均衡员工技术差异,进一步提高检验质量。
    • 牛子鹏; 冯小明; 郭晓宇
    •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血液分析仪和生化分析仪测定猪血液血常规及生化指标的差异.方法:利用人血液分析仪Sysmex SF-3000、Hitachi 7600-110全自动生化仪和动物血液分析仪Sysmex XT-2000iV、IDEXX VetTest 8008半自动生化仪分别对8个猪血液样本进行双份平行测定,采用SPSS 13.0软件对所测结果进行回归方程及相关系数统计分析.结果:两组血常规检测的5项指标中,红细胞计数(red blood cell count,RBC)、血红蛋白(hemoglobin,HGB)和红细胞压积(haematocrit,HCT)3项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回归方程偏倚较大,其相关性系数不符合r 2≥0.95的标准范围,数据偏差为不可接受.两组血液生化检测的12项指标中,丙氨酸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Ca、肌酐(creatinine,CREA)、球蛋白(globulin,GLOB)、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5项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回归方程线性关系偏倚较大,其相关性系数不符合r2≥0.95的标准范围.结论:实验动物血液检测仪检测结果优于人血液检测仪,因此检测实验动物血常规及生化项目建议采用动物专用血液检测仪.
    • 简玲; 查毅; 刘应芬; 李青峰
    • 摘要: 目的 了解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淋巴细胞亚群及血液分析实验室结果对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在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收治住院的COVID-19重症和普通患者各8例的淋巴细胞亚群及血液分析等实验室结果 .结果治疗前,COVID-19患者重症组和普通组间淋巴细胞绝对值(LYM)及淋巴细胞百分比(LYM%)、血小板数量(PLT)、CD3+、CD4+、CD4+/CD8+及CD1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组内治疗前后白细胞总数(WBC)、LYM及LYM%、PLT和CD3+、CD4+、CD8+及CD4+/CD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普通组内治疗前后仅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和CD5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淋巴细胞亚群及血液分析监测在早期筛选与治疗监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在CO-VID-19临床严重程度判断和预后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李虹雁
    • 摘要: 目的 脂血对血液分析仪测定血常规指标的影响观察.方法 选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收治180例体检者进行分析,随机分成3组,A组是对照组,未进行干预,B、C两组进行离心10 min.B组吸上层血浆5μL,加5μL脂肪乳剂,C组吸10μL,加10μL脂肪乳剂.根据三酰甘油浓度的不同给予分组,轻、中、重度脂血组,分别对应对照A组、B组、C组.结果 轻度脂血组与对照A组差异不大,中、重度脂血组分别和B、C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脂血程度对于血液分析仪测定血常规具有密切的联系.
    • 奚华新
    • 摘要: 目的 研究血液分析中核酸检测与酶免检测平行筛查血液在血站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本中心血站进行无偿献血者12000例,对其标本分别实施核酸检测与酶免检测平行筛查,酶免检测阴性结果 选择核酸检测NAT实施检测,核酸检测阳性采用分项定量检测和乙肝血清学试验.结果 经过ELISA筛查HBsAg、 抗-HCV和抗-HIV-1/2无反应性及仅1种试剂为反应性为11000例标本,检测结果 为50例阳性(0.45%),实施分项定量检测,35例定量检测HBV DNA为阳性,阳性率70%,ELISA检测确定阳性标本为40例(80%),对比其检测结果 和分项定量检测,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核酸检测与酶免检测平行筛查属于互补检查,可降低输血疾病传播率,避免病毒性疾病,确保血液安全.
    • 李映潼; 才玥; 杨笑权; 孙文瑞; 李丹; 张月; 王希; 梁津; 黄晶; 许建成; 王海燕; 王学军; 刘芳; 姜维宁; 尚城名; 续薇; 曲林琳; 陈显秋; 魏丽晶; 王莹; 单洪丽; 杨宗兴
    • 摘要: 目的 对血液分析15项43条自动审核规则进行应用1年后的周期性验证,分析应用适宜性并进行完善.方法 2019年8月1日至2020年1月31日我院528 010份血常规检验结果,分析自动审核通过率与拦截率;随机选取其中触及自动审核规则结果拦截标本300份(共触及自动审核规则1 012项次)及未触及自动审核规则结果放行标本300份共600份标本进行显微镜镜检,同时关注标本异常性状及不可接受差值(Delta check),计算假阴性率、假阳性率、真阴性率、真阳性率及自动审核通过正确率,并与自动审核规则建立时的二期验证进行率的比较.计算528 010份标本中触及Deltacheck规则的54 716份标本的假阴性率、假阳性率、真阴性率、真阳性率,并与自动审核规则建立时的二期验证进行率的比较.率的计算以显微镜镜检结果为金标准,率的比较以P<0.05为结果有显著性差异.对触及的1 012项次自动审核规则逐项分析假阳性及真阳性;并对其中触及原始细胞规则的108份标本按拦截条件逐条分析假阳性及真阳性.分别统计528 010份标本及其中193 750份门诊标本的平均TAT、中位TAT,并统计528 010份标本TAT中<30、30~60、>60 min报告的百分比.分析评价规则应用适宜性,判断其是否达到最佳性能,能否满足临床与实验室需求;结合AUTO15优化完善自动审核设计流程、审核规则及应用流程.结果 自动审核通过率为63.06%(332 971/528 010),拦截率为36.94% (195 039/528 010),假阴性率1.00% (6/600),假阳性率12.67%(76/600),真阴性率49%(294/600),真阳性率37.33%(224/600),通过正确率为98%(294/300).周期性验证组的自动审核通过率、真阴性率、真阳性率及通过正确率高于二期验证组,假阴性率及假阳性率低于二期验证组;Deltacheck周期性验证组假阴性率、真阳性率低于二期验证组,假阳性率、真阴性率高于二期验证组,比较结果有显著性差异.528 010份血常规标本平均TAT 25 min;193 750份门诊血常规标本平均TAT 23 min.528 010份血常规标本TAT<30、30~60、>60 min分别为83.30% (439 819/528 010)、8.00% (42 250/528 010)、8.70%(45 941/528 010).结论 自动审核规则应用1年后的周期性验证结果显示,本室在用的15项43条自动审核规则能够保证血液分析检验结果的准确及工作效能,具有较好的应用适宜性.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