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螯合树脂

螯合树脂

螯合树脂的相关文献在1984年到2023年内共计799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工业、化学、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10篇、会议论文57篇、专利文献132868篇;相关期刊180种,包括鲁东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湿法冶金、中国氯碱等; 相关会议39种,包括第35全国氯碱行业技术年会暨第18届“佑利杯”论文交流会 、第四届全国湿法冶金工程技术交流会、甘肃省第十三届色谱年会、中国西部地区第四届色谱学术报告会、西北地区第八届色谱学术报告会暨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届色谱年会等;螯合树脂的相关文献由1624位作者贡献,包括刘福强、徐羽梧、李爱民等。

螯合树脂—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10 占比:0.31%

会议论文>

论文:57 占比:0.04%

专利文献>

论文:132868 占比:99.65%

总计:133335篇

螯合树脂—发文趋势图

螯合树脂

-研究学者

  • 刘福强
  • 徐羽梧
  • 李爱民
  • 熊春华
  • 曲荣君
  • 董世华
  • 赖因霍尔德·克利佩尔
  • 寇晓康
  • 张超灿
  • 王春华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朱兆洲; 杨鑫鑫; 李军; 何会军; 张紫静; 闫文蕊
    • 摘要: 基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建立测定地表高盐水体中痕量稀土元素的分析方法,提出UV/H_(2)O_(2)去除地表水体中有机物的新策略。地表水体中的溶解态稀土浓度极低,质量浓度在ng·L^(-1)数量级,分析测试非常困难。当水体中总溶解性固体超过1 g·L^(-1)时,样品直接测试会造成严重的质谱干扰,同时可能会导致雾化器、截取锥和样品锥阻塞。因此,测试高盐水体中的稀土元素需要先去除水体中的盐类。为提高测试的准确度,样品测试前通常需要对水体进行预富集以增加待测物质量浓度。但是,内陆地表水体中有机物浓度较高,在进行预富集的过程中有机物和稀土元素发生络合作用,使得溶解态稀土在富集时发生分异,对预富集工作也是一项挑战。首先在样品中加入H_(2)O_(2),将样品放入紫外消解系统中氧化去除水体中的有机物,消解后水体中有机碳的浓度可降低至0.5 mg·L^(-1)。然后采用NobiasPA1固相树脂对样品进行预富集,步骤如下:首先使用流速为2.2 mL·min^(-1)的硝酸,超纯水和醋酸铵缓冲液依次分别清洗预富集系统,去除预富集系统中可能残留的稀土元素;然后用流速为2.0 mL·min^(-1)的醋酸铵缓冲液、样品和醋酸铵缓冲液依次分别通过固相萃取柱,富集样品中的稀土元素并去除吸附在树脂柱上的盐类;最后使用流速为0.7 mL·min^(-1)的HNO_(3)溶液淋洗树脂柱并收集样品。ICP-MS测试样品时,选择^(115)In为内标校正基体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在pH 4.6±0.1的情况下,各稀土元素的检出限和空白值分别在0.34~22.0和0.34~12.9 ng·L^(-1)之间;稀土元素检出的相对标准偏差(n=5)<5%;稀土标准溶液的加标回收率在97%~101%之间。将该方法用于渤海海水、海河河口水体和西藏雅根错水体,加入Tm作为内标,样品的加标回收率在98%~101%,相对标准偏差(n=3)<5%。这说明该方法适用于地表高盐水体中溶解态稀土元素的定量分析。
    • 潘存鹏; 王鑫; 张建英; 张宇琪
    • 摘要: 对盐水精制过程中出现的异常情况及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了分析改造,实现了装置安全、稳定、长周期运行,并降低了生产成本。
    • JoséHelber VINCO; Amilton Barbosa BOTELHO JUNIOR; Heitor Augusto DUARTE; Denise Crocce Romano ESPINOSA; Jorge Alberto Soares TENÓRIO
    • 摘要: 评价从含铁杂质的酸性溶液中选择性回收钒的吸附过程和反应动力学。研究Lewatit^(®) MonoPlus TP 209XL、Lewatit^(®) TP 207、Dowex^(TM) M4195(螯合树脂)和Lewatit^(®) MonoPlus S 200 H (强阳离子交换树脂)4种工业树脂。在以下初始条件下进行批量实验:pH值2.0、温度298 K、树脂与溶液的比例1 g/50 mL。研究时间对吸附过程的影响,分析pH值随时间的变化情况。随着吸附作用的发生,与S 200H树脂相比,螯合树脂释放的H~+离子较少,导致pH值降低较少。通过FT-IR和SEM-EDS对实验前后树脂的离子吸附行为进行评价。在所评价的动力学模型(准一级、准二级、Elovich和颗粒内扩散模型)中,准二级模型与4种树脂对钒和铁的吸附实验数据最吻合。M4195树脂对钒的回收率最高,对铁的吸附率最低。本文提供了对于工业应用至关重要的动力学数据。
    • 肖宪锐
    • 摘要: 介绍云南天冶化工有限公司烧碱装置生产过程中实施的升级改造。包括:电解槽防氯气倒串,延长整合树脂塔再生周期,优化节能利用,氯压机自动控制等。改造后,减少岗位操作人员35人,实现高产稳产、减排降耗的目标。
    • 杜晗; 李世华; 黄苏勇; 王朝安
    • 摘要: 研究了用螯合树脂从生产碳酸钴的母液中吸附分离钴.母液液经预处理,然后用螯合树脂吸附,考察了树脂及溶液预处理方式对吸附的影响.用水合肼作还原剂将三价钴还原为二价钴,然后在80°C以上温度下反应2h 再经树脂吸附,可以使碳酸钴母液中的钴质量浓度降至1 mg/L 以下,且处理过程不引入杂质.
    • 闵嘉芯; 朱山; 姬澳琪; 沈忱; 厉炯慧; 郑群雄; 熊春华
    • 摘要: 为了吸附水中的Cr(VI),通过母体氯甲基化聚苯乙烯(氯球)与配体异丙醇胺(IPA)的接枝反应,制得异丙醇胺化聚苯乙烯螯合树脂(IPAR),并通过红外光谱、元素分析、热失重分析等手段对IPAR结构进行表征.将IPAR作为吸附材料对水中的Cr(VI)进行吸附,探究pH、共存离子、温度等因素对吸附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3.0、温度为308 K、吸附时间为4 h时,IPAR对Cr(VI)最大饱和吸附量为145.5 mg·g-1,吸附过程符合二级动力学模型及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故该吸附过程以单分子层化学吸附为主;pH对吸附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3.0时质子化的IPAR与HCrO4-和CrO42-之间的静电作用与化学吸附达到最佳效果.0.5 mol·L-1的NaOH溶液可使IPAR解吸完全,经过5次吸附-解吸循环使用后的树脂仍保持良好的吸附能力.
    • 李海斌; 张克华; 陈庆典; 董伟伟; 李国莲; 杨雨婷; 谢发之
    • 摘要: 为阐明氨基磷酸螯合树脂(D418)在水体中高效去除Cu(Ⅱ)的作用机制,通过吸附实验系统考察了pH、离子强度、接触时间、温度等因素对D418树脂去除Cu(Ⅱ)的影响,并通过吸附动力学模型、等温吸附模型和位点能量分布理论分析其去除机制.研究结果表明:Cu(Ⅱ)溶液初始pH=9.00时,Cu(Ⅱ)最大去除率达到97.20%,且Zeta电位变化对Cu(Ⅱ)去除率影响符合Boltzmann模型.离子强度在0~0.10 mol/L增加,有利于促进D418树脂去除Cu(Ⅱ).根据线性相关系数大小比较,D418树脂吸附Cu(Ⅱ)过程最符合颗粒内扩散模型和Sips模型.以Sips模型计算热力学参数和吸附位点能量分布,D418树脂对Cu(Ⅱ)的去除为自发进行的吸热过程.Cu(Ⅱ)先占据D418树脂高能量位点,再占据低能量位点.基于XPS和FTIR数据分析,D418树脂去除Cu(Ⅱ)的机制主要是静电吸引、化学沉淀和内层络合作用.
    • 封宇; 陈树森; 任宇; 郎哲思
    • 摘要: 研究了以聚丙烯酸共聚物为载体,通过接枝四乙烯五胺,再进行季铵化反应制备带有强碱基团的螯合树脂,并考察其从有高浓度碳酸根/碳酸氢根存在的铀矿石碱性浸出液中吸附铀的特性.结果表明:所制备的聚丙烯酸螯合树脂对铀有较好的吸附性能;针对铀矿石碱性浸出液,在铀、碳酸根、碳酸氢根质量浓度分别为0.8、36、14 g/L条件下,该树脂对铀的饱和吸附容量为126.6 m g/g.
    • 陈庆; 张小里
    • 摘要: 针对清洁生产工艺中癸二酸裂解液Fe(Ⅲ)含量过高问题,选用LSC-500型螯合树脂,在恒温振荡器中采用间歇式搅拌法考察了树脂吸附平衡时间、溶液初始质量浓度、吸附温度等因素对吸附分离过程速率的影响.实验表明当吸附时间达60 min时,树脂的吸附率达80%,180 min时基本达到吸附平衡.此外,为了进一步探究癸二酸单钠盐体系吸附速率方程以及吸附过程中的机理,通过进行不同温度、不同初始质量浓度下吸附平衡实验,考察在规定时间间隔内树脂吸附量变化情况,选择动边界模型中的膜扩散、颗粒扩散和表面络合反应控制对实验数据进行拟合.结果 发现,该吸附过程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方程,其吸附速率的变化是膜扩散和颗粒扩散共同作用的结果.
    • 郝亚超; 张成凯; 李亮; 李亚宁; 付春明; 刘杰
    • 摘要: 随着浓海水的流速增大,树脂穿透时间变短,导致浓海水的处理量变少,树脂的利用率降低;而当离子交换树脂体积增大,浓海水的穿透体积增大,穿透吸附量增加,利于树脂吸附;硼浓度增加,亦会有利于提高硼的吸附效率.综合生产成本及实验结果,得到浓海水脱硼的最佳吸附条件:初始硼浓度为10 mg/L时,最佳树脂用量为74 mL,最适宜的流速为30 mL/min,2%氢氧化钠解吸液的消耗量为1.3 L,且树脂的再生效果较好.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