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营养风险

营养风险

营养风险的相关文献在2006年到2022年内共计945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卫生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90篇、会议论文51篇、专利文献65807篇;相关期刊325种,包括全科护理、护理研究、医学信息等; 相关会议33种,包括中法老年医学高峰论坛2016暨第二届中国老年医学研究机构联盟大会、第七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营养学术会议、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2014全国肺功能学术会议等;营养风险的相关文献由2752位作者贡献,包括蒋朱明、于康、陈伟等。

营养风险—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90 占比:1.33%

会议论文>

论文:51 占比:0.08%

专利文献>

论文:65807 占比:98.59%

总计:66748篇

营养风险—发文趋势图

营养风险

-研究学者

  • 蒋朱明
  • 于康
  • 陈伟
  • 朱明炜
  • 谢浩芬
  • 路潜
  • 朱赛楠
  • 王杨
  • 许静涌
  • 谢琪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范思雨; 冯芳茗; 王修玉; 孙梦晨; 殷实
    • 摘要: 综述营养风险的概念、常用营养评估工具、营养风险与营养支持现状、影响因素研究及常用营养支持方法,提出营养筛查量表专一性不足、我国肿瘤病人营养支持率低、营养支持方式不合理等问题,以期对肿瘤病人的营养风险筛查、营养支持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 王世福; 林良奋; 黄春丽; 陈小飞; 符沙沙
    • 摘要: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PAH)患者的营养状况和营养风险。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在定安县人民医院呼吸内科病房住院的168例稳定期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肺动脉收缩压分为单纯COPD组[肺动脉收缩压(PASP)0.05)。COPD合并PAH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_(1)/FVC)、清蛋白、前清蛋白低于单纯COPD组,有营养风险患者比例明显高于单纯COPD组(P<0.05)。多重线性回归显示,FEV_(1)是COPD合并PAH患者营养风险的影响因素。结论 COPD合并PAH患者的营养状况较差,营养风险较高,而营养风险与肺功能有关,应及时予以营养支持治疗。
    • 朱晓静; 黄爱微; 张辉; 郑亦胡
    • 摘要: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术前患者营养风险与癌因性疲乏的相关性及影响因素。方法 228例原发性肝癌术前患者,应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营养风险筛查2002评分(NRS2002评分)及癌症疲乏量表(CFS)进行调查。结果 228例患者中136例(59.65%)存在营养风险。其中原发性肝癌术前患者NRS2002评分与CFS评分中躯体疲乏评分、认知疲乏评分、情感疲乏评分及总分均呈正相关(r=0.337、0.287、0.255、0.359,均P<0.01)。医疗付费方式、NRS2002评分及病程均是影响原发性肝癌术前患者CFS评分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 <0.05),睡眠质量是保护因素(P<0.05)。结论原发性肝癌术前患者营养风险发生率较高,与癌因性疲乏呈正相关,应当加强对患者的营养支持与指导,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
    • 吕慧
    • 摘要: 目的探究小剂量谷氨酰胺强化肠外营养支持在重度溃疡性结肠炎(UC)伴营养风险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于2019年6月~2020年7月收治的重度UC伴营养风险患者83例,随机分为谷氨酰胺组(n=42)和对照组(n=41)。两组均给予等氮、等热卡的肠外营养治疗,谷氨酰胺组添加丙氨酰谷氨酰胺注射液。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营养指标、免疫指标、营养风险筛查(NRS2002)评分及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结果治疗后,谷氨酰胺组HGB、ALB、TRF、lgA、lgG及lgM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谷氨酰胺组的NRS200及APACHEⅡ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剂量谷氨酰胺强化肠外营养支持治疗可有效改善重度UC伴营养风险患者的营养状态,增强其免疫功能,并能降低其营养风险,促使其恢复健康。
    • 朱谷情; 苏世芳
    • 摘要: 目的调查继发性肺结核患者的营养状况,分析营养风险筛查工具NRS2002在继发性肺结核营养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6-12月在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住院的138例继发性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入院后24 h内采用营养风险筛查工具NRS2002对患者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并对营养相关指标进行检测。根据NRS2002评分情况,将患者分为有营养风险组和无营养风险组,比较两组间营养指标的差异,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采用NRS2002评价患者的营养状况,发现继发性肺结核患者的营养风险发生率为28.3%。和无营养风险组相比,有营养风险组血清蛋白与血红蛋白水平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蛋白、血红蛋白与NRS2002评分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NRS2002简单易行,适用于评价继发性肺结核患者的营养状况,且与患者的营养指标明显相关,继发性肺结核住院患者营养风险发生率较高。
    • 李月琴; 康凤英; 李婉玲; 侯佳璐; 杜小梅
    • 摘要: 目的:探讨国际居民评估工具(InterRAI-HC)综合评估及干预对老年卧床病人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6月某三级甲等医院老年卧床病人130例,使用微型营养评定简表(MNA-SF)筛查出有营养风险的病人7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营养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InterRAI-HC的综合评估及干预。比较入院时及干预3个月后病人血红蛋白、总蛋白、前清蛋白、清蛋白、胆固醇以及握力。结果:干预3个月后,两组病人除握力外,血红蛋白、总蛋白、前清蛋白、清蛋白、胆固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InterRAI-HC的综合评估及干预能有效改善老年卧床病人的营养状况。
    • 张晓雪; 王硕; 张宇; 王欣然
    • 摘要: 目的 探索ICU老年患者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Medical Adhesive-related Skin Injury, MARSI)发生现况和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89例ICU住院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ICU期间的MARSI发生状况进行评估和记录,分析影响因素。结果 29例患者观察期间发生了MARSI,发生率为10.03%。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糖尿病、使用镇静剂、存在营养风险、低体质量及低蛋白血症是ICU老年患者MARSI的危险因素(P<0.05,P<0.01)。结论 ICU老年患者是MARSI的高危人群,应针对危险因素制订防范措施,防止MARSI的发生。
    • 官艳; 王旋; 洪琳; 魏为
    • 摘要: 目的分析急性胰腺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误吸的风险因素,为临床早期识别和护理干预提供指导。方法收集296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根据给予患者早期肠内营养48 h以内是否发生误吸分为发生组和未发生组,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早期肠内营养误吸的独立危险因素,同时建立列线图可视化预测模型,采用C-index值评价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误吸发生率为9.46%;APACHEⅡ评分、意识状况、营养风险、鼻饲管置入长度、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为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误吸的预测因子;基于上述5个危险因素构建的列线图,C-index为0.841(95%CI 0.316~1.366),H-L偏差度检测χ^(2)=9.231(P=0.102)。结论列线图预测模型可为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误吸风险预测提供工具,为早期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奠定基础。
    • 刘军莹
    • 摘要: 目的:探究营养风险及营养支持对胃癌住院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分析。方法:对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在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70例胃癌患者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并调查发生营养风险的影响因素、对具有营养风险的胃癌患者给予营养支持的治疗情况。结果:70例胃癌患者中存在营养风险的有44例,占62.86%;不存在营养风险的患者有26例,占37.14%。男性患营养风险的比例为60.00%,女性患营养风险的比例为68.00%,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60岁与年龄0.05);应用营养支持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6.67%)稍低于未应用营养支持的患者(9.0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营养风险的患者血红蛋白(119.47±23.36)mg/L、血清白蛋白(35.63±3.45)g/L、前白蛋白(176.59±21.87)mg/L明显低于无营养风险患者的对应数据[(134.94±24.79)mg/L、39.65±3.99)g/L、205.43±24.60)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患者发生营养风险的比率较高,对于有营养风险的患者给予营养支持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但对于未发生营养风险的胃癌患者来说,给予营养支持无明显的作用。
    • 李宝磊; 王超云; 王美玲; 杜成; 郑振东
    • 摘要: 目的探讨非优势手握力在消化道肿瘤患者入院时基线营养风险筛查的价值及对化疗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21年10月就诊于北部战区总医院肿瘤科的304例消化道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与手握力的关系;根据是否存在营养风险,绘制特异性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计算男女手握力最佳截点进行握力分组,比较两组之间临床及血液学指标之间的差异及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手握力在性别、年龄、NRS2002评分及PG-SGA评分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握力作为简单易得指标可作为患者入院时营养风险筛查评估工具,低握力患者应进一步评估营养状况,尽早采取干预措施。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